好了,接下来我要说说我周末的所遇和所思了。
一对三十出头的Les,T无论从职业、外形、言谈、对自己的期望值,还是以往的教育背景来说,都是很Man的那种人,她已经向自己所有的亲戚出柜,并且获得最大的宽容;P是一个知道自己是Les之后毅然离婚的独立能干的女子,家里另有兄弟。
两人自幼相识,分别很多年后,各自经历很多自我认同的心路历程之后,竟然发现彼此都是Les,终于走到一起。
唯一不顺利的是,T有一个寡居的、内向的、多病的母亲,这个母亲知道女儿的性取向之后,十分不接受,甚至认为只要女儿不找女子,就是一生不结婚也没有关系。
这个母亲通常表现对女儿的行为不干涉,但是每当女儿要出去的时候,她就不悦。T就非常惶恐,每次出去和P约会,总是要提前很多天,想各种借口,当然不能太频繁。
而且每次都是趁着别人找她俩一起有事,才能团聚,如果只是找她自己,她绝对不敢就此出来约会自己的女友。
据她自己说,只要母亲因此生气,她就只能跪下,觉得自己该死的很。
这样的情况,P当然不高兴。每次一说起来,T就觉得自己对不起所有的人。
我想说的是,这里面有一个“边界”的问题。
通常(我说的是通常),女性在面对同性血亲的时候,会比较少防范心理,也就是“边界感”不强烈不明显。
比如,一个男子到了一定年龄,会不喜欢和母亲,甚至是父亲或者其他兄弟姐妹一起出去购物。(当然成家之后,有的男性出于对家庭的责任,又会陪同。)
相反,很多女子(除了和家人不和或者实在不具备同样审美品位的),都会和自己的母亲或姐妹一起出去购物。
女子对于来自母亲的这种管制,表现出不知所措,正是因为这种“边界感”的模糊。
在异性恋关系中,很多寡母膝下的独子,也会受制于寡母。但不管他们选择支持母亲还是妻子,他们往往会感到恼怒,这就是前面@树姐 所说的当边界被侵犯时的愤怒。
但是,这个案例中这个T却只觉得自己有罪,自己该死,而不是恼火。
殊不知,她这种自责,只会让她的爱人觉得非常失望,因为她在这种自责中看不到任何建设性的态度,看不到任何希望改变的努力,哪怕是T想要她做什么也好。
T表现出一种不成熟的女性的心理反应。
就如同我们会看见这种景象:一个小孩子被母亲呵斥,只能不停地哭。一个孩子不知道母亲的要求是否应该被满足,也不知道自己怎么去满足,只知道自己可能失去了母亲的呵护和慈爱。于是这个孩子只有不停地哭。
因为缺少心理上的边界感,很多Les在面对家人的不支持不理解(还没有发展到激烈反对的程度)的时候,就已经惊惶失措了。
这和男性Gay面对这一问题时候的心理不尽相同,他们也会感到为难。不过,G更多考虑社会的因素:作为儿子传宗接代的责任,别人是否会因此质疑自己的男性气概,或者,这样做会给家人带来伤害或者让他们丢人……
事实上,大多数Les恐惧被家人知道,虽然也会说出许多理由,但是其实潜在心理就是一个:我的家人会因此不再爱我。
对家人(一般是父母)情感上的依赖,对于女性来说,是普遍的。心理上的边界也往往要模糊很多,所以Les很多面对家人的惶恐,主要是不知道怎样界定自我和家人的心理边界。
“家人不爱我”会不会阻碍“我爱他们”?会不会影响“我的自我价值判断”?
如果界定好“自我”和“家人”的心理边界的话,前者答案是否定的,然而对很多女性来说,没有想象过“自己不被爱了”还可以好好爱家人;
后者答案本来也是否定的,可是对很多女性来说,她们二三十年的人生,心理上早把对自我的价值判断就维系在了“被……爱”这一条坐标上了。
如果你的女友在面对家人的问题上无能软弱得令人恼火,有可能问题就出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