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吧。
谢谢大家对我的启发。
这个问题,我有一点儿思考。没有标准答案的(生活怎么可能有标准答案呢),所以问大家,就是想更激发一下我的思考,也更激发大家的思考。
下面说我的:
我觉得无论是否承认自己是T,大家都还是女人。
从基本的科学角度说——心理学也是一种科学——事实上,一个人无论怎么可以控制自己的心理,都会产生生理上的反应,比如:紧张的时候的心跳、血压等等,这些当然可以通过借助外力来控制,但是却无法通过借助外力来消除。
这就说明,无论我们怎样认定自己的性别(当然,我们绝大多数的人还是认定自己是女人的),我们都无法摆脱我们的生理基础。
这就如同,叶诗文其实是无法和孙杨同池竞速的。
为什么说这个呢?
只有先真诚地承认女性的基本生理特征,才能认真对待女性的基本心理特征。无论从质量上讲,这些基本心理特征多大程度上影响我们的生活,它们都客观存在。
当两个人都具有这些基本的心理特征的时候,我们不能不承认,女女伴侣关系和男男伴侣关系都会有天然的弱点。
中国古代先哲讲究天道,最具有标志性的就是“太极图”,“阴阳鱼”,二者互相转换,可以偏胜。
所以,我们也许从感情上不愿意承认,但是事实上,同性伴侣之间的不安定因素,正在于我们缺少来自另一极世界的一些天然因素。
比如:女性有很多心理需求:依赖感、归属感等等;女性的心理特征:细致、敏感、慢热却耐久、轻信又轻疑等等;女性的心理比较容易指向内在,而较少征服、挑战、探索等心理倾向等等……
这些只存在个体程度上的差异,总体上说,女性都有这样的特征。
两个女人在一起生活,要面对的很多问题,其实都是和这些基本的性别特征有关系的。
很多人一说起女女关系,就会强调女人对女人的理解,如月经啊,细腻的心理感受啊什么的。
这些当然是存在和重要的。但是,其实女女关系中最潜在的保持长久的因素就是伴侣之间能否恰如其分地面对对方的“女性心理”。
你会发现,即使是所谓“铁T”,基本上还是有“自怨自艾”的心理状态的,表现的形式也和男人的富有攻击性的行为不同。很少有T因为被女人甩了而去wei亵、伤害女人的,但是男性中就有了。
这就是说,即使心理上自我期许向男性标准的女人,也会有女性特质的心理要求,基本的心理趋向也不是“外向型”的。
比如,为什么我们会比较多说,自己的女友觉得自己给的安全感不够?
我们L上网很多是为了找到同类,而很多人厌弃419?就算自己有过,似乎也不愿意把这个当作光荣历史来说,为什么?
这不仅是道德的问题,文化的问题,还有就是心理的因素。
419的冒险感、无归属感、不安全感都会让我们本能地不愿意选择。
而一旦和一个人发生情感的关系,女人本能地需要这个人确保自己感情的未来,所以,才会产生很多伴侣之间的纷争。
一旦在伴侣之间发生摩擦,女性很容易把对方的某一举动、某一句话解码成对自己感情的威胁(这是女性细腻敏感的特质)。
双方都会如此,就会恶性互动。
双方都会倾向于内向型的心理指向,容易把对对方的不满转化为对自我的一种判断,这就很容易“伤心”。
凡此种种,大家补充。
这就是我说的潜在的威胁。
有些家伙不是很乖,我上了周末大餐的“头盘”,这些家伙就闷头吃,也不出来说话。
——
接着上:
我觉得,很多时候,女人是比男人更善于倾听的,由于女性的心理特质,很多时候,女性容易产生“同感”:女人更容易为婚礼上的新婚夫妇感到幸福,更容易为别人的疼痛而感觉痛苦。
所以,绝大多数女人是比男人看上去心软的。(当然,这个并不等于女性就比男性善良,因为善良是道德层面的东西,并不仅仅由是否有“同感”决定。)
正因为这个,如果一个女人回到家里向男人讲述自己在工作中的不顺心,在娘家受的气,或者在上下班路上的遭遇,男人选择的是“外向型”的心理反应,无论这个男子是否在乎自己的妻子,他都不会把妻子说的话变成自己的感受。我们当然可以把这种反应理解为男人的不体贴。
而同为女人的反应则是内向型的,也就是容易把对方的负面情绪转化为自己的“同感”。当然,这也可以看作女人的体贴。
虽然,在理性上,她知道自己是与这些事情无关的,但是心理上会同样产生挫败感、紧张感等等。
男人对女人的倾诉的表现如果烦恼的话,只要女人停止诉说,男人就万事大吉。女人则不是,同为女性,即使伴侣停止诉说,她也会把这种负面情绪内化为自己的潜在感受,会在积压到某一个限度时,转化为自己的负面情绪。
即使有的T表现很像男性,不大愿意听取伴侣的诉说,或者很会哄伴侣开心,但是,T只不过把这些负面的情绪压抑起来、隐藏起来,这并不等于她没有受到这些负面情感的影响,也不等于她像男人一样会“只要不听不见,就万事大吉”。
所以,很多T觉得自己很苦,却又有苦难言。很多T显得十分压抑内敛。很多T觉得常年哄女友十分辛苦。
而很多P会怨怪自己的女友不懂得倾诉和表达,总是积累到一定程度去爆发,等等。
我个人认为,常常是女女伴侣之间恶性循环的内在原因,其实是心理特质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