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是不是因为放暑假啊?我在地铁里、商场里,露天啤酒花园里看见很多年轻的Les。
(你别问我怎么看出来的,这是我传T不传P的绝招秘籍,^_^)
我有一个发现:很多小T都看上去好像没有发育的男孩子,甚至有的好像G。
有人会火急火燎地说“你这算什么发现啊,这好多Les都知道”,不不不,这是表面。我的发现的第二部分是,年轻的T为什么困扰多多?因为她们太像“男生”!
我不想对年轻T们的穿着打扮指手画脚,——如今是一个男色时代,男人开始猛劲儿捯饬自己,所以从某些方面喜欢中性化的女子和喜欢中性化的男子已经很接近了。
我说的是言谈举止方面。
我也不是要批评那些爆粗口或者抽烟喝酒的事情——这种事情当然不算好行为,但不绝对,在可以放肆一点儿的氛围里就可以放肆,如同厕所可以大小便一样。
我说的是无可厚非的一般状态:
目光直接,毫不回避,声音和动作幅度很大;言谈之间反应迅速,或词锋咄咄逼人,或大耍贫嘴。
好像时下比比皆是的那种“男生”一样。
问题就在这里。
某种意义上,我们像谁,实际上就是想成为谁。
可是——
学习中我们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向什么人学习?向比自己强的人学习。
工作中我们会自觉活不自觉第向什么人偷师?向比自己经验丰富的人偷师。
那么在生活中,我们是不是也需要努力向什么人看齐呢?
如果我们自觉或不自觉去看齐的人,居然是不比我们强,甚至在某些方面还比我们弱的人,我们怎么能不越来越困扰多多呢?
这些年我遇到很多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经历、不同教育背景、不同脾气秉性的T,处境最令人扼腕的是那种老T:年届不惑,孤身一人,满心疮痍,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问题是,她们也曾经意气风发,也曾经如美少年一般青葱欲滴,怎么到了今天这步田地?
每一念及,我都难抑唏嘘。
年轻时不自觉,总朝着“帅”“酷”看齐,殊不知,一个男子,十几二十岁可以这样,到了三十左右四十多岁如果还这样,都要被人家说“十三点”“老不正经”什么的,何况一个T!
某种程度上,我们想成为谁,也会慢慢像谁。
我们是不是可以让自己像谦和淡定或聪明有礼的书生?像刚健镇定或深沉从容的绅士?
或者,就是做一个刚毅素净的中性女子,一任岁月如流水洗刷,我们依旧坚强,只增智慧与平和?
小时候学棋,有的小伙伴模仿成名的棋手手拿折扇,我还暗笑他装蒜,现在回想,那是少年一种对自己的暗示与期盼,从气质上到能力上到境界上的“见贤思齐”。总比学着胡同里大爷打赤膊摇蒲扇、脖子上搭着毛巾那模样要强吧?
为自己未来,为了自己爱情的未来,为了自己爱人的未来,咱不能一直做“男生”状吧。
说到安全感,我还想说两句。
两人的感情,幸福与否,长久与否,前提永远是“两人”。
任何一厢情愿,任何一己之力,都不能解决问题。所以沟通交流,体贴尊重是根本。
从心理学来看,安全感不能没有,也不能太有。因为那是我们的精神保险。如果没有这个保险,就不能提前感知伤害,避开伤害。那更可怕。所以我们对感情的安全感要求应该有分寸,过分要求感情安全,就等于要求对方泯灭自我,也就等于自己在爱情中放弃勇气。
爱情怯懦者很少有幸福。
牵着她的手,慢慢走,探问,看地图,商量。说着与周围人不同的语言,却也别有乐趣,感觉完全是我们Les的人生隐喻。
边陲小镇,安静,古朴,令人忘归。看来我们俩的人生梦想都不过是粗茶淡饭,小巷闲谈。怪不得可以牵手至今,原来内心其实投合。
我们周围的游客匆匆来,急忙走:矜夸一件件土产哪个值,攀比一个个地名哪个去过。他们的旅行乐趣或许在走路和购物。而我们携手慢慢在高高低低的古巷里徒步,和老翁闲话久远的掌故,在水田边守候白鹭飞起,听暮归的牛铃串响,研读人家门上的对联、斗方、祝寿匾甚至功德碑。我们的乐趣在于,吃叫不上名来的粗茶淡饭,在极度安静的院落中自由醒来。
人生可以匆忙辛苦,也可以悠然惬意。这就看你看重什么,乐趣在哪里。是追求炫耀于人,还是追求安放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