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简单说一下,通过什么渠道结交生活中的Les朋友。
我们俩早年是进聊天室的,后来——2003年之后,我们就逐渐不进了。主要是不知道跟人家聊什么。所以后来,我们的Les朋友主要都是生活中的了。
网络只能作为结交朋友的初始手段。
你可以通过网络结交一些你感觉可以结交的网友,但如果只是网友,那肯定不行——文字会给人很多错觉。
然后就应该相约见面,如果对方愿意的话。
这里必须说,我个人对推三阻四不愿意见面的网友,从不勉强,也会有所保留。不勉强,因为有人很胆小,这个我理解。
那为什么还有保留呢?因为,一个不敢站在空气里和我面对面的Les,她一定有太多困扰,或这个人太过封闭,或这个人太怯懦无能,这样的朋友,在生活里不是良友。
我建议大家结交同城或者相去不远的地方的朋友。
不管对方是多大年纪,是否单身,能见面的机会多一些,共同的生活经验和需求也多一些,这样的朋友比较踏实。所以,我们两口子一般都会结交同城的朋友。
见面之后,你会观察到对方的个性、基本的人品和文化素养,这样你可以判断是否安全。
结交生活中的Les作朋友,当然很重要的就是不要“误交匪类”,但是如果因为害怕受到伤害,干脆不敢和对方见面,那么也不行。连面都不敢见,永远结交不到生活中的挚友。
所以,约见面的地点很重要。
不管你是不是单身,你都应该选择公开的场所,白天,约见对方。如果你们是一对伴侣,你们就应该一起去。
带着伴侣一起约见朋友,不管对方是否单身,都必须如此。这样可以让自己的伴侣安心,让对方看清自己的状况,也可以加强一种“我是来交个朋友”的诚恳感。
为什么一定强调白天,公开场合呢?
生活在小城市的Les会很害怕遇见熟人,其实帝都虽然大,但是人口活动的频繁区域也很容易遇见熟人的。
可是,还要坚持第一次见Les网友,要在这样的地方和时间。
因为你会比较容易观察对方在生活中的大致样子。不是在酒吧等人可以无状肆意的状态下的样子;不是在晚上人比较放松或者比较容易流露感情的状态下的。
记住,我们是来结交朋友的,所以,我们不怕被熟人看见。一男一女坐在那里比两个女人坐在那里喝茶聊天要显眼多了,我们有什么好怕呢?
看见在人群中的对方,这对于结交生活中的Les朋友是很重要的一件事。
接下来还继续说,通过什么渠道结交生活中的Les朋友。
(@月亮潮汐鱼 ,我借用你的一些想法说,但不是针对你,不要误会。)
例如混圈子。这个说法我不喜欢。这不是结交朋友的渠道。因为这里里面有一个“混”字。
我们两口子有很多圈子里的朋友,但是我们不“混”。我们真诚地去分享,去交流的。
我们也有网络之外的结交Les朋友的方式,比如网络上会有本城市的Les社交聚会。我们会去参加。——不是那种交友的聚会,是那种郊游啊,看电影聊天啊,运动啊那样的聚会。那种交友的聚会,单身的Les可以考虑,我们当时已经有了彼此。
在这样的聚会中,会结交到一些看上去比较老成朴实或者亲切真诚的朋友。
有人说,这样聚会很不安全。
有多不安全?会有人来非礼你?还是会被打劫?
说穿了,还是怕会暴露自己Les的身份。如果连参加一次这样的聚会都怕得发抖,那么没有朋友就是命里注定了。
Les自己其实很少去曝光其他Les,发生这样的悲剧,一定有着很多个人恩怨在里面。所以,陌生的Les见面社交,危险系数并没有那么大。
我们和几位年长的Les姐姐相熟,就是在天涯,看见帝都的一个Les社交聚会,地点在繁华地段的茶室,时间又恰好在我喜欢的周末下午,于是就去了。
结果,不仅结交到了很有气质风度的几位姐姐,还通过她们与几对伴侣成了好友,还有一些80后,85后,不混圈子不怕酒吧的乖乖小Les成了好朋友。有的单身,我们也帮助撮合她们;有的最初是单身,后来找到了伴侣,还带着一起来家里吃饭聊天。
我这里的车水马龙,一半是参加圈子里的聚会的功劳。
结交圈子里的朋友,不是去混,是真心去分享生活经验和感受的,肯定会结交到朋友的。
还是那句话,网络是初始,落实还要在空气中,人群里。
(插说几句闲话,明天再接着谈在生活里结交Les朋友的话题。)
我们两口子十周年的那天,有年轻的朋友问我,如果用关键词来标注我们十年的幸福,我会选择什么关键词。
这个问题有点那个,不过我还真是从来没有想过。我好好想了想,觉得只有一个成语最合适——“清心寡欲”。
我相信这里的朋友大约和那天的年轻朋友一样,不知所云吧。
不过,我仍然觉得最重要的是这四个字。
我们俩都是清心寡欲,对生活要求不多的人,而且在生活中互相教育着要求不要太高,所以,我们没有失落,没有遗憾,没有不平衡,没有哀怨,甚至除了必须承担的社会和工作责任之外,也没有太多的精神压力,我们可以像守着一罐蜜的两个孩子一样,惊喜地用手指蘸着,舔着说:“看看,还有多少甜啊。”
我们相遇之前,没有抱着对爱情多么美好的幻想,我们没有期望自己找到多么美丽,多么有气质的对象;我们相遇之后,没有抱着多么灵肉合一,多么浓情蜜意的追求,我们没有想过自己要给对方多么富足的生活,也没有想过要得到别人的祝福,也没有想过要让对方的家庭怎么承认自己,也没有想过要拥有我们两人的孩子……甚至,我们都没有要求对方给自己什么承诺。
我们清心寡欲,浑朴自然地生活到了今天。
我们为了俩人去公园里散了一下午步心中无比甜蜜——路上分着吃了一只很大的棉花糖,于是照了几张照片,照片上的中年妇女笑如童颜。
我们为了中午吃了一顿炸酱面心中无比满足——炸酱是我的拿手好戏,腊八醋是她的最爱,饭后沙发上的动弹不得的俩人相视而笑。
我们为了千年不遇地拉手逛了一次街而无比舒畅——一件件试穿新衣给对方看,镜子里是臭美的自己,身后是欣赏爱怜的目光。
……
就这么简单地生活着。没有名车豪宅的欲念,没有包养全家的奢望,没有环游世界的幻想,就连纪念日彼此的礼物,问对方要什么,想来想去,都是一句:我要你,只要有你就好了。
职称荣誉——得之我幸不得我命;金钱物质——能够吃饱穿暖有屋共睡就好;社会地位——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已得鸳鸯,何敢羡仙?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蝼蚁小民,芸芸众生,红尘微芥,如此而已。
比照许多Les心中那些“愿望”,我们这样的生活,可谓“清心寡欲”。
愿望太多,容易变成“怨望”。
对社会有了“怨望”,不会舒畅;对彼此有了“怨望”,无法长久。
当“愿望”变成“怨望”,幸福渐成人生路上的“遗洒”,却不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