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别人怎么样,在我刚刚接触其他的Les的时候,我听说过这样的说法,说T都是恋母的。我就想自己,我发现我不仅不恋母,而且我和自己的母亲相处十分不融洽;接着,我又发现自己虽然不恋母,但我很恋祖母。我是祖父母抚养到十二岁的,有一张照片(很丢人),二十岁的我靠在奶奶的身上……
不管这种“偏向”的依恋是不是每个Les都有的现象,至少我发现很多Les,尤其是T,和自己的父亲都相处得很一般。
和父亲相处一般,这里面有没有潜意识中对男性的排斥?还是由于和父亲相处得不亲密而产生的对成年男性的排斥?
我不是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我弄不清。
我知道,男孩子在一定的年龄段就会形成对父亲的“不敬”“疏远”甚至“厌恶”。
而我想,每个Les——无论T还是P,都或多或少有一些“非女性”的性格或者气质存在。这种性格气质会使得往往出现在父子之间的关系紧张也出现在父女之间。
等到自己年纪渐大,意识到自己的Les身份之后,这种紧张关系会加上一个“更”字。因为觉得同为男性的父亲,会成为自己的对立面。在面对婚姻的压力中,觉得父亲会成为男性的“帮凶”。
这也都很自然,虽然这心理不太好。
奇怪的是,我自己却不是这样(这使得我相信一定也有别的Les朋友和我一样)。
我很小的时候就崇拜爱戴自己的父亲,一直在内心深处希望成为他那样的人。
家里的老人和他的同学让我知道他儿时多么聪明大胆;小时候,他给我指点让我感觉他的渊博强健;大一些,我又亲眼看见他临事多么从容镇定,内心多么淡泊名利,看上去多么幽默潇洒。
儿时,我在外面玩,我家老爷的同事看见我,跟别人说,这是某总工的女儿。我内心深处很希望将来有一天会有人这样说我们老爷:这是谁谁的父亲。
一直到很多年之后,他开始做出昏聩的决定,说不可笑的笑话,像个孩子一样贪吃,提不动东西叫我帮他,我都很不能适应。
看了美国影星亨利-方达和简-方达父女俩演的电影《金色池塘》,我才明白,原来那个我内心一直希望成为的男人,老了。
在我家老爷那里,我发现,其实,有相当多的父亲是不希望自己女儿出嫁的。
我家老爷,无论是出于他的教养还是骄傲,还是他对我的一贯态度,他都绝口不谈我的婚事。
就连家里其他人说起来的时候,他都走开。
唯一一次提到,是因为他要计划是否把老房子给我。他用那么不耐烦的口气说:“你是不结婚的啦?”我还不好意思正面回答,含糊其辞,他倒爽脆起来:“痛快点!”我于是昂首挺胸地承认了不婚。他连一句多的话都没有说。
从这时候,我发现,其实,父亲不一定是我们生活的敌人。
在今天这个时代,越来越多的父亲——正常的父亲,不会动手打女儿了。
而且,作为一个男人,他其实不一定那么希望自己的女儿被另外一个男性带走。
从这个意义上说,如果我们可以改善自己和老父亲的关系,或许,也有利于我们面对婚姻家庭的压力。
毕竟,如果父母双方有一方不那么愿意施压,这一切似乎有了“逆转”的可能。
当然,这前提,是我们发自内心地去欣赏、仰慕父亲身上的优点。父亲也是需要被人关注的,而不只是一种威势的象征和承担责任者。
我们和父亲的关系得到某种舒缓,这也是对我们的生活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