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写完龙斌这一章时,心情依然难以平静。尽管那么多年过去了,当年和龙斌的种种爱恨情仇,每一次想起的时候,心里依然会隐隐作疼。
假如,真的有那么一天,我和龙斌可以面对面坐着,我绝对会盯着他的眼睛问:“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你这么绝情,连声告别也不留给我,你到底有没有爱过我?你为什么要这样对我呢?”
各位看官,你说当年的龙斌是一种什么样心理,才会这样做呢?
又是一年栀子花开,一段感情的开始和结束就像花开花落一样,乘风而来,随风而去,不带走一丝云彩,只留下了一分甜蜜,两分忧伤,三分感慨,七分无奈。
永远不要高估你和任何人的关系
曾经很天真地认为,只要与人为善,真诚相待,彼此之间肯定就会“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不管是爱情还是友情,都应该如此。
骨子里还是渗透着以前的一些很传统的文化意识,或者说迂腐,也可能是酸臭,但一直固守着,始终无法改变。
金庸在《书剑恩仇录》中有过这样一句台词,印象深刻:
“情深不寿,强极则辱,谦谦君子,温润如玉。”
意思是一个人太聪明便会对自己有损伤,过于沉迷和执着的感情不会持续长久。初闻不解其中意,读懂已是其中人。太重感情的人,到头来伤的还是自己。
深以为然,因为我和龙斌这一段有点狗血的感情经历恰好就证明了这点。
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是很脆弱的。
不管是一见如故,还是君子之交。
昨天还是山盟海誓,天荒地老,转身就可以形同陌路,生死不见。
“喝酒不过六分醉,吃饭不超七分饱,爱人不过八分满”还真有道理。
眼睛虽然透不过人心,但是时间可以。
王小波说:
“人在年轻的时候,觉得到处是人,别人的事就是你的事,到了中年之后,才觉得世界上除了家人已经一无所有了。”
是啊,看看自己就明白了。
情窦初开之秦晓军,识于微时的虎子,情深似海之陈国志,爱恨缠绵的龙斌,遭遇之恋王德成,昙花一现曾强东,欲断难断的赵凯…
年过四十,本来是男人一生中最丰茂的季节,而我却孑然一身,形影相吊。除却漂泊多年的一身风雨,只剩下岁月相伴别无所有。
曾经抵足而眠,彻夜长谈的好友也会在时光里越走越远,曾经相濡以沫,不离不弃的爱人最终却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其实不论是友情,还是爱情,最终都逃不过人走茶凉的陌路。
等到独自一人面对漫长寂寥的日子时,才懂得做人别把别人看得太重,也千万别小瞧了自己。
人活一世,能遇到几个交心的知己自是幸事,但更多的还是擦肩而过。
想要过好这一生,最长久而稳定的关系,就是没关系。
别高估关系,别低估人心人,最怕的就是高估了自己在别人心里的位置。
人和人之间,最舒服的状态是什么样的?
周国平说过一句很有道理的话:
“对于人际关系,我逐渐总结出了一个原则,就是互相尊重,亲疏随缘。”
缘来,好好珍惜,缘去,轻轻放手。
若能一切随缘去,便是人间自在人。
有的人和事是慢慢褪色的,有些情和缘是强留不住的,不要在一次次跌的头破血流后才懂得:
有些人,可以期待,但不能依赖。
无论何种关系,都要记住:留住的不需用力,留不住的无需费力。
就像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团火,而路过的人只看到了烟。
这些人只是你生命中的一个过客,来去匆匆,你没必要掏心窝子地付出。
毕竟,没有一段感情可以单方面维持,你投之以桃李,我报之以琼瑶,才能永以为好。
年过四十,人生的下半场,把放不下的统统放下,让过不去的一切都过去,一辈子还长,总得留点精力给后来的人。
(看到没有啊,后来的人!)
正如当年的龙斌不辞而别,然后逃之夭夭,如同人间蒸发,悄然消失,只剩下我孤苦一人絮絮叨叨,不停地反复追问:为什么?凭什么?
与其苦苦抓着过往不放,倒不如放过自己过好当下的生活。
人生的快乐,不在于你看清了多少事,而在于你看轻了多少事。
从现在起,不要再执着于你和任何人的关系,用宠辱不惊的心态,过随遇而安的生活。
单身快五年的寇老师,在这个生意盎然的季节里,是不是该重新出发,开始一段真正的恋情了?
最后出一个歇后语结束今晚的喃喃自语。
有缘的朋友记得回复啊!
ji院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