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叔不好做
人们常说:男人四十一枝花,女人四十豆腐渣。
其实,男人四十,是一道坎。
锵锵三人行的主持人窦文涛说:事业有成的中年男人大家喜欢叫他大叔,事业无成的中年男人就只能被称为师傅了。
这不是一则笑话,细想之下,的确如此。
社会上老早之前就流行找大叔了,不管是女人找男人,还是男人找男人。
年轻的姑娘和小伙,依仗着自己年轻貌美,身材好,性功能强,二话不说就窃取别人辛辛苦苦培育多年的劳动成果了。
大叔成为香饽饽,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
在三妻四妾的年代,多少老夫少妻的模范婚姻成为世人传颂的佳话。
在北宋就有“一枝梨花压海棠”的一则传闻。
话说北宋著名词人张先,在80岁时娶了一个18岁的小妾。当时与张先常有诗词唱和的苏轼随着众多朋友去拜访他,问老先生得此美眷有何感想,张先于是随口念道:“我年八十卿十八,卿是红颜我白发。与卿颠倒本同庚,只隔中间一花甲。”风趣幽默的苏东坡则当即和一首:“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
所以,有本事的成功男人不怕老。
尤其是那些事业有成的大叔们。周杰伦、郭富城、刘强东、姜文、张艺谋,哪个大叔不是娶了年轻貌美的美人。
越是文明,越是发达的社会里,一个优秀的男人成长的时间就越长。
有大成就的男人是这样,普通男人也是一样。
一个大学本科毕业的男青年,从23岁初入职场,没有十年八年的努力奋斗,要想在事业上小有成就,要想在二三线的城市里买一套中等的房子,也是很艰难的。
等到事业上有所建树,已经是人到中年了。
四十岁上下的男人,可谓是人生年富力强,最有创造力的阶段。
事业有成,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都是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
人的气质和风度都会随着事业上的成功,提高到好几个层次。
自信从容,成熟睿智,处事不惊,游刃有余,如果稍有点身材和相貌做基础,还知情识趣,进退有度,这样的大叔,谁不喜欢呢?
呵呵,暂且打住。
看清楚了,这是成功的男人。
那些事业无成,形象猥琐的中年男人呢?不好意思,你只能和修水电的,做保安的,送快递的,做泥水的,在工厂三班倒的男人一样,被称为“师傅”了。
所以,很多人开口闭口就说自己是大叔,是吗?你真的是大叔吗?
要想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大叔,也许你还差得远呢!
好好努力吧,不够努力啊,呵呵!
对了,你还是老老实实做你的师傅吧!
同志们,我们靠什么养老
疫情减退,复工复产成为当前最重要的主题。
最近网上议论最多的话题是:疫情过后,你最想干什么?
答案并不是向喜欢的人表白,也不是到哪个地方去旅游,更不是吃自己想吃的美食,而是找一份工作,老老实实上班干活。
在封城闭关的日子里,绝大多数人是一家老小幽居在一百平米的房间里,朝夕相对。一宿三餐,吃喝拉撒,茶米油盐,锅碗瓢盆,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似乎把以前所有潜藏的矛盾和摩擦都激发了。也许以前是因为大家都忙,上班的上班,上学的上学,外出的外出,虽然是在同一屋檐下,但真正面对面的时间并不多,就算有了多少矛盾随着空间的切换,争吵很快也就过去了。
但是,这次是无处可逃,矛盾爆发以后连喘口气的地方都没有,一家人只能大眼瞪小眼。
伴侣之间,父母和孩子之间,任何微小之处都被显微镜放大了,矛盾的激发是随时随地的。大到人生价值观,处事方式,教育观念的不同,小到西红柿炒蛋是做成甜的还是咸的,内衣裤是手洗还是机洗,都可以随时爆发一场战况空前的战斗。
因为大家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家里,没有别的事可以做。
争吵看上去好像是彼此之间的矛盾,但更多的也许是每个人心里都在纠结,焦虑甚至恐慌,积压的负面情绪长久得不到疏导和宣泄。
体制内的人也许还好一些,不上班也照领工资,旱涝保收,但是对于那些手停口停的工薪阶层来说,谁可以这么坦然面对着这样长的一个无薪假期呢?
稍有点年纪的人,谁不是上有老下有小,眼前是每个月的车贷房贷,背后是孩子的学费和一大家子的生活费呢。
大多数人心急火燎地想去上班,最实际的不过是为了那点微薄的工资。尽管收入微薄,但普通人谁不是靠这一点微薄的工资来养家糊口呢?
一场疫情让更多人明白了:不是工作离不开我们,而是我们离不开工作。
王尔德说的:年轻时候我以为钱就是一切,现在老了才知道,确实如此。
手里有粮,心里不慌。
眼看存粮所剩无几,能不慌吗?有道是“一分钱难倒英雄汉。”何况你还不是英雄汉,只是个普通老百姓。
以前有多少人曾经梦想过可以每天睡到自然醒,或者无所事事赖在床上,在家里发呆,爱干嘛干嘛,就是不想去上班。
然而,经过这一场疫情浩劫之后,有多少人会认识到:上班很累,但不上班会很惨。
看到网上有个讨论:作为普通人,这场疫情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有人总结了这四点:
1.你得有套房,要不然连自我隔离带的地方都没有;
2.2.你得有辆车,能上路就行,关键时刻能保护自己和家人;
3.躺在家里也没有想象中舒服,因为你会无比焦虑;
4.社会越发展,黑天鹅越多,你要有对抗不确定性的能力。
其实说到底不过四个字:你得有钱。
你有钱吗?有足够的钱吗?
真实且扎心。
这些情况对同志来说,又会多了几分艰难。
每一个单身的同志,既然选择这一条路,就无法逃避如何养老这一个终极问题。
哪怕你很幸运,找到了一起生活的伴侣,互相照顾,但总会有一个人先走的,剩下的人又该如何面对最后的风烛残年呢?
进社区养老院,这当然很好,但是条件好点的养老院一个月的费用不下一万元,这可不是一般人可以承受得起的。
尽管我们不愿意承认中国人传统观念上说的养儿防老,当今社会的啃老族也比比皆是,但是对于暂时国内的现实情况来说,这还是比较靠谱可行的。
自己的积蓄和社保,再加上有子女的帮助,这笔养老费用会容易很多。
同志啊同志,爱情从来都不是生活的全部,只有生活才是生活的全部。
老妈子常常念叨的是:
你不结婚,身边没有人照顾,年轻力壮还无所谓,但是年纪大了,身缠疾病,没有儿女,一个人怎么过呢?
对啊,为什么很多同志宁愿身心煎熬着也选择走入异性婚姻,和自己不爱的女人生儿育女,也许也有这方面的考虑吧!
我一直都不算是个乐观主义者,因为成长的过程有太多的挫折和打击,让我几乎对未来从来不敢抱有太多的奢望,潜意识里总认为上天不会这样眷顾我,让我得到多一些的幸福。
所以,一方面卑微地生活着,一方面又忍不住偷偷的盲目乐观: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
同志们,疫情过后,你们是不是对生活有了更多更深的解读和感受,年过四十以后,你想过怎么养老了吗?
有什么更好的养老方法和途径,可以让我们身为同志,也可以活得更有尊严,更幸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