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排精神其实就是一种人生哲学
在昨天刚刚结束的2018年女排世锦赛上,中国女排以一场酣畅淋漓的胜利3:0横扫欧洲黑马荷兰队,收获一枚铜牌带着遗憾结束十多天的征程。
世界排名第一的中国女排真正实力并不是顶尖的,客观评价就是世界前六的水平。
然而,夺冠并是没有机会的。
半决赛与意大利队进行另一场惊心动魄的大战,中国女排在前两局1比2落后,第四局一度被对方拿到赛点的情况下仅仅咬住,31比29拿下该局,把比赛拖到决胜局。决胜局局势白热化,双方交替领先,意大利多次拿到赛点,但中国女排顽强将比分扳平,最终缺乏一点运气,15比17输掉该局,最终2比3不敌意大利。
尽管无缘决赛,但中国女排在这次世锦赛上展现出顽强拼搏,不屈不挠的风格,使得“女排精神”再一次成为全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
前nba巨星科比布莱恩特在自己的社交平台上引用中国女排主教练郎平的一段话,作为自己最新的人生感悟,这段话是“女排精神不是赢得冠军,而是明知道不会赢,也会竭尽全力,是你一路即使走得摇摇晃晃,但依然坚持站起来抖抖身上的尘土并充满坚定”。
俗话说得好,世界上没有常胜将军,胜败乃兵家常事。
尤其是在竞技行业里,再伟大的运动员都有不在状态,廉颇老矣的时候。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胜旧人。
在这届女排世界赛上,2004和2008两届奥运会冠军巴西队,虎落平阳被犬欺,糟糕到要看日本队的脸色,活生生被挤出六强,颜面全无。
卫冕冠军美国队志在必得,却高开低走,幸亏中国队狠揍了俄罗斯,勉强入了六强。最后复赛却被荷兰队2:3逆转,狼狈出局。
昔日“八连冠”排坛霸主古巴队,早早不见了踪影。
盛极必衰,潮起潮落,是自然规律。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升起。
我老妈常把一句话老话给在嘴边:人啊,都拗不过自己的命啊!
换做以前,我肯定会不以为然地撇撇嘴,旁征博引滔滔不绝地论证加批判一通她的歪理邪说。
可是人到中年以后,我才开始渐渐顿悟,咂摸出其中的真意。
竞技体育的残酷让我想起了很多体坛上被戏称为“千年老二”的失意者,乒乓球三届奥运会亚军得主—王皓。
前后十二年的征程,冠军只有一个,在人才济济的国球队伍里,能获得一次奥运会参赛资格就非常了不起了,何况三次入选,三次打入决赛,可谓是前无古人,不知道有没有来者。
可是,为什么就是不能拿到金牌呢?
尤其是2004年奥运会,初生牛犊年仅21岁王皓碰上了20岁黑马柳承敏,实力高出两筹的王皓却没有顶住压力,失去了唯一一次最好登顶的机会。赛后年轻的少帅刘国梁直言王皓能发挥出平常六成的水平就足以夺冠了。可是,事实就是这么残酷,他错失稍纵即逝的机会。
我为王皓难过心疼了好久好久。
无独有偶,李宗伟也是“千年老二”。
20年前,年仅17岁的李宗伟在马来西亚全国锦标赛上夺得冠军之时,他就已经被世界羽坛看作是未来的翘楚,但是在整个20年的职业生涯当中,李宗伟始终被一生的对手林丹所压制。被称为“无冕之王”、“千年老二”。
在08年奥运会,10年亚运会,11年世锦赛,12年奥运会,13年世锦赛,五次世界大赛的决赛,李宗伟都败在了林丹的手下。很多人说:“既生瑜,何生亮。”在现在看来这绝不是恰当的比喻,因为在2016年的里约,李宗伟用自己的努力迈过了林丹这道关,但是他却没能迈过自己。
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在里约奥运会总决赛后,谌龙在喜极而泣的庆祝过后,走到记者的采访镜头前,他所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感谢李宗伟和林丹,他感谢李宗伟和林丹让他学到的这些,他感谢的是李宗伟和林丹创造的这个时代,一个时代,总会逝去,但这个时代的精神,却能传承。
这种精神就是尽人事,听天命。
不是我不够努力,那是我的命该如此。
李宗伟没有冠军,但他的职业生涯给我们留下的传奇,却比冠军更加伟大。
人还能拼得过命吗?这不是宿命论,这是一种科学看待世界的方法。
竞技体育的精神不仅仅是刻苦训练,不仅仅是顽强拼搏,冠军只有一个,还要有超前的眼光和意识,要有科学的训练,还要有对各个系统环节的把控,只要有一个小细节没有做好,就会功亏一篑。
当每个选手都把自己发挥得最好了,在实力相当的情况下,那就要看谁的运气更好了。
那,你说这不是命是什么?
罗曼罗兰说过:
真正的英雄不是永远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远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
正如郎平说到女排精神一样:“女排精神不是赢得冠军,而是明知道不会赢,也会竭尽全力,是你一路即使走得摇摇晃晃,但依然坚持站起来抖抖身上的尘土并充满坚定”。
同志们,明知道努力不一定会赢得结果,但是我们会一直努力下去,一生之中永不言败。
要相信,努力奋斗的路上没有失败者。
事业和爱情同样如此,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