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硬着头皮再向前,这是第六道石门了,石门上依然无字,却画出一个秃顶络腮胡子的人仰头看天,像在长啸,左脚下踩着一节苇杆,右脚凌空,欲向前迈步。哦,这个是达摩西来一苇渡江啊!

好像前面几块石碑是密宗喇嘛教,怎么到了这里来了个达摩渡江呢?这是汉化的风格啊!

想不通,太多的问题想不通,且不去管它,再向前看吧,这道石门倒下后突然空间大了一些,但是还是有石碑——不再是像先前一样走段路才一块石碑,而是三块合围在一起,好像保护着里面什么东西。手电光扫过去,每块立石上都有画,迎面一副刻着高大的城楼,一个王子摸样的人在里面徘回,挨着的另一块石碑上则刻画着一棵高大的树,枝叶婆娑,下面盘腿坐着一个人,双手合十在想着什么。那一块上则是一个头顶光环的人手里托着一个钵微笑前行,祥云朵朵绕在身侧。

这三面石碑莫非刻画的是乔达摩悉达多成为释迦牟尼佛的过程?

我没加思索就伸手去推石碑,赵老师却一把拉住我说,这个地方既然摆成这样一个形状,里面空间可能会有别的东西,不能向里推。

我才恍然,用手中工兵铲卡住中间的一块大石,向怀里一拉,普通一声石块倒下,果然,里面洞壁上又露出一个小洞,手电光扫过有耀眼的光华闪现。赶紧猫身蹲下细细打量,竟是一座金光灿灿的小塔!

小心翼翼平着取出,在手电照耀下此塔更是熠熠发光。此塔塔基方形,上面有三层,大概半米高,应该是青铜鎏金,因为有几个地方出现了褚红色铜锈;塔身每层都有一个小门,好像塔内还藏着东西。我仔细端详一下,好像在第三层有个金曼扎,是否黄金制造不得而知,上镶有珍珠、绿松石和红宝石,精美绝伦。

怎么地洞里有一系列的石门(石碑)?怎么还有鎏金佛塔?放在这里是什么目的?看着这些我简直惊呆了,费了半天劲脑子还转过弯来。

根据记载,佛塔的造型起源于印度。在我国汉代(公元一世纪),随着佛教传入中国,佛塔的建筑在后汉末年,就已经风行全国了。佛教传人我国以前,我国没有“塔”,也没有“塔”字。当梵文的stupa与巴利文见Thupo传入我国时,曾被音译为“塔婆”、“佛图”、“浮图”、“浮屠”等,由于古印度的Stupa是用于珍藏佛家的舍利子和供奉佛像、佛经之用的,亦被意译为“方坟”、“圆冢”,直到隋唐时,翻译家才创造出了“塔”字,作为统一的译名,沿用至今。

我国的佛塔按建筑材料可分为木塔、砖石塔、金属塔、琉璃塔等,两汉南北朝时以木塔为主,唐宋时砖石塔得到了发展。按类型可分为楼阁式塔、密檐塔、喇嘛塔、金刚宝座塔和墓塔等。塔一般由地宫、基座、塔身、塔刹组成,塔的平面以方形、八角形为多,也有六角形、十二角形、圆形等形状。塔有实心、空心,单塔、双塔,登塔眺望是我国佛塔的功能之一。塔的层数一般为单数,如三、五、七、九、十一、十三层……所谓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七级浮屠指的就是七层塔。

问题是,这些都是地面之上的佛塔情形,这地道里面的佛塔是何用意?地宫藏宝?藏传佛教里的伏藏?

再搜索一下刚刚取出佛塔的小洞内,居然还有两只青铜雕龙,通体有二十多厘米长,弓身昂首,器宇轩昂。除此外再没有别的东西。

把各项物品登记好,赵老师还是不放心,用洛阳铲钻探一下小洞内的洞壁,发现土层坚硬非回填的土,确实没动过,于是再折回来走上另一条通道。

没想到这条通道很平淡,也没有石门和别的奇怪的东西,而且一直向上,刚开始还可以站着行走,后来坡度越来越陡,竟然需要手脚并用才能爬上,而且这段陡路我们爬了很长时间,好像还没到头。

突然,前面有个亮点出现,亮点越来越大,啊,是洞口!我与赵老师突然从绝对黑暗的环境中一下看到亮光,都禁不住激动起来。

终于出来啦!当我们站到洞口的那一刻,居然发现这平时不在意的亮光是多么温暖而可爱!秋日淡淡的阳光,居然耀的我们睁不开眼。我们停留在喜悦中,毕竟刚才我们经历了这么长的黑暗,重新回到太阳下,抑制不住的兴奋,激动。

等我们慢慢适应外面的光亮,慢慢睁开眼,一眼看去,不由呆住了!

(二十二)峭壁

睁开眼睛后才发现,我们所处的位置,居然是个峭壁,到崖顶大概有三四米距离,而离地面大概七八米高,洞口一株老柏树矫夭若龙,荫蔽着洞口,从悬崖垂下几束老藤,虚虚实实的也遮掩着这个洞口,估计若从悬崖下面看,根本看不到这个地方居然藏有洞口。

怎么办,原路返回还,还是想办法从这里下去?

要是原路返回,就像行走在墓道里,黑咕隆咚,压抑,憋屈,有种莫可名状的抑郁感,此刻看到外面的阳光,我宁可从这里坠下去,也不想再走回头路了。此时我才发现,我是多么需要阳光,多么渴望行走在阳光下。这个想法一直深深种在了我的脑海里,此后凡是钻洞进坑的买卖我都是敬而远之。

站在洞口远眺,群山渺渺,淡云悠悠,青天碧碧,偶尔横逸过一只通体雪白的鸟,也不鸣叫,只扑棱着翅膀远飞。再远处是山村萦索,更远处则有林立的高楼,隐现于浓重的灰霾里。荆山寺连接在山村不远处,如同一粒芥子,撒在万丈红尘边缘,接渡着入世出世。

蹲下身子再次仔细观察这面峭壁,发现居然隔不远就有个小坑,状若合掌,深约四指,若檐间紫燕的巢——只是燕巢是泥巴等物垒的,而此坑却是在天然石壁上凹进一点,开口朝上,风化严重,甚至有些已经荆柯招摇,看来已不知历经多少风雨,若非细看,很难发现。

我朝赵老师点点头,先试试能否下去。小心翼翼地趴下身子,手抓洞沿,探下左脚,踩稳了后再滑下右脚,踩得非常实落,坑不大,仅仅能放下脚尖,但上面还有手指可以抠着小坑,下降还是比较顺利。几分钟后,我已经双脚踩实,脚踏实地了。

我仰头向上,赵老师把山藤扯下一根,把从里面带出来的物品缠绕后垂下来,我一一收拾停当,他才如法炮制,慢慢降下来。

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位于荆山寺西北的青龙山上。也就是说,我们从那个天禄入口处进入,从青龙山顶的峭壁上溜出来了。峭壁下面荆棘蔓延,我们揪枝扯叶,勉强从荆棘丛中钻出来,已是挂了好几道彩。立定身子再仔细看看刚刚下来的洞口,从下面不管怎样调整角度根本看不到。不过这个峭壁倒是很长,盘旋环绕在青龙山顶,倒真像是石龙的长身。如果把陡起的地方看做龙头,此刻我们正站在石龙下巴的位置。

离我们不远,隐隐约约,有条路的影子。在离我们十几米的地方折了个弯,拐到峭壁下面了。说是路,就是草相对较低,有踏伏之感。荒山野岭,这条路通向何方?

没走几步,我们站在了这条所谓的山路上,眼睛随意的望向路的尽头,一下,我们惊呆了——

路的尽头,这面峭壁下端,被人硬生生地硬凿进去进深二十多厘米,高七十多厘米、长近十米的石窟,里面,端坐着十几尊罗汉雕像!

这个地方,如果按照前面我们认定的龙的形象来判断,应该在龙脖子的位置,所谓逆鳞是也。

我见闻的怪诞奇事真相记录(outdoor)——蓝莲花》小说在线阅读_第15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马鸣风萧萧999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我见闻的怪诞奇事真相记录(outdoor)——蓝莲花第15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