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除此之外,我刚才说过,在上古时期特异功能文明还没有被技术文明彻底边缘化的时候,异能者们各自的能力是不一样的,一部分是类似酉星官这样的念力高手,还有一部分则精于对未来的预测,擅长未卜先知,这在玛雅有关‘根达亚文明’的记载与传说中也有印证,殷商与玛雅都流行占卜,这本身就是对‘预测’能力的一种向往,而《易经》中三大组成部分,既《连山易》、《归藏易》、《周易》这三本成书于三个不同时期,分别是夏朝、商朝、周朝,那么《易经》这种推算能力惊人的理论是从何而来的呢?我暂时不能给你们确切的答案,但根据‘第零局’那些‘技术宅’们的研究,现在最大的指向,就是那个时期具有并擅长预测未来特异功能的异能者,换句话说,《易经》三部的真实作者,极有可能是那三个年代中不同的‘预测型特异功能者’中的顶尖高手,就好比‘念力型特意功能者’中的酉星官一样。

不过我们内部对这两种特异功能者的区分有一套专业术语,前者叫‘预知者’,后者则叫‘控制者’,就对战争的影响而言,宏观层面上前者的作用有时会更大一些,而微观或者说是细节层面,后者的作用则更加明显,尤其是在那个没有热武器的纯冷兵器古典时代。

最后再说一句:在商朝灭亡之后,特异功能者实际上遭到了当时周天子的清算,原因很简单,你身边有这么‘一帮子’可以‘呼风唤雨’的人存在,肯定也担心他们不高兴了反水,毕竟他们能力太过强大,而在清算的过程中,特异功能者有的进行了激烈反抗,但奈何人数太少,虽然单个个体远比普通人强大的多,但也无法独自对抗千军万马,那么这些人就有了三种下场:

第一种是战斗,这一种对抗天子的绞杀,奋战到了最后一刻,一般结果就是战死沙场。

第二种是隐遁,这一种就是属于‘惹不起躲得起’的类型,逃进深山老林当起了隐士,心大一点的就有可能再收几个徒弟自成一派,然后就成了一些宗教与派别的创始人及祖师爷。

第三种便是逃亡,逃亡的方向主要有两个,一是向东一个是向西,向东基本就是乘船跨海,早一些的直接跟着败亡的殷商后裔逃去了美洲成了玛雅人,晚一些的则到了南方沿海地区,或者是同样乘船但在因为风暴之类的原因没有跨过太平洋而是去了东南亚一代。而向西逃亡的则以陆路路线为主,跨过了神州腹地,穿过现在的国境线,到了现在的中亚至西亚地区,还有一些则跟向东乘船逃亡走偏方向的一样,因为迷路等因素,误打误撞最后去了南亚次大陆,也就是现在的印巴地界。

而这些人在中、西亚、南亚次大陆这些地方扎根之后,与隐遁深山的那些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他们利用自己的特异功能在当地开宗立派,其中最典型的就是中亚与西亚地区某狂热宗教中崇拜与信仰的‘先知’,其原型就是逃亡过去的我上面所说为躲避周天子追杀的华夏先民中的‘预知者’,而印巴地区所在的南亚次大陆上,以印度为该类情况的典型,他们崇拜的那些‘悬浮僧人’、‘凌空圣人’之类,则是上述原因跑到那里去的‘控制者’,然后同样是通过宗教传说的不断演变、神化,发展至今形成了神话体系,只是这类‘控制者’能力较弱,没有酉星官这么强悍,几乎不能用于实战,只能做一些简单的表演而已。”陈归鸿说。

(未完待续)

楼主又来更图了,今天就更两张“根达亚人”的图,图中人的形象当然是现代人根据自己的想象所绘,与楼主所知的有很大不同,其中比如图1中关于身高的数据也偏小一些,男性的身材也没有这么粗壮。

图1与图2都是现代人根据想象所绘画的“根达亚人”的男女标准相貌,只是图1是裸体状态,图2是穿衣状态(注:当然这个衣服的样式也是现代人自己想象出来的,“根达亚人”穿什么衣服,甚至是到底穿不穿衣服这个问题,这个现在的确是无从考证),然后图1中还带有一些基础的文字介绍,其中比较值得注意的就是男性眉心处的那只具有特异功能的“天目”,除了这一点,图中另外反应比较真实的一点是他们的“大脑袋”,尤其是“大额头”,不过酉星官的额头比例,要比图中的“根达亚人”更大。

“远没有酉星官强悍的那些‘控制者’都会飞,那您的意思是说酉星官肯定也会飞了?”我说。

“注意我的用词,我刚才说的是‘悬浮’与‘凌空’,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飞,只是让自己‘飘’在空中而已,而不能前后左右的自由移动,只能上下,而且速度还非常慢,而酉星官那可是真的会飞,至于原理,那很简单,他的念力可以轻易的扭曲钢铁,在向地面甚至是空气释放反作用力的时候,就好似一台航空发动机,能轻而易举的将其托举上天并在空中任意翱翔,特别是如此强大的念力别说让他这不到70公斤的体重飞起来,就是再翻10倍,到700公斤也照样没问题,他目前的测试极限早已突破了将数以吨计的物体托离地面的程度。

用一句航空领域的术语来形容就是:他在飞行时的‘整体推重比’非常高,念力给他提供的空中动力远高于双腿提供的地面动力,也就是说—他在空中比在地面上还要灵活。

那么话说回来,‘悬浮’与‘凌空’相比这种真正的飞还是差着老大一截的,这也是我为什么说那些‘控制者’远没有酉星官这么强悍的原因。”陈归鸿说。

“在空中比在地面还灵活?这要是再配上可以抵御中小口径枪械进攻的‘念力防护’,那他还真就是现实版的‘超级英雄’了。”我说。

“他的能力与他的作为,本来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超级英雄’。”陈归鸿说。

“您说玛雅人的祖先是殷商人,这是不是取自于19世纪英国翻译家梅德赫斯特提出的‘殷人东渡’的理论呢?”我想我这会儿问的也够多了,毕竟这次不是我的专场采访,所以没再继续往下问,而朱梦珺便很默契的接过话题如此说。

“他提出的只是一个历史假说,而我则在陈述一个历史事实,我之前说过,殷商后裔是整个美洲原住文明的发源,这里还得在补充一句:殷商后裔东渡到美洲之后首先创造出来的是‘奥尔梅克文明’,而玛雅文明、印加文明、阿兹特克文明则是从奥尔梅克文明上逐渐分化出来的分支,这三个文明又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印第安文明,奥尔梅克文明也由此被称为‘印第安文明之母’,只是在这其中,玛雅文明是三者之中对殷商文明继承性最强的一个支脉。

换句话说,奥尔梅克文明是印第安文明的先祖,而殷商又是奥尔梅克文明的发端,从时间线的角度来讲,应该是:

‘殷商文明残片’→‘奥尔梅克文明’→‘玛雅’/‘印加’/‘阿兹特克’三大印第安文明。

那么从关系的角度讲,打个不太恰当的比喻就是:殷商残片是‘爷爷’,奥尔梅克文明是‘父亲’,到了玛雅等三文明这里,则是儿子。”陈归鸿说。

“这个关系比较好理解,但我还是不太能理解殷人东渡的一个关键点,就是殷商人是怎么前往美洲的?按照国外的推测是说在途中遭遇了风暴,被吹到了现在的墨西哥西海岸?您认同这种说法吗?”朱梦珺说。

“当然不认同,而且不仅不认同,不客气的说,这完全就是胡扯,整个太平洋的平均横宽超过了1万公里,最宽处更是超过了1.9万公里,这么长的距离,什么样的风暴能把一只巨大的舰队从我国东海岸一路吹到了墨西哥的西海岸?即便假设当时的确存在一个这样的风暴,那么在这种风力及规模的风暴下,殷商舰队面临的结果不会是被吹到墨西哥西海岸,而是被卷入水底当了鱼食。

别说是殷商时期,就是现代的舰队也抵挡不了能把大型船只给吹出去上万公里的巨型风暴。”陈归鸿说。

“那您的意思是殷商人是直接渡船过去的?”朱梦珺说。

“是的。”陈归鸿点头道。

内参记者-----一名“非传统”记者颠覆你三观的采访实录》小说在线阅读_第314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有骨难画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内参记者-----一名“非传统”记者颠覆你三观的采访实录第314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