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这种情况下,自然是事不宜迟,所以四人说走就走,我随身带了一条三节结构的重型伸缩甩棍,这东西是我一般走到哪里就带到哪里的“家伙”,它的好处是不是利器,使用起来可以有效控制伤害程度,不至于防卫过当,而且更不是管制刀具,在公开场合下可以光明正大的携带,会比较方便。而朱梦珺就是带着她的防狼器,黄勋则自不用说,他倒是没有吹牛,这小子的确有两下子,虽然无法与之后我认识的李龙沛那种“怪兽”级别的顶尖格斗高手相提并论,但他也曾经在印尼查案的时候被当地帮派追杀,自己一个人面对手持砍刀、铁棍的几十号人的围攻,打翻其中五六个人成功突围,而且还没受伤,至于前面提到的MMA比赛,则是他在当时的两年前,也就是2012年参加的UFC“八角笼中斗”时,获得过72公斤级的入场券,这个入场券的含义就相当于选秀节目通过了海选,即使无法与最终获得名次乃至是冠军的拳王们作比较,但其格斗水平已经要比混迹于省市级的职业拳手强了不少,比普通人更是强的“海”了去了,再加上他对黑客技术、心理画像、贴身跟踪等方面的出众能力,他可以说是担得起“文武双全”这四个字,而要不是有这些本事“打底”,他也不可能在私家侦探这个竞争激烈的行当里打出这么大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至于王珂,这小伙子本来也想找个什么东西当武器的,结果被朱梦珺几句话就给“怼”回去了,给他的“任务”就是一旦遇到危险就赶紧跑,外加报警,其实从这里也看得出来,朱梦珺对王珂这个小学弟还是很照顾的,这也可能是除了颜值、身材等外在因素以外,王珂倾心于她的另一个原因。

一路无话,还是以朱梦珺的“劳斯莱斯-曜影”作为交通工具,在这里她最熟悉不过,一路左调右拐,总算是赶在头一波晚高峰的到来前赶到了昌里路,而下车之后我们一看眼前这一派景象就有点犯难了,因为之前只顾着赶过来,却没把昌里路是上海最繁华的夜市之一这一条客观因素给算进去,当时那个时间下,来夜市逛街的人以及吃饭的食客已经开始上涌,整条街上到处都是人头攒动,而且这还没有达到顶峰,按照朱梦珺的说法,在一个半小时以后,也就是晚上20点整左右,这里的人员密度将进入到最高的状态,到那时候想在这么多人里找到一个只有证件照片的,之前素未谋面的学生,其难度堪比大海捞针,而且即便能找到,还极有可能遭到对方的反抗,如果现在这里有大批警力来做这件事那还好说,但眼下就我们四个人,想要达到目的,除了尽力之外,还真得有点运气的帮助不可。

(未完待续)

(十三)判断失误

黄勋站在路边从他风衣宽大而深厚的口袋里掏出一个类似平板电脑的东西放在手里操作,他说这东西是他的移动信息终端,与放在朱梦珺工作室里的那台笔记本电脑实现了数据同步,所以在笔记本上可以查询到的信息,在这里也可以查的到,只是操作起来没有这么方便而已,他一边紧盯着屏幕一边说:

“我们四个人不能待在一起,得分开找,最少也要分成两队,找的时候期间保持联系,我这边会严密监控他的实时聊天记录以及朋友圈等内容,只要有发现,会在第一时间内通知你们,现在来分一下吧,谁跟谁一队?我无所谓。”

“朱小姐跟小王他俩在一块肯定是不行,真要碰上危险,谁都应付不了,黄勋,你身手好,要不你跟朱小姐在一起?我跟小王在一起?”我说。

“不要,我还是跟你在一块吧,小屁孩,你跟黄侦探一起,好不好?”朱梦珺说。

“呃,我听你的,怎么都行。”王珂说。

“那这样也可以,现在时间紧迫,我们得抓紧行动起来,就按照这个搭配分队吧,走。”黄勋说完对王珂摆了一下头说了最后一个字,王珂“哦”了一声,临走时对朱梦珺说:

“珺姐,你小心啊。”

朱梦珺没说话,只是点了点头往外摆了摆手,叫他走就是。

他俩走了之后,我跟她边走边说:

“咱们的动作也得快点,我可事先给你说啊,我这两下子和个小流氓打一架可能还勉强够用,但要是那个嫌犯真的很厉害的话,我可应付不了,你把手机调到报警电话上,一旦有危险,在跑的同时立即报警,我怎么着你就别管了,反正你跑了就是。”

“哎呦,你还挺有绅士风度的嘛。”朱梦珺说。

“用中国话来说,这叫‘大丈夫’。不说这些无关的,你为什么不跟黄勋在一块?”我说。

“看得出来,黄侦探是个能力很强的人,但这种人的压迫感太重,跟他待在一起不舒服,没跟你在一块放松。”朱梦珺说。

“唉,有这个事在,谁跟谁在一块也放松不了。”我轻叹一声说。

我们四个人分成两路,就开始在整条昌里路上展开了“撞大运”式的寻找。在这个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拖长,昌里路上开始进入热闹阶段,“呜呜泱泱”的食客、游客形成了人潮,只要不是坐在摊位上,那几乎就是摩肩擦踵,一眼望去都是后脑勺或者是陌生的脸孔,再加上摊位上坐着的人,要没有准确的信息支援,我很难想象除了运气极好以外,怎么才能在这里找到一个特定的人,正是因为人太多了,导致我俩用了20多分钟的时间,连100米的距离都没走完,还在这已经有些凉意的秋夜里忙了一头汗出来,朱梦珺说:

“这样子怎么找啊,找到人都散场了也找不到啊。”

“咱俩在这里转其实就是碰运气,真正还得靠黄勋那边的进展,如果没有他便携终端上的信息追踪,那么除非碰上奇迹,要不然就是走断腿,看花眼也找不到,现在也没别的办法,走走看吧。”我说。

长话短说,在这之后我与朱梦珺又走了将近一个小时,仍然一无所获,我俩心里都有点焦躁,正忍不住准备掏出手机来给黄勋打个电话问问他那边的进展怎么样了,他却先给我打过来了,手机一响拿起来一看来电显示是他,我心里就一震,估计是有关键性的进展了,要不然他不会这么快的主动打过来,想罢之后接听电话,黄勋在那边压低了声音声音说:

“你们俩现在在哪儿?”

“具体位置我也不知道,旁边有一个叫‘西北狼烤吧’的烧烤店,怎么了?”我说。

“我们现在在一家叫‘大王锅贴’的店里,对面有一家叫‘重庆小面’的店铺,你们快点过来,疑似目标就在店里用餐。”黄勋说。

“好的,你先别挂电话,我问问朱小姐。”我说。

“重庆小面在什么地方?”我转脸问朱梦珺。

“重庆小面?这条路上叫重庆小面的店铺多了去了,起码不少于10家,你说哪一家?你看看你左右两边就至少有3家。”我一听抬眼去看,还真是,除了店铺的位置不一样,广告的设计不一样以外,名头还真都是“重庆小面”,看来我没让黄勋挂电话是对的,重新拿起手机把这个情况给他一说,他那边沉默了一会儿,估计在找其它更显眼的路标,或者是去询问王珂了,过了一会儿,话筒里再次响起他的声音:

“这附近有一家叫‘钢铁呷’的大型室内烧烤店,位置在一个‘丁’字路口上,它在我说的那家重庆小面的斜对面,我们则在它的正对面。”

我把这个又转达给朱梦珺,朱梦珺说:

“这个好找,整个昌里路上一共有两家‘钢铁呷’,有丁字路口的就在这附近,从这里左拐再走大约50米就到了。”

确定完信息后,我结束了黄勋的对话,开始往目的行进,不过还是那个原因—路上人太多,在平时分分钟就到的路程现在走起来却如蜗牛蠕动,路上,朱梦珺说:

“你以后别叫我‘朱小姐朱小姐’的。”

“那叫你什么?‘朱大姐’吗?”我说。

“你怎么这么讨厌呢?叫我梦珺或者是小珺就行。”朱梦珺说。

“这样不太好吧?这个以后再讨论,现在得想办法走快一点才是正事。”其实根本没办法走快,我只是找个话题挡开她这个让我无法回答的话。

左挪右挤之下,终于到了目视看到黄勋与王珂的距离,与他俩汇合之后,黄勋指了一下对面,我通过人流的缝隙,隐约中看到一个青年男性正坐在一张桌子前吃面,而周围没有其他人。

内参记者-----一名“非传统”记者颠覆你三观的采访实录》小说在线阅读_第250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有骨难画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内参记者-----一名“非传统”记者颠覆你三观的采访实录第250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