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42号阵地
按照顺序来说,下面将要介绍的是142号阵地与“活体生物兵器”发生交战的记录:
142号阵地面对越军的疯狂进攻一度失守,从公开战史资料来看,失守的原因与169号阵地险些失守的原因相同,都是因为炮群打光了弹药,在运送过程中出现了一个火力上的空白区,导致掩护守军的兵力不足而致使虽然李海欣带领所属部队的战士拼尽全力死守阵地,但仍然被越军一个营攻了上来占领了地表工事,随后我军的炮群在当天的13点整弹药运送到位后遂展开反击,通过火力延伸,层层摧毁的战术,配合步兵营连步步推进,最终成功收复一度失守的142号阵地。
战后,为表彰率领14名战士在142号高地上连续奋战直至壮烈牺牲的李海欣,曾经的142号高地被永远的命名为“李海欣高地”,而与他一起的那14名战士,也被统称为“15勇士”。
这是党和国家对英雄的最大肯定与缅怀。
(注:这里出现的人名“李海欣”是历史上的真实人名,相关历史事件与“15勇士”的事情,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查一下,因为李海欣乃至“15勇士”的光荣事迹是对外公开的,所以再次提及,处于对英雄的敬仰,以及对历史的尊重,所以使用原名。)
以上所讲的是失守的笼统原因,但有一个很重要的细节容易被后人忽略,那就是当时是什么造成了炮群弹药的“断顿”,但根据战史资料中的记载中可以发现,火炮在一段时间内无弹可打是因为战斗的激烈程度远超预期,弹药的消耗量大大的超过了之前准备的2.5个基数,所以才导致了先前准备的弹药在猛烈的倾泻中迅速告罄,那么追根寻源的去探究,又是什么原因造成弹药消耗量远超了预期呢?
通过我军曾经参加过那场阵地守卫战战斗的战士所提供的的线索,也许可以从中找出答案,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越军在这里投入了相比169号阵地上更加复杂,数量更加庞大的“活体生物兵器”。
根据当年亲身参加过该场战斗的二连连长康长元回忆:
“战斗的前半段打的很顺利,莫说是进攻,越军只要敢集结较大规模的兵力,都会遭到我军炮群的火力覆盖,每次都是死伤惨重,所以几次之后越军也长了记性,不敢在集结大规模的部队,发布规定最大不超过营级,其中以连级作为主要建制单位,必要时可以直接拆分成班分散投入作战,以求最大限度上避免出现被我军的炮群‘一锅端’的情况。除此之外,越军还把部队尽量龟缩在我军火炮的有效射程之外,但这种做法属于缩头乌龟,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只要向前迈进,就会遭到迎头痛击,我军火炮也为我方阵地支起了一层‘金钟罩’,即便有踩着友军尸骨侥幸逃过火力覆盖,突击到近距离的越军部队,也会被我方守军手中的各型轻重武器当场击退,甚至是全歼,越军有一次连级进攻就被火炮封锁住了退路,撤不下去又攻不上来,又在没有掩体的情况下,被我方守军全部击毙在了进攻的路上。”
在这场战斗中,越军投入战斗的主要力量为316师174团的一个营,其在黄罗北侧展开,先以两个排的兵力从东、西、南三个方向对142号阵地进行了偷袭,被我军以轻重机枪组成的火力打退之后,继而采取了“添油战术”,以不断增加兵力的方式继续进攻,之所以采取这种战术,是因为越近在此之前通过侦查情报得知142号阵地上的守备力量薄弱,只有我军119团3营8连3连代理连长,李海辛带领的9班及3营机枪连共15名人,不过虽然在拥有兵力优势的前提下,我军依托有利地形与高超的战斗素养,多次将越军击退并大量歼灭其有生力量,只是战斗激烈,弹药消耗量非常之大。
在这种情况下,越军如同在攻击169号阵地时一样,投入了当时我军前先战士闻所未闻的“活体生物兵器”。
为了能更好的还原当时的情况,我再次踏上了寻找当年参战老兵的路途,这次较为顺利,一次就找到了当年“15勇士”其中之一的刘广源(再次注明:除李海辛以外,其余人名出于保密与保护当事人隐私的原则均使化名,不是真实姓名,下同),经过简单的交流,他欣然接受了我的采访。
根据当年亲身参加过该场战斗的战士刘广源回忆:
“我记得当时我们当时的战术分工非常明确,先把手头的自动步枪全部调整到半自动射击模式,15个人里除了机枪手跟火箭筒手以外,其他大部分用的是‘81杠’,还有一小部分是63式,我用的就是63式,这枪与81杠的一大特点就是单发射击精度特别好,甚至比‘56半’还好,比56冲还有从越南人那边缴获来的一些毛子枪械强多了,当时也是为了发挥这个精度上的优势,连长才命令我们用这种战术的,具体执行起来就是用重机枪在隐蔽处进行火力压制,除了尽可能的击毙敌人以外,如果敌人采取卧倒等战术动作躲避射击,则利用机枪火力限制其移动范围,也就是把他们压制在原地,然后拿步枪发挥半自动射击精度高的优势,一枪一枪给他们‘点名’,这个战术在对付第一二次规模较大的进攻时还是非常管用的,效率特别高,几乎把攻上来的越军全部打死在了进攻的路上。
后来的战斗大同小异,又反反复复的打了几次,弹药消耗了大半,阵地前沿上也被敌人的尸体给铺满了,我记得应该是顶住第5次进攻之后,越军那边就消停了,好长一段时间都没有再发动新的进攻,一直等到下午3点多,越军竟然‘放狗咬人’!对于那‘狗’的样子我印象太深了,外形跟我老家养的家狗差不多大,但浑身上下一点毛都没有,两只眼睛还离得特别远,关键是跑动的速度极快,阵地前面原本有一些草,被后来的炮击炸的到处都是弹坑,那一枚152的炮弹打下去就是一个直径5、6米的大坑,可这种‘狗’一跃就能轻松越过一个,而且连续跳跃根本不用减速,那冲击的速度绝对不是人能比的了的。”
“‘放狗咬人’?你说的‘狗’是真的狗,还是行为像狗的其它什么东西?”我闻听此言有点经验,便打断以“确定”的口气又问了一句,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在169号阵地的采访中,齐士成提到过越军那种穿着破烂军装的人形怪物在跑起来的时候像狗一样,所以在听到刘广源也说到“狗”的时候,我不确定他所说的这个“狗”是不是与齐士成说的是一种“活体生物兵器”。
“呃——这个怎么说呢,按照外形上来说,应该就是狗,不过那狗长得很丑,我是认不出来是什么品种,而且也从没见过这么凶的狗。”刘广源说。
“你的意思是说,攻击142号阵地的这些‘狗’,的确是一些,与常见犬类外形相似的动物了?”我说。
“嗯,都是四条腿,跑起来飞快,而且咬人厉害得很。”刘广源说。
“好吧,那你继续说。”我说,经过这番询问,我确定了刘广源所说的“狗”与齐士成所说的“狗”完全不是一回事,后者的意思只是一种行为上的形容,而前者的意思这是在说明该生物的性质与种类,我当时也明白了这应该是越军不同于人形怪物的另一种全新的“活体生物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