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瞎龙的摊档前往往是门庭若市,人头涌涌。因此,官府视他为不稳定因素。一日,要发生的事终于发生了——躲都躲不过。衙门的办案人员来了,对瞎龙说:“我们怀疑你聚众闹事,妖言惑众,要带回神马所协助调查。”

瞎龙被带回神马所。

衙门的门长对瞎龙说:“我双手合着有一样东西,你如果能猜中,我就放了你;你如果猜不中,我就即时收你入监,以扰乱社会秩序罪治你的罪。如何?”瞎龙的江湖声誉,这个门长只是听闻,没有见证过,所以今日出此下策。

瞎龙说:“请门长指示一物,或者报一个字,瞎子才能判断。”

桌子对面有一个少丨妇丨正在诉苦诉冤。门长指着这个少丨妇丨说:“就她吧!”

瞎龙花了少许时间思考了一下,果决地说:“门长手中是一只麻雀。”

门长转过面去,不敢正视瞎龙,心想:“这个瞎子果然有两刷子,让他猜对了。”门长不会就此罢休,他问瞎龙:“是生麻雀,还是死麻雀?你必须回答我。”

瞎龙说:“生死掌控在门长手中。你要它生则生,要它死则死。”

瞎龙就是这么牛,连门长的思想都猜对了。门长有一个狡诈的想法:瞎龙如果说生,他就用力把麻雀抓死;瞎龙如果说死,他就把麻雀放出。瞎龙的回答令门长的诡计落空。

门长无奈,将麻雀放出。他问瞎龙:“将麻雀猜出来,有什么理据木有?”

瞎龙说:“此妇年少佳人,又穿孝服,以意解之,为麻雀云。”

这句话,对一般人而言也不好理解。我从个“雀”字说起,“雀”字可以分拆出“少佳”二字,所以“年少佳人”就成了雀的依据。“穿孝服”,则戴麻,“麻”字也有了。这样“麻雀”就“横空出世”了。

佩服佩服,好一个汪龙!

后来的多事者,把瞎龙的事迹嫁接在邵雍的身上;因为嫁接技术好,竟然长出叶来了。

衙门门长,在这里改一下称呼,就叫衙门官大爷吧。

话说衙门官大爷把一只小麻雀捏在手中,走出房间,走入客厅,会见在那里等候的邵雍康节先生。

邵先生见衙门官大爷左手捏着拳头,问:“手里捏着什么?”

衙门官大爷说:“就是要先生猜一猜,乐一乐。”

“哈哈……”邵先生仰天大笑,“请官大爷写一个字给我。”先生虽然收住笑声,但言语中仍带着笑意。

衙门官大爷右手拿着把扇子,动了动,说:“不写啦,就这个‘扇’字好了。”

邵先生仍然脸带笑意,说:“‘扇’字下部是‘羽’字。有羽毛的东西,一定是飞鸟类啊。”

谜底一下子就揭开了。衙门官大爷难不倒邵雍觉得没有意思。

邵雍先生的话还没有说完,他继续说:“‘扇’字上部是‘屍出戴麻’呀,所以官大爷手里捏着的是一只麻雀。”

“屍出戴麻”是怎么说来的?“扇”字上部是“户”,有“尸”各“广”。“尸”是“屍”字头,“广”是“麻”字头。

衙门官大爷作最后一“搏”,问:“这个东西是生是死呀?”

邵先生:“请官大爷再给一个字。”

衙门官大爷用扇柄在地上画了个“一”字。

在地上画个“一”字,不是“王”字吗?“王”字在这个问题上派不上用场;所以不作如此解。邵先生说:“你手中的这个东西,是处在生与死之间啊!全凭官大爷定夺。”

前面有跟帖说过,“一”字是“生”字最后一笔,又是“死”字第一笔。所以邵先生说“处在生与死之间”。邵先生也知道,如果他说生,这只麻雀必死;如果他说死,衙门官大爷又可以把麻雀放生。

衙门官大爷放生了手上的麻雀,对着邵先生晃了晃大拇指。然后,他们喝茶,说其他事了。

三十九、筷

“测字”这玩儿,有时候被称作“拆字”,大制作《古今图书集成》就是这样称呼的,其实并不正确;或者称“相字”,会更贴切些。古人玩字,拆与不拆看需要,整个字可用,便不拆;拆之符合意义,便果断拆之。。

前面有篇跟帖——是单口相声名家刘宝瑞的那一篇,说的是三个社会混混在玩字名师“大不同”那里搞混,各自都以“朱”姓为难大师。“大不同”说:“朱者,猪也。排着队来说,第一个说‘朱’的,有人送饮食;第二个说‘朱’的,有人送衣着;第三个说‘朱’的,有人送拳头。”后来发生的事,如大师所言,奇怪地实现了。三个混混回过头来问这是何道理:“都是一个‘朱’字,怎么的遭遇不一样?”“大不同”说:“猪嘛,主人听到猪的叫声,认定是猪饿了,马上端来吃的;所以第一个说‘朱’的那位兄弟就有人请吃饭哦。吃饱以后,猪还在叫,主人认定猪可能受寒,马上拿来御寒的东西;所以第二个说‘朱’的那位兄弟就有人赠衣服穿啦。吃饱了,窝里也暖暖,猪该静静地睡觉了;可是你还在叫,这就不是开玩笑了。俗话说:‘饱暖思淫欲。’主人认定猪在‘思淫欲’,这是坠落的事情呀,马上拿棍子劈头就打。所以嘛,第三个说‘朱’的那位兄弟一出街就挨揍了,是不是?”

“朱者,猪也。”有人可能看不懂,这是谐音取用法。他不写字,你不看字,突然有人在大街上叫“朱”,你第一反应肯定是这个“猪”。现在网络上,谐音取用成为了时尚,创造了很多美妙的词,如杯具,就是悲剧;神马,就是什么等等。

一字多断,彰显人的智慧;因此这类事例,总是受人关注,被人传为佳话。

下面要讲的故事也是一字三断,传闻是发生在邵雍的身上。是不是邵雍的亲身经历,我不知道,无从证实。不过故事蛮好的,有理有据。

话说邵雍先生正准备吃午饭,筷子都摆上桌了,一个老农夫上门来了。

邵先生问农夫:“老人家,为啥事而来?”

农夫回答说:“想知道将有什么事发生,好避让。”顺手拈了个“筷”字。

邵先生说:“有吃有喝的有口福,赶快回家吧。”

“没坏事?”

“没坏事!”

农夫高高兴兴地回去了。

邵先生刚刚吃饱午饭,掉下筷子,一个商贩找上了门。

邵先生问商贩:“这位老板,为啥事而来?”

商贩回答说:“想知道将有什么事发生,好避让。”顺手拈了个字,也是“筷”字。

邵先生说:“看来,你要遭受水难。”

“水难?”商贩问,“会丢掉性命吗?”

“不会。”

“那是什么水难?”

“不知道。”

商贩带着不解离开了。

过了一个时辰有多,一个杀猪的屠夫,满脸胡子,来了。他进门就大叫:“邵先生在吗?”

邵先生急忙出迎,问:“什么事?”

屠夫回答说:“事是没什么事,想知道将有什么事发生,好避让避让。”顺手拈了个字,还是那个“筷”字。

邵先生说:“还说没什么事,都什么时候啦还筷子,要装进笼子里关起来啦。”

不得了,这可是牢狱之灾啊。哪来的牢狱之灾呀?一点苗头都没有。——屠夫想不通。

屠夫离开前,邵先生把他送出门口,千叮嘱万叮嘱,要他小心行事,不容易动怒,凡事要忍。他向邵先生拱拱手就离开了。

汉字有隐情》小说在线阅读_第18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鬼笑我好财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汉字有隐情第18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