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图书管理系统,资产和人事管理系统。”

“你的简历我们先收下,合适的话再通知你面试。”

能收下简历,就是我期望的结果,不求太高。

回到富士康,也投了一份,对方询问了下我的开发经验,同样将简历收下,等待后续通知。

没有人特别在乎我的专业,这在内地的某省城是不可想象的,在内地,我已经习惯了十之八九被拒,他们一开口首先问的第一个问题是:什么学历专业,是全日制本科吗?然后直接就刷了下来,直接刷到绝望。让人产生深度质疑:转行、自学实在是无路可走!从事自己喜欢的事情,太难了!难道每个人都只能从事本专业行业,哪怕是个作死的专业?

观念和机制如此守旧僵化,社会无法抵达一种人尽其能、心从所爱的自然状态,于是我也就明白了,为什么那么多人会用脚投票。

我还想起内地的一次招聘会,本地一家自认牛叉的企业开设了个招聘专场,求职者站成一排,几个面试官翘着个二郎腿,面试一个人要耗上二三十分钟,待到接近中午时分,懒洋洋地在桌子前放上一个牌子:暂停招聘,然后悠闲地离场,赶去吃他们的吃午餐去了,留下唏嘘等待的一排人,看起来像被打发的叫花子。我直接醉了,走上前一看招聘栏,显示的员工工资那几个数字,确实是打发叫花子。

这就是用人观念的重大差别,这种差别直接拉开了发展差距。

我意识到,离开那里走到深圳,就是从跪舔走到了站立,至少作为求职者,你可以直接站立。

从人才大市场了走出来,我甚至感到有一点激动和兴奋,如同在地狱里看到了希望之火,后悔自己为什么不是毕业后直接杀过来。

临近中午,我吃了份快餐,寻迹着还有哪里可以闲逛。

突然想起之前抄写的纸条,记录着一个图书批发市场的地址,这是在网上搜索到的。没有犹豫,直接步行前往,30分钟左右,我找到了位于八卦路的那个地方。

各类大小书店散落在一些低矮的平房里,书籍大多6-8折,我迅速找到了计算机类图书,一蹲就是2个小时。

掂量身上的米,羞涩得连书都觉得是奢侈品。等找到了工作,一定过来买几本书,我心想。

下去的日子里,投简历、面试对我来说就是打怪兽升级,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确感觉自己在不断升级。

刚开始去的时候没有经验,在每个招聘展位前逐一驻足,效率非常低,之后总结出了更聪明的方法:去的前一天在官网进行搜素,记录适合自己职位的展位号,第二天有针对性地投递简历,这样效率和成功率都会高不少。

罗湖人才市场也打酱油地路过,发现职位比较低端,索性很快跳过。

从宝安北归来,我为之感慨,深圳的工业、经济规模比我之前混迹的省城不知要强多少倍,两地差距绝不止十年。更重要的是,深圳这个地方,你不需要依赖爹妈,凭借自己的能力,就有机会脱颖而出,恰恰抵达了我梦想中的世界。

之后的某一天,从前的一个学生问我,毕业了也不知道自己能从事什么,感觉很迷茫。

我告诉他,你上深圳人才网看看吧,甚至直接来深圳人才大市场逛逛,之后,你就不会感到迷茫了。

我获取到的信息越多,对未来就越充满信心,虽然现场爆满,但我获得了无比强大的暗示:只要你肯努力,你就能获取到发展机会。

每个人都有梦想,当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梦想,而不是看不到希望的时候,人会突然感觉重获新生,也许这就是深圳的魅力所在吧。

在深圳,给我感悟最深的,倒不是就业机会的如此之多,而是发展机会的相对平等及对人才的尊重。

我出生于天朝内地的某省(具体我就不说了),毕业于省城,毕业后亦混迹于当地的各类人才市场,当然混得好的都是不去那种地方的,一辈子都不用去。在那里,拼爹妈是就业的第一要素,混进政府部门、或事业单位,或国企,或托关系考公务员,哪怕进城管、环卫都好。在我周围人的观念里,这是就业的最热门首选,趋之若鹜。其次是接手父母或亲戚的生意,玩玩资本运作,依赖政府熟人关系搞点项目做,玩转权力和资本的嫁接。当然有房子的话靠每月收租混混,做个富二代。

当地的人才市场就很好玩了,由于制造业、高新产业等第二产业发展的凋零,就业机会最多的就是跑业务、做销售,虚假招聘还非常多,利用招聘打广告,有的单位职位已内定,出来走走过场。人才市场对此是默许的—它不需要对此负责,制造虚假繁荣就好了。

gdp还得有个好看的数字,那靠什么发展呢?卖地、投资拉动,诸如所谓的房地产、挖路修路、商业、服务业。大量的地产、商业街涌现,人流有多少就呵呵了,当然主要还是依赖于外地人的涌入拉动消费。很快会发现,周围的人对做实业没什么兴趣,却非常热衷于资本运作,所以传销盛极一时,游戏方式花样翻新,层出不穷。

深圳八年,单枪匹马奋斗恍然如梦》小说在线阅读_第17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紫寞芳华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深圳八年,单枪匹马奋斗恍然如梦第17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