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说说我自己,我是一个女博士,这个词前几年简直人神共愤,和灭绝师太是一个意思,其实我并不丑,上高中就有人追求,上大学时有人为了我打架,上研究生时还有几个人围着我转,可是,到了上博士,就再也无人问津了。到了毕业,我好不容易找了个男博士,说不上有什么深厚的感情,只不过他也找不着合适的,我们又是老乡,彼此还算是知根知底,这样就在一起了。
毕业后我们回了家乡,因此还得了一张支援西部建设的证书。我是个很懒散的人,经过了六年艰苦的奋斗,只想找个地方混日子。男博士一心想大展宏图,回到家乡以后,无论如何也要想法进本省最好的大学,以成就自己一番梦想。我却有不同的想法,因为好学校一定要面临报项目,科研,文章各方面的压力,倒不如找个二流学校呆着,也就教教书,压力没有那么大。于是我们分别进了不同的学校,他动用了一切可以和勉强可以以及完全不可能的关系,终于进了s大,而我,哪儿也没去,什么关系也没找,网上投了投简历,进了最早给我回复的那间二流大学x大。
男博士每周和我约会一次,虽然在一个城市,我们的学校相隔却很远,坐车需要一个多小时。我猜他也想找个小龙女或者黄蓉什么的,可能却一直没找到综合看起来比我还强点的,于是就这样一直继续着。
在x大,我很快认识了一帮唧唧喳喳的未婚女硕士和女博士,我不得不庆幸自己好歹还网了一尾鱼在那里,虽然这鱼差强人意,但总是有胜于无。
我有着极好的语言能力,本来想凭着这个在外企混些油水,但一来在这个西部的所谓大城市里有名的外企很少,而我这个领域的外企则更是没有;二是我确实很懒,又贪图高校里面两个假期,还是选择呆在高校。于是这个语言能力唯一的功效就是让我一进校就开始上毕业班的专业英语,并采用双语教授一门专业课。
和所有西部的大学一样,学校里面有更多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我刚拿起点名册,就发现了好几个少数民族名字,我承认我并不是一个很留意学生的老师,上课好久我也记不清学生的面目,除了几个最引人注目的。
林礼钧就是这几个最引人注目的学生之一。老师一般会比较注意上课时非常用心听课的学生,他们全神贯注地盯着你,那时就总会觉得很有成就感。林礼钧开始时总是坐在第一排,后来转移到后面去了,但是无论他坐在哪里。我都会看到他总是目不转睛地盯着我。
我从小就有藏族同学,很熟悉他们的长相,林礼钧怎么看都像是一个藏族人,他皮肤黑而毛孔较大,轮廓及其分明,个子高大。我慢慢觉得他很有意思,总是盯着我不转眼,其实只要你去过藏区,就知道那里的男人盯着人就是这样目不转睛,直到盯得你浑身发毛,觉得自己哪里一定有问题。我开始对林礼钧感兴趣,想要知道他的名字,于是有意点了所有少数民族学生来回答问题,但是里面都没有林礼钧,难道他是汉人,只是长了一副轮廓分明的脸?
我继续上着我的课,林礼钧继续这样盯着我,慢慢我也习惯了,并且也习惯了他从来不作我布置的课堂练习,反正总有学生不愿意练习,尽管我一再强调这些课堂练习会占到总成绩的20%。
学生们作课堂练习的时候,我一般都坐在第一排的位置看看文献或者教材,一天我正在看着教材,我的后面突然伸过来一本书,“梅老师,你看这句话应该怎么翻译?”我回头看看,是林礼钧,我不确定他的口音是不是汉人,但是藏族学生一般英语基础都比较差,很难将冗长复杂的专业英语句子理解清楚,林礼钧却理解的很好,于是我基本上确定他应该是汉族。
不久学院师生都要求全部必须参加一个所谓权威的报告会,我一眼瞥见林礼钧坐在隔我一个过道的学生区,他正在打一个电话,在嘈杂的环境中,我仔细听了听他说话,发现的确说的是藏语,看来我判断是对的,他是藏族。
后来我根本就无所谓了,既然林礼钧是藏族,那么他那样盯着我看,显然就是正常的,有机会我也盯着他,看看谁盯得过谁,呵呵。
一个学期很快过去了,我到最后也没弄清楚林礼钧究竟叫什么名字,直到他们这个班毕业实习完,开始毕业论文的答辩,我才终于弄清楚林礼钧这个名字对应的这个人。
林礼钧在我隔壁的实验室作毕业实习,跟着一个以严格著称的老师。我总是在过道遇见他,这时候我觉得简直就分不清谁是老师谁是学生了,他肆无忌惮地盯着我。好在我读博时曾经有两个关系极好的美国朋友,这两个老外在交谈,吃饭时都习惯紧紧盯着我,我也早就练就一副直视交谈对象的好本事。我也紧紧盯着林礼钧,直到他喊我一声梅老师,然后各自走开。
一个学期很快又要过去了,学生们开始准备毕业答辩,林礼钧答辩他的论文时,我才终于把名字和人对上了号。本来我一直要求本科生答辩完全没有必要那么严格,可是很多老师还是提了些比较难以回答的问题,我就在下面借着提问想办法给学生些提示,我只是觉得学生也不容易,吓得一个个面色苍白,反正工作中还有的是提高的机会,不在乎这几分钟的答辩。
轮到林礼钧,明显他基础比较差,三个问题一个都答不上来,我给了他些小小的提示,第一次在他眼睛里看到了感激、惭愧、遗憾等等复杂的感情。看你得意,我心里小小地幸灾乐祸了一下,干脆帮他回答了两个问题,并向其他老师建议所有回答问题较差的学生回家将问题认真答好以后,再交上来。答辩后我收到很多短信对我表示感激之情,可能也包括林礼钧的,谁知道。
男博士干脆不到我们学校来了,我们每周就在市中心见面,一起吃个饭,然后看看电影,逛逛商场什么的,事后就各自回各自的学校。我有时想是不是干脆结婚算了,可是他也没有提这个问题,而且c市的房子见风就涨,我们确实也没办法支付这个费用。
可是如果一直不结婚,也真的不是个事啊。我读博时的同学毕业后都想法子结了婚,不管是找了个什么学历的,然后就赶快生孩子。我却到现在还没结婚,更不要提生孩子了。可是我一看见男博士就郁闷,一想到要和他生活一辈子,我就头疼,现在我们除了讨论学术上的问题,简直没有任何共同语言。我对他的踌躇满志一点也没有兴趣,对他有关发表文章,申请项目的宏图伟业,短期长期规划都没有任何建议和意见,久了他也懒得和我再探讨这些问题。我总觉得他也是没办法才和我在一起,我们对于彼此来说都是一块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所以真是读书越多越没用,如果我们都是没读多少书的普通人,可能早就不想这么多,早就结婚了。结婚,不就是过日子吗,可是,为什么我们俩却一定要精益求精,吹毛求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