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鸣在司法局的工作是透明的,而在马山村的工作则不怎么为人所知,赵公平的女儿赵淑兰是中文专业毕业,她深感雷鸣在扶贫工作上的作为,特意写了一篇通讯,加盖村委的公章后寄给有关媒体,结果吸引了《西江晨报》记者的关注,经过实地核实后,《大山的希望--------武县马山村扶贫工作纪实》通讯稿得以见报,通讯从雷鸣克服重重困难,想方设法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出发,使马山村100多名学生可以住校,30多名失学儿童因此重新回到学校上学,学校教学质量大幅度提升的事实。这件事虽然反响不很大,但足以让雷鸣在全县“108条扶贫好汉”中脱颖而出,获取“全县扶贫先进个人”称号。
工作后的第一个完整年度,拿到两个先进,其中一个还是县级的,虽然不比去年得到的市级“三大纠纷调处“先进个人那么硬,但雷鸣感觉够了,有这个开始已经很不错了。
县里分管政法的副县长最近有个想法,就是县法制局的力量太弱,想调一个能撑住场面的人过去,司法局的黄耿和雷鸣进入了他的视线。
第一三四章坚硬的豆腐渣
(出差中,不能及时更新请见谅!)
年末年初总是最忙碌的时候,雷鸣也一样,他现在不仅仅要做开发区建设指挥部的法律助理,还得兼职黄三的秘书。
黄三在为官这方面颇有心得,他对雷鸣说:一个人想升得快,能写材料是必不可少的,做秘书是一个领导的基本功。
雷鸣也有同感。于是雷鸣经常为指挥部或者黄三写材料,从指挥部的年终总结、年度计划到大的工作方案、请示报告,讲话稿,雷鸣都写,黄三也不厌其烦地帮他修改,一段时间下来,雷鸣感觉不错,自己也能应付这项工作,特别是雷鸣能自己在电脑上打字,不需要手写,让黄三倍感舒服。
雷鸣也许不知道,黄三对他有意无意的培养,是建立在雷鸣自身的改变之上。但凡一个单位中没有上进心的人,一般是没有人逼他去做没有压力的事的,但累人但又没有意义的事则少不了那种人的份!
在开发区管委给县政府的报告中,雷鸣发现了一件事,就是开发区已经出现了豆腐渣工程。这个工程是开发区内部的两条水泥道路,还没有交付使用,就已经出现相当严重的质量问题,两条路都出现不同程度的开裂、塌陷。
这两条道路的预算投资为100多万元,实际投资为200多万元,承建商为市第三建筑公司。
黄三交代雷鸣盯住这个项目,但他同时交代:“这个项目很特殊,不能盯太紧,凡是涉及这个项目的事情,一定要经过我的同意才能实施”。
雷鸣亲自到这两条路上去走过,发现路基不密实,根本没有压实,混凝土路面也不厚,设计标准是20公分厚,但实际只有15到18公分厚。
雷鸣两次给县政府写汇报材料,还一次又一次地给市三建写函,要求重新施工,但就是不采纳雷鸣的意见,比如起诉什么的,而且在发函前还支付了80%的工程款给市三建。
雷鸣本来也乐得装傻子,不应该知道的东西就别主动知道太多。但这两条路却和雷鸣有很大关系,因为他为公司留下的员工买的地皮都在其中一条路边上。王莹、李玉梅他们过来看雷鸣帮他们买的地皮时,就当着雷鸣的面说这条路是豆腐渣。雷鸣自己也和他们一起买了三块地皮,所以也很关系这条路的事,起初他以为黄三会认真解决这件事,但后来他发现,黄三只做做样子,措施都停留在纸面上。
雷鸣又一次来到黄三的办公室,提出要认真解决这两条路的事,说:“三哥,这两条路边上有十多块地是我朋友买的,他们意见很大,你看三建老是不来维修,我们是不是起诉三建?”
黄三停下手上的工作,丢一支烟给雷鸣,想了一会,说:“这两条路的事,我会尽力解决,我自己也在这路边买了地。你别想当然,有很多事情通过法律解决不了,而且会越搞越复杂,你要是相信我,你就听我的,不然你试试起诉看,我估计没什么结果”。
雷鸣查阅了形形色色的案件材料,知道通过判决书来解决的案件并不会很理想,想到这,雷鸣就知道这水一定会很深。
开发区准业主对这两条路也是深恶痛绝,多次组织人到开发区指挥部闹事,但问题还是不能解决,指挥部的答复是:我们在协调。
雷鸣表面上被黄三压住,没有再次找他反映问题,但心里窝了一团火,进入腊月,雷鸣悄悄叫人写了很多份材料,邮寄到市委、市政府、市人大等机关,但令人啼笑皆非的是,这些材料连同更多人的投诉举报材料又转到黄三手上,而黄三交待雷鸣拟文答复各机关,并给实名投诉举报人书面答复!
雷鸣能有什么办法,只好一一照办。
一天下午下班后,黄三叫雷鸣和他一起到市区吃饭。
只有四个人的饭局上,雷鸣发现其中一个人是什么厅长,而另一个人却是两条豆腐渣道路的包工头!
大家都天南地北地神聊海聊,就是没聊那两条路的事,雷鸣郁闷得想打人。
吃过饭,包工头又叫大家去桑拿,雷鸣照旧没有点“技师”搞特殊服务。
蒸完桑拿,雷鸣就和黄三离开了。
没过几天,又是下午下班时间,黄三和雷鸣在开发区管委附近饭店吃过晚饭,然后叫司机和其他人离开,这才叫住雷鸣:“有什么事吗?去陪我打牌”。得到雷鸣同意后,黄三笑眯眯地对雷鸣说:“你得认真打、放开打,打出水平,不然人家说我们弱智!”
牌局在市区的一个茶庄进行,而对手竟然是那个道路包工头和他的一个助手。黄三对那个包工头说:“今晚上咱们放开打,说好,我们只打到十二点,我明天还有事”。
那包工头四十多岁,一脸精明,听到黄三这么说,脸上都堆满了花,一个劲地点头。
黄三笑而不语,大家开打,一炮1000元、500元。雷鸣从没打那么大的,要不是黄三事前交代,雷鸣根本不会打下去。
这牌从晚上九点多开打,四个人中只有雷鸣开和较多,其它人好象都不在状态,不是放炮,就是忘记和牌。11点多,黄三就说太累,结束了牌局,只有雷鸣赢了近两万元,黄三从别人那赢了一万多元,又都给雷鸣赢了。包工头和他的助手都输了一万多元。
第三天,就传来消息,省里拨款2000万元给仙湖开发区进行道路等基础建设。
事后,黄三才对雷鸣说:“你知道吗?我们这两条烂路引来了2000万元”。
原来,这个包工头是某领导的弟弟,这位领导通过市领导打招呼让他承包了这项工程,但某领导的弟弟根本没想做好这项工程,被黄三抓住不放,黄三顺便认识了某领导,这位领导能量很大,黄三个人不接受好处,而是打了请款报告,某领导骑虎难下,只好同意了开发区的报告。而黄三则继续让这个包工头承包一些小工程,还从其它方面向这位领导表示了丰厚的感谢,至于黄三个人的好处,更是不在话下。
黄三也应了雷鸣的要求,准备在年后动用几十万元,把两条豆腐渣道路都修好。
雷鸣为此思想激烈斗争:原来豆腐渣也有大用处!
第一三五章送不出的年货
年关将近,年终奖金、年货和送礼成了大家最关注的东西。
纳怀公司早就为此备战,刘梅、罗盛敏利用硕果仅存的一个超市和干货加工厂,做足文章,生意红红火火,特别是推出了一个“西江大礼”系列年货,把干蘑菇、腊肉、上好的糯米、年糕、年粽装在一个纸箱中,包装喜庆精美,经济实惠,很快就打开了市场,定货量达5万多件,利润近百万元。
司法局基本上没什么奖金和年货可发,而开发区指挥部和管委内部发奖金五千元,加上一大堆年货,其中就包括每人两箱“西江大礼”。
黄三现在是县委常委,他可不买县里一般部门的帐,也没有哪个部门敢向开发区伸手,这就是开发区领导高配的好处。但黄三还是很会做人的,反正开发区的经费充裕,所以他还是交代办公室到相关主要部门去表示了慰问,其中包括县委、县政府、县建委的全体员工,县公检法、供电、国土、交通部门的领导都收到了开发区送的年礼。
至于市里重要部门,黄三也一一慰问,虽然年货不值很多钱,但能表示一下意思是很必要的,至少以后上门办事,不会碰到冷屁股。
而一些主要的领导人物,则黄三亲自准备了礼物上门打点。这一类的礼物讲究少而精,不违反大原则。
雷鸣就陪黄三购买了十几箱国酒、一箱“大中华”,亲自给一群司机送去。
给领导送礼是最讲究的,不能送上门,而一般是送给领导的司机,再由司机向领导汇报,再由司机处理,有的要送到领导家里,有的则由司机直接送给另外的人。
司机一般不会隐瞒什么,因为一般要司机送礼的都是熟悉的人,相互之间也会有打招呼,比如说:“领导,我发现今年国酒不错,我叫你司机带了几瓶让您偿偿,顺便祝您新年愉快、万事如意!”
一旦司机隐瞒了礼物被领导发现,那这个司机也做到头了。
其实多数领导并不喜欢这种送礼风,一家人两家人,酒能喝多少?烟又能抽多少?但你不喝不抽并不等于别人也和你一样,你不收人家说你假清高,你收了人家说你贪婪说你受贿,其实大部分的年货都是领导分给司机、秘书或者亲朋好友,自己还更喜欢粗茶淡饭,李志南就是这种人;你不送人家说你不会外交。所以很多领导过年比上班还累。
当然,不排除有送钱收钱的,但黄三不送钱,也不收钱,黄三这个人他不差钱。
雷鸣也不差钱。这是黄三喜欢雷鸣的原因。黄三对雷鸣的认识有不同的阶段,首先雷鸣不怎么在乎钱,当时为城管队办案时,黄三叫办公室为雷鸣做后勤工作,雷鸣并没有因此大手大脚花钱,这是黄三愿意和雷鸣交往的主要原因。但仅仅有这一点是不够的,雷鸣为他解决了城管队的大问题,他渡过了难关,还在他带雷鸣去桑拿时,雷鸣被抓了怎么也不说还有同伙结伴去桑拿,硬是把黄三和谢基给保住了。按说黄三变成县委常委后,已经“船到码头车到站”,不再有什么想法,整天有人围着他转,没必要再和雷鸣这个小年青过分往来,他也曾经有一段时间疏远了雷鸣,但雷鸣近期表现很成熟,又让他这个县委常委和雷鸣这个小科员称兄道弟起来。
雷鸣也明显感觉到黄三对自己的变化,他想起一句话:“有为才有位”。要是自己不争气,黄三怎么会让自己那么多煅练机会?
雷鸣也有样学样,叫刘梅给政法委赵书记送一点上档次的年货,通过他的秘书王恒来转送,当然王恒自己也有一份,只不过份量不能象领导那么重。
刘梅早就把市政法委的赵书记利用了,她在江滨小楼改建中,就请王恒帮忙到各有关单位打了招呼,所以改建工作一路绿灯,但是她就是不想给王恒和赵书记送礼,她得装穷!
因为江滨小楼的承租人实力雄厚,雷鸣干脆由他们自己改造小楼,自己免收两年租金了事,所以小楼的很多事他都不知情。既然雷鸣有交代,刘梅也只要照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