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九娃坐下,头低下,思忖良久,抬起头,问楞木:“你们回山寨三天,为什么不设灵堂”?
楞木回答:“灵堂设在祠堂里,阵亡的十几个弟兄全都设了牌位”。
原来,山上专门有一间屋子设为祠堂,凡是死了的弟兄都设一个牌位,每逢过节或者出外打劫回来都要祭祀。
杨九娃出屋来到祠堂,焚香跪拜,身后跪倒十几个弟兄。少顷,他站起来,嘱咐楞木:“把为国捐躯的弟兄的牌位移到聚义堂,祭祀三日,为山寨火拼而死去的几个老哥举行厚葬,增设牌位,跟其他弟兄一起祭祀”。
楞木有些不解,争辩道:“大哥差矣,前边的弟兄为国捐躯,后边这几个老哥死于财产之争,这两类人怎么能供奉在一起?你这样做让在战场上殊死拼搏的弟兄们寒心”!
杨九娃慨然:“同是人生父母养,活一世不易,虽然死法不同,但是大家都是跟上杨九娃出生入死的弟兄。这件事是咱们山寨的耻辱,希望以此为戒,以后永远再不要发生”。
疙瘩当了土匪以后,洋芋从来没有上过山寨,听得疙瘩从战场上九死一生,活着回来,而且负伤了,洋芋不顾一切,带着两个女儿,连夜赶到山寨。
山寨上的弟兄们常去郭宇村,全都认识洋芋,可是疙瘩负伤回到山寨以后,公然跟那个带领他们突围的女人住在一起,那女人给疙瘩端屎端尿,侍候疙瘩的衣食起居,俨然一对恩爱夫妻。两个小男孩在院子里玩耍,好似一对孪生兄弟。弟兄们担心洋芋跟疙瘩混闹,劝说那女人暂时回避。
疙瘩拉那女人坐在自己身旁,对女人说:“你就坐在这里,洋芋跟我夫妻十几年,我理解洋芋,你们两个终究要见面,早一点解除隔阂对双方都有好处”。
洋芋带着两个女儿进入疙瘩的屋子,看疙瘩腿上缠着绷带坐在炕上,一只胳膊搂着一个女人,地上两个小男孩在玩耍。心里的不爽一晃而过,不但不吃醋,反而替疙瘩感到欣慰。只是有点难过,看来疙瘩娶了这个婆娘已经几年,而且有了两个儿子,心想我早都主张你另外纳一房媳妇,为你生子立后,你竟然瞒我几年,这疙瘩做事也有点太损,你把我洋芋当成什么人?
疙瘩见洋芋进屋,满脸带笑,不但不觉得尴尬,反而指着旁边的凳子说:“洋芋,你先坐下,容我给你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说清”。
洋芋把提来的包裹放在凳子上,她本人仍然站着。疙瘩笑洋芋也笑,只是两人内心的想法不一样。洋芋说:“疙瘩,我一直主张你给你另外找一个女人,只是这件事你不该瞒着我”。
疙瘩怀里的女人早都听过疙瘩说他的老婆很丑,见了疙瘩还是猛吃一惊,这女人哪像女人,简直是一头棕熊!她紧紧地靠在疙瘩身旁,眼神里流露出惊恐。可是听了洋芋说话以后,对洋芋的惊恐消除,还有点心存感激,她解释道:“大姐,您误会了,我跟你家疙瘩认识才几天”。
洋芋怀疑地看着疙瘩,疙瘩说:“她说得是真话,我至今还不知道她叫什么名字,正是她们父女俩救了我的命,她的老爹爹还为了保护我牺牲了自己,这女人的丈夫死了,我感觉我应当承担起男人的责任”。
那女人把疙瘩搂着她的胳膊取开,心想大家既然都说明白了也就成了一家人,她对洋芋说:“你母女三人大老远来了,一定还没有吃饭,我给你们做饭去”。
洋芋说:“不用忙活了,我们坐一坐就走。我们主要担心疙瘩出事,看见疙瘩平安回来,我们也就放心”。
疙瘩有些不悦,对洋芋说:“洋芋,你想你能走吗?你一走大家都显得生分。住下吧。住几天再回去”。
杨九娃的小老婆香玉听说洋芋姐姐来了,早都抱着孩子在门口站着,她担心洋芋跟疙瘩闹事,一直没有进屋,这阵子看一家人和解了,还没有进门就喊:“洋芋姐姐,你来了,咱娘可好”?
洋芋把香玉的孩子接过来抱在怀里,开玩笑说道:“你做了压寨夫人,还记得咱们的老娘?老娘可想你啦,天天念叨你”。
香玉哭了:“我也是天天想娘,你回家时一定要将我带上”。
杨九娃平安回到山寨,小女人终于将一颗悬着的心放下,当夜一对患难夫妻紧紧相拥,小女人睡在杨九娃的怀里激动地嘤嘤嗫嚅:“杨大哥,我不能没有你,从今后那样冒险的事儿你不要再做了,行不”?
杨九娃抚摸着香玉,感觉中小女人的身子光滑得像只泥鳅,他翻身骑在小女人身上,小女人在暗夜里等待,一动不动。杨九娃想起了战场上那一个个倒下去鲜活的身影,浑身一阵燥热,冒出了汗珠。小女人双手把杨九娃的脖子钩住,关切地问道:“杨大哥,你这是怎么了?哪儿不舒服”。
杨九娃猛然从小女人身上弹起来,急速地穿好衣服,开了门来到马厩,牵出自己的坐骑,翻身骑上,值岗的哨兵问他:“杨大哥,你要去哪里”?
杨九娃甩了一鞭,马朝山下飞奔,身后撂下一句话:“我出去转转就回”。他有一桩心愿未了,不可能睡在女人的怀里逍遥。此时还有另外一个女人让杨九娃揪心,大家都突围而归,单丢下何仙姑一人断后,杨九娃知道何仙姑的本领了得,可是子丨弹丨不长眼,现代战争一个人要突出重围谈何容易!何仙姑是杨九娃心里那一根跳动的脉络,时刻牵动着杨九娃的神经,几十年来杨九娃多少次化险为夷,都是何仙姑助他一臂神力,今夜,杨九娃不能光图自己享受,他必须见到何仙姑,死要见尸、活要见人!
下了山来到黄河岸边,杨九娃遥望对岸的鹰咀在暗夜中静默,突然一道亮光一闪,一颗星星拖着长长的尾巴,陨落在凤栖县城的方向,仿佛心有灵犀,杨九娃即刻断定,何仙姑已经回到仙姑庵!他几乎不加思索,跃马扬鞭,直奔驴尾巴梁而去。
下了驴尾巴梁,黄龙山被杨九娃摔在身后,黄土高原在这里展现了她全部的面容,一条条沟壑纵横,把平整的塬面切割得七零八落,凤栖城像一颗高原明珠,镶嵌在黄土高原之上。离城向东十里,一片翠柏掩映之下,仙姑庵座落其中。
往事如烟,在杨九娃的脑海里轮番出现。那一年,杨九娃落魄在仙姑庵栖身,何仙姑靠一座仙姑庵的收入,养活了杨九娃的十几个弟兄,使杨九娃得以苟延残喘,储精养锐,为以后的重整旗鼓奠定了基础。
人生就是这样,有时看似山穷水尽,却突然间柳暗花明。杨九娃根本就没有想到,何仙姑能冒着枪林弹雨,只身来到战场,救杨九娃于水火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