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黑暗中好像门口站着一个人,李明秋感觉到了,松开搂抱妻子的手,开了门,看见儿子李怀信站在门口。怀信说:爹,我想跟你说一句话。李明秋好像又有所预感,问儿子:你想说什么?怀信说,他想跟爹单独谈谈。

李明秋随儿子来到儿子居住的单间,看见儿子已经将他的书捆好了,一根蜡烛将要燃尽,怀信非常平静但是异常坚定地说:我已经想好了,明天想跟上姐姐一起走。

李明秋惊愕,差点气昏了头,他大声吼道:绝不可能!

怀信叹了一口气,有点悲戚地说:同窗好友都走了,连姐姐也要远行,单丢下我一个,感觉孤独。

李明秋突然感觉到他平日对怀信关怀甚少,原来总认为儿子内向,言语很少,却不知道儿子的内心世界也非常丰富。他在儿子的书桌旁边坐下,让情绪回归理性,然后跟儿子探讨,孩子,你的性格不适宜在外边打斗,回头来我跟你外公商量,可以送你去长安或者南京求学。

满香进来了,坐在儿子的小炕旁边,伸手摸摸儿子的炕热不热,当年北方人家冬天取暖全靠烧炕。然后瞅定儿子,眼神里充满母性的关切,她说,带着某种悲戚:孩子,不是妈不放你走,戎马疆场的生活并不适合你,我的想法跟你爹一样,让你外公跟屈先生联系,过完年送你去南京,你跟你哥在一起相互间有个照应,妈妈也放心。

李怀信低头思忖良久,抬起头来眼神里充满疑惑:爹、娘,你们大人说话可要算数,假如你们兑付不了承诺,说不定那一天,我就会不辞而别,到外边去为自己打斗。

李明秋的心乱到了极点,儿子竟然对他发出了要挟,他有一种疯狂的**,直想砸碎什么……蜡烛暗下去了,闪烁着一丝火星,满香哆嗦着重新点燃一根蜡烛,李明秋抬头,突然看见了烛光下爱妻头上的白发……他把眼睛转向别处,看墙上重叠着三个人的身影,他好像是在说给自己听:我李明秋英雄一世,想不到竟然栽在儿女上头。

满香理解丈夫此刻的心情,这个天不怕地不怕的混世魔王,也有栽倒认输的时候。看父子俩剑拔弩张的样子,满香自找台阶下:天不早了,睡吧。这个世界本身就不太平,我不愿意看到你们父子俩的纷争。

可那李怀信却感觉不来父母双亲的苦衷,还在给爹爹火上浇油:我说你们大人都有一个致命的缺点,总是把儿女当作自己的私有财产,殊不知我们已经长大了,有了自己的思维方式,总不想让你们圈在笼子里豢养,总想为自己觅得一片蓝天。

李明秋嘿嘿一声冷笑:我的儿!你这几句话把我提醒了,明天早晨起来你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首先尝试自食其力,为自己谋得一顿饱餐。假如你真的能够自食其力、翅膀真的硬起来了,我绝对不会限制你飞!

满香感到了恐惧,她总是尽职尽责当好一个母亲,记得小时候,怀信总爱拿着书,向她提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比如说曾子为了取信于儿子而杀猪,这样的故事本身就不可信;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这样的教子方法有点迂腐……如此等等,不一而举,开始时满香认为那是孩子的稚气,现在看来这个孩子从小就有了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满香感觉到应当为丈夫挽回一点脸面,于是也训斥怀信:孩子,对你爹不能那样说话!

怀信打了个长长的哈欠,说:天不早了,你二老早点休息吧。往后的路究竟怎样走?我当真还没有想透。

板材终究拗不过儿子板脑,同意儿子倒插门,被青头家招赘为女婿。那年月让儿子倒插门是一件极不光彩的事,只要是稍微有一点能耐的男孩都不会倒插门,板材不是给儿子娶不起媳妇,而是儿子已经铁心了,非文秀不娶。板材跟老婆商量了几天,感觉还是同在一个村子住着,经常能见上面,倒插门就倒插门吧,谁叫他们的儿子不听话!离过年没有几天了,三家人忙忙碌碌,把四个年轻人的婚事选在同一天举行,漏斗子家欢欢喜喜娶新娘,青头家快快乐乐迎新郎,惟有板材心里不是滋味,出嫁女儿又“出嫁”儿子,感觉脸上无光,可是板脑跟板兰根却高兴得活蹦乱跳,特别是板脑,没有事就往文秀家跑,见了蜇驴蜂叫“娘”,见了青头叫“爹”(当地风俗,一般叫岳父为叔,叫岳母为婶,只有倒插门才把岳父岳母叫爹叫娘),叫得青头跟蜇驴蜂心里晕乎乎地,感觉中这个“儿子”对他们还就是孝顺。那文秀也是一个情种,每天吃过早饭,就把脖子伸向村子中间的官路上,心急火燎地等待着板脑出现在路上,只要看见板脑一露头,心便狂跳,脸便嫣红,钻进爹娘专门为招赘女婿而收拾的新屋内,等待着板脑来敲门。

本来青头家完全有能力修一幢四合院,可是蜇驴蜂接连不断地生女孩,使得青头爹没有心思动土壮大家业,爹死后青头家的日子过得不好也不坏,一年挣的钱刚好够花,也就断了修房子的念头,可是早年积攒的砖瓦派不上用场,青头便在院子周围垒了一圈砖墙,比起其他人家的木栅栏围墙显得排场。这几年郭宇村年年都有外边来的人家落户,村子的规模也逐渐壮大,原来的老住户日渐败落,新来的住户倒显出了日益发展的迹象。

豹子有张大山跟赶脚的小伙子们帮忙,早几天就杀猪宰羊,院子里盘了几口锅灶,尽显有钱人家结婚时的排场。板材家就显得逊色,帮忙的只有豆瓜父子俩,好在那几个兄弟姐妹都能派上用场,虽然没有豹子家那样风光,却也热热闹闹一场。只有青头家显得冷落,思来想去不知道该找谁来帮忙,两口子坐到一起合计,感觉中还是把郭全发跟年翠英叫来帮忙比较妥当,两家子原来就是邻家,郭善人死后不用说那幢四合院就归了全发,牡丹红已经跟上郭麻子跑了,虽然说还有一个小儿子全中,但是大家都知道那郭全中也在郭宇村呆不长久。远亲不如近邻,郭全发两口子为人热心,找他们帮忙想来也不会拒绝。

吃过晚饭青头假装串门的样子,来到郭全发家,到底是书香门第(郭宇村就郭全发家几代人念过书),郭全发的两个大儿子在教三个小弟妹识字,男孩子多的人家虽然显得有些凌乱,却看起来朝气勃勃,小女儿跟青头家的大女儿同名,也叫文秀,当年郭文秀只有五六岁,被四个哥哥尽情呵护,五个孩子见青头叔叔进来,一起抬起头问候:叔,你吃了没有(当年凤栖问候人的俗语,见面先问:吃了没有?这个习俗一直保持到现在)?青头上前摸了摸小女孩的头,问孩子们:你们的爹娘干啥去了?

正说话时年翠英进来了,头上身上沾满面屑,看样子刚磨面回来,郭宇村的石碾石磨基本上是几家共用一盘,春节前家家都磨一点麦面,麦子是从瓦沟镇籴回来的,有钱人拿银元去籴,无钱人家拿糜谷去换,穷年不穷节,孩子们都盼着过年,过年时家家都吃麦面馍,再穷的人家正月初一早晨的饺子不可或缺。

黄土高原上的寡妇村》小说在线阅读_第153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来日无多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黄土高原上的寡妇村第153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