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是肖斯言告诉他的。秘书办公室的门,得一直开着,如果每一个经过的人,你都抬头去看,那么,你就不得不站起来迎接每一位走近者。如此一来,你一天都可能在迎来送往。你装着埋头工作,有人进来甚至等来人走近你,你再装着刚发现动静,抬起头来和人家招呼。这样做有几个好处,第一,能给人家一个认真工作的印象。第二,不需要老是走出去坐下来不断的迎来送往。书记可能每隔半个小时接见一个人,你不断迎来送往,一天下来,会累个半死。如果等人家到了面前再抬头,最多只需要站起身子表示礼貌而已,省了很多事。
这一招果然效用无穷,听到有人进来并且向自己打招呼,唐小舟抬起头时,郑砚华已经到了办公室的中间。此时,他站起来,很热情地做出要迎过去之态,郑砚华已经抢先几步,走到了他的侧面,两人握手,他请郑砚华坐下,便省了离开办公桌的那道手续。肖斯言告诉他,别小看这一件事,一天下来,那可就少走很多路。
尽管唐小舟无数次和朋友们吹牛,说他和哪个市委书记是哥们和哪个市长是牌友,实际上只有他自己心里清楚,他和这些人的距离实在是远得很,人家也就是看他的记者身份,与他有点接触而已,根本谈不上什么交情。另一方面,他和江南省官场的一些人物,又确实是很早就已经认识。比如眼前这个郑砚华,就是他到江南日报社不久就认识的,当时郑砚华是团省委组织部长,他去采访团代会,两人见过几面。郑砚华有个极其独特的本事,最会记人名,几个月后,他们在另一个场合见面,他已经不知道这个人是谁了,郑砚华却脱口叫出了他的名字。其后的十几年时间,他一直窝在小记者的位置上,郑砚华却官运亨通,很快当上团省委副书记,然后书记,再然后是德山市副市长,岳衡市委副书记,闻州市市长,市委书记。坊间有不少传言,说郑砚华还会升。
坐下来后,郑砚华问唐小舟,对新职位感觉如何。
唐小舟说,今天是第一天上班,完全没有进入状况,不知道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
郑砚华说,你很聪明,这件事,你会干得很好的。
唐小舟趁机说,我刚参加工作,认识的第一个高级领导就是你。你是知道我的,文人一个,对官场完全不熟。以后,首长对我可不能见外,遇到我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好做得不对,首长一定要提醒我。
郑砚华说,别首长首长的,我是什么首长?你记住,在工作场合,你可以叫我郑书记或者砚华同志,私下里,就没必要讲这些,我们是兄弟。
唐小舟有点想笑,如果他不是省委书记秘书,第二大市的市委书记,会和他称兄道弟?那可真是天下奇闻。
扯了几句闲话,隔壁有脚步声传来。唐小舟和郑砚华立即一齐站起,便看到余丹鸿走进来。
郑砚华叫了一声秘书长。
余丹鸿说,砚华来了?什么时候来的?
郑砚华说,刚到,正准备和赵书记谈完事后去拜访秘书长。
唐小舟一边向外走,一边暗想,这官场语言真是特别。余丹鸿的问话,显然是指什么时候从闻州到雍州的,郑砚华却不能直接回答。他至少是昨天以前到的,到了雍州却不和秘书长打招呼,秘书长会有想法。而郑砚华巧妙地回避了这个尴尬问题,说自己刚到,字面上的理解,是刚到唐小舟的办公室,延伸理解,你也可以认为他是今天早晨才从闻州赶来的。
书记身边有个间谍14
唐小舟来到赵德良的办公室,告诉他,闻州市委书记郑砚华同志来了。
赵德良没有抬头,直接说,你让砚华同志过来。
唐小舟于是返回自己的办公室,告诉正与余丹鸿谈得热烈的郑砚华,赵书记请他过去。
带郑砚华过去时,唐小舟顺便端了纸杯和水壶,给郑砚华沏了一杯茶,又看了看赵德良的茶杯,往里面加了一点点水。
回到自己的办公室,见余丹鸿坐在那里。唐小舟立即给余丹鸿倒茶,余丹鸿摆了摆手,说不必了,我们商量一下赵书记下乡的事。
唐小舟有点不知所措,刚才在书记办公室,要给他倒茶挨了批评,现在他又叫自己别倒,还真不知道是倒还是不倒。想了想,他还是给秘书长倒了一杯茶,这次,余丹鸿竟然没有批评他。
余丹鸿说,下周一是省委常委会,肯定不能安排。要不,就安排在周二。
唐小舟早已经拿着笔记本,在上面记着,同时问道,具体行程怎么安排?
余丹鸿说,第一站,去德山。德山是江南省的农业大市,粮食生产基地,过去一直有句俗语,德山熟江南稳。意思是说,只要德山取得粮食大丰收,整个江南省就不会饿肚子,政局就稳了。以前的历任省委书记,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去德山。至于去德山看哪些地方,由德山市委安排。我们在德山只住一晚。
唐小舟立即在本子上记着,口里将要点复述出来,说,好的,周二,德山,晚上住宿。
余丹鸿接着说,第二站,去柳泉,和德山一样,住一晚。
唐小舟说,周三,柳泉。住一晚。
余丹鸿说,星期四去阳通。阳通离雍州近,可以不住,当晚赶回来。周五可以休息一天。
唐小舟迅速在本子里记着。余丹鸿所提到的三个市,是江南省西北部的三个市。也是江南省的三个主要农业市。计划经济时代,德山市曾经属于江南省的第三大市,但改革开放以后,形势变了,德山的农业经济制约了发展速度,反倒是离雍州最近的岳衡市后来居上,阳通市也迎头赶超。
见余丹鸿不说了,唐小舟又问,人员和车辆怎么安排?
余丹鸿说,车辆就按赵书记说的,开一辆考斯特去,司机小张和冯彪两人开车。人员嘛,办公厅方面,我是一定要去的。考虑到可能需要组织材料,政研室主任池仁纲同志和秘书处副处长易芒同志要去。另外,农业厅去三个人,具体什么人,由他们自己定。农业厅去了,林业厅不去也不好,同样安排三个人。德山和柳泉是每年防汛的重点,水利厅也安排三个人。完全保卫方面,省委的零号开道车要去,接待处去一个人,再由公丨安丨厅警卫处安排一个人随行。现在有多少人了?
唐小舟说,十八个。
余丹鸿说,那就这样吧,十八罗汉嘛。幺八幺八,要发要发,数字吉利。考斯特能坐二十三个人,不能再安排了。一定要松一点。
唐小舟听说,越是当大官的人,越是迷信。官员们一天到晚教育别人,要破除迷信,相信科学,可实际上,最相信运程风水的,正是这群人,他们痴迷的程度,甚至远远超过商人。在整个江南官场,最相信这一套并且潜心研究的,是余丹鸿。余丹鸿不光研究运程风水,还研究易经八卦。除了这一类书,别的书,余丹鸿一概不看。他不仅自己研究,还和别人一起研究,他的家里,经常高朋满座。而能够获准进入他家的,全都是得道高人。
书记身边有个间谍15
一天忙完,唐小舟陪赵德良回家。赵德良没有住在省委大院,而是住在迎宾馆。
省委大院里有几个别墅群。最早的一个别墅群,建于解放前,只有九套房子。解放后,这个别墅群,成了省委高级领导的住所。当初规定,只有省委常委,才有资格住进别墅。整个七十年代以前,这项规定执行得很好,丝毫没有走样。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省委常委几十年间,换来换去,也就那么几个人。哪怕这个走了那个来了,人数始终相对固定。
改革开放以后,情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先是一批老干部退下来,进了顾问委员会。人不在位了,级别却在,肯定不能让他们搬出别墅吧。因此,新上来的常委,就住不上别墅了。为了解决这一焦点问题,省委便又修了一个别墅群。
可没过几年,这个别墅群又是人满为患,关键在于有些领导人虽然下来了,待遇却没有改变。甚至有些人,退位之前是副省级,退位时往上升了半级,享受正省级待遇。这个待遇,其中极其重要一项,就是住别墅。因此不得不修了第三个别墅群。
如此一来,退位领导和在位领导,待遇上便没有了区别,那些在位领导,心里便有些不爽。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省委办公厅又想了个办法,在位常委,除了享受单独别墅之外,还在迎宾馆享受一套单独的办公室用房。
迎宾馆是省委招待所,除了几幢大楼,还有一个别墅群,这个别墅群,有个统一的名称,叫七号楼。七号楼不是一幢楼,而是一组别墅,中央首长来江南省,便安排住在这里。省委的几个主要领导,在这里各有一幢别墅。
赵德良到江南省后,夫人仍然留在北京。办公厅原本将袁百鸣的那幢别墅分给他,他却不肯进去住,理由是他只一个人,却占了两套别墅,要安排至少两个内勤人员,所有设施也都得准备两套,太浪费。住在七号楼,他这个单身汉的生活就有人照顾了。迎宾馆有后门和省委大院相通,另有侧门与青山湖公园相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