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禅把话也说得明白,若宋公参与了盗婴此案,那就难辞其咎,而王禅必然不会顾及私人情面,也要替天行道,替那九十九个婴孩讨一个公道。
“但愿如此,我要讲的,其实都是一些未经证实的传闻,也师傅他老人家所担心的。
师弟可知当年大周伐商之时,当是就有许多世间妖魔为虎作伥倡,论其原因皆是因为当时祸乱商汤的妲己传闻是一只通灵而修得魔道的九尾狐狸。
因为修魔成形,而化成人样,以迷惑于纣王,以致纣王残害忠良,整日沉溺于歌舞酒色,这才惹得天怒而人怨,以致周天子替天行道,兴义旗而取而代之。”
墨翟先问王禅,此时也是看着王禅。
“此事确实有此可能,我在大周洛邑守藏室里看过一本书,上面也有记载,说青丘山有一种灵兽,叫白狐,而更有异种,就是九尾白狐狸,此灵兽本也是天地开之时就有的灵兽,而此山也名青丘,若此青丘山就是书中所载,好么说明当年九尾狐狸就在此山修行。
可这都是传闻,与此时的盗婴妖人又有何关呢?”
王禅其实心里早有猜测,只是还是希望能从墨翟嘴里说出他的判断。
“师傅也是曾听先祖说过,说当年为降伏这只九尾狐狸,太公请了东海的龙王,派了龙女入世,这才降伏了这只九尾狐狸,而龙女的元神就化在青丘山中,一直封印着九尾狐狸的元神。”
王禅一听,脸上并无表情,可心里却还是一惊。
因为自他与师傅老子入了云梦山之后,解了化蝶与他的身世之秘,也知道她的母亲其实就是龙女所化世人。
而此时身在的地方就是青丘山,而旁边就是东海,青丘山与东海为临,也是自天地之后就有的事,若说龙是上古圣兽,以护卫大海,那么这青丘山的狐狸与她的母亲又会有什么关系呢?
“墨师兄,我看你也是太过相信传闻,就算东海龙女亲自降伏了九尾狐狸,那么与盗婴妖人又有何种关系。
更何况,世间除了这青龙,还有白虎,朱雀与玄武,甚至还有远古麒麟,为何太公只会请了龙女来降伏此妖呢?”
王禅虽然心里没底,毕竟是涉及他的母亲,所以他还是有此不愿认可,反问着墨翟。
“龙女只是其一,其实当年之所以能降伏此九尾狐狸,也是四大圣兽聚集一起的功劳。
只是因龙女心善,不愿让九尾狐狸元神俱灭,所以给她一个机会,而自我牺牲,用自己的元神把九尾狐狸的元神封在此山,只待她能修行正道,终有一日可以明道登仙。
而且还听闻,当年因为白虎眷恋于龙女,也同时牺牲自己化在此山之中。”
王禅听到这里,竟然也有些厌烦之感,虽然墨翟没有明示,可依墨翟的聪慧,一定会猜得到当时化蝶在虎踞城求雨之时所显龙像,是因王禅的母亲之故。
王禅并非不愿相信这个事实,毕竟从头至尾也没有贬低他的母亲,反而体现了他的母亲善良与仁义。
可王禅打心里不愿把此事与他的母亲牵连起来。
可他心里却也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那就是若当年他的母亲封印了此九尾狐狸的元神于此青丘山,那么之所以他的母亲又会投为人世,定然是因为有人破坏了当年的封印,放出了龙女以及白虎还有九尾狐狸的元神。
他想起了芮姬,年岁与他的母亲一般,而白灵是通灵白虎,是否就是那传说中的圣兽白虎他不敢肯定,可白灵一来青丘山就如此反常,到是十分蹊跷。
而这只白灵竟然也是在楚国虎踞镇后山生产,是否与他的母亲有关系,王禅也不敢肯定。
若依墨翟所言,若当年白虎喜欢他的母亲龙女,而且牺牲自己与龙女一道化在这青丘山中,那这一切就显得十分合理了。
龙女转世为人,而白虎的元神也跟随而去,同样的化作虎形,以守护着他的母亲王彩霞。
也正好印证了虎踞镇之名,白虎所守护的其实是他的母亲。
若说此时的芮姬就是当年九尾狐狸所转世之人,那么就连这别院名字都显得十分合理了。
落霞,而他的母亲叫彩霞,这一切皆因九尾狐狸对王彩霞心有怨恨,所以才会把此别院取如此象征性的名字。
而且若说这落霞别院是一个陷阱,那么这一切皆有可能,就是想除掉自己以及除掉他的母亲,甚至于这只白虎。
看起来又是一起无比久远的复杂之计。
王禅想到这里虽然一切都好像十分清楚,可内心里却是更回烦燥。
只是这一切都还只是猜测,没有任何证据可言的猜测,所依据的不这是几百年前的远古闻而已。
王禅心里有意回避,可还是嘿嘿一笑道:“墨师兄,如此玄幻的传闻,师弟还是第一次听过,说明师弟我虽然行走列国,其实也都只是在权贵之间走动,反而少有与真正的民间相融合,这也师弟之失。
此事既然如此,也无可印证,更无实证,就也只能是听一听,想来这盗婴妖人却是一个男子,而非女子,而且若说此九尾狐狸有如此神通,怕还真是一个巨大忧患,还不能急于一时,还需慢慢应对。
只是不知史角大师还有说过什么故事,还请墨师兄慢慢说来。”
墨翟一听,知道王禅的心思,不想再谈论此事,而他的师傅确实也只说了这些传闻,对于此传闻的可信度,又无从考证,所以也只能权当是民间传闻,不足为信。
“另一件事,就是涉及到师傅管氏先祖的秘密了,但师傅他老人家也只是听闻,并没有具体与在下说得清楚,或者是因为涉及他管氏的秘密,所以师傅也有所顾忌。”
王禅一听,到也来了兴趣,看着墨翟道:“如此说来,该是当年武庚携同三监叛乱有关了,是与不是?”
王禅虽然对市井传闻听之较少,可对于历史上发生的事件还是有所了解,所以一说到此,就基本上猜测得十之八九。
“不错,当年商亡之时,武王封了纣王的儿子武庚在殷地,留在殷墟管理前商朝遗民,而同时封了三位叔父管叔鲜、蔡叔度,霍叔处三位于殷地四周,共同临视于武庚所领的前商遗民。
分别为卫、鄘、邶三处封地。
可后来武王驾崩之后,周公旦辅政,引起当时这三位兄弟不满,认为周公旦会因此篡位,三人不仅未监管武庚所封之殷地,反而挑拔离间,至武庚叛乱,险些颠覆大周。
而当时的周公旦为平复叛乱,以武王之子成王之名,亲率大军平叛,最后斩杀了武庚,灭了东方五十余反叛的诸侯小国,同时做为叔父的管叔鲜(姬鲜)亦被斩杀。
蔡叔度被流放,霍叔处被贬为庶人。
再封了纣王的兄长微子以取代武庚管理前商遗民,成为宋国最早的封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