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小指月便说,你这应该是着凉了。

这农夫问道,这么热的天,怎么还着凉了呢?

小指月也被问得哑口无言,老先生便清清嗓子说,夏月贪凉阴冷,坐卧当风,乃最容易着凉。

你现在是不是觉得头晕怕冷,浑身酸软呢?

他点了点头。

老先生又问小指月,这该怎么办呢?

小指月说,其在皮者,汗而发之。

老先生又问,都是感冒,为什么有那么多不同的发汗解表药?

小指月说,病又轻重,药有四时之不同,秋冬寒闭腠理厉害,这时非麻黄不足以发其汗。春夏毛窍开发,稍微用点香薷,就能够祛邪达表。

老先生便说,那就包两包香薷各一两,给他泡茶泡两天吧。

小指月早就把已经包好的香薷,拿出两包来递给这位农民。

原来老爷爷,早就料到今年暑季有很多贪凉阴冷的病人,他们很容易得暑湿感冒,所以提前就备好暑湿感冒要药香薷,专门治疗阴暑之证。

所以每天这个时候都是采集香薷的时候。

小指月又交代这农夫说,这香薷煎汤不要煎太久,久煎后,香气跑掉,效果就不太好,喝的时候要放凉来喝,太热喝了容易呕逆,因为这汤药有股特殊的香气,凉冷服用,就可以很快暗度陈仓。

这农民也不知道什么叫暗度陈仓,只记得治感冒的解表药不要煎太久,而这香薷煎汤后要凉服,回去还要避风冷,不要贪凉阴冷。

这农夫吃完一剂,胸就不闷,头也不晕了,出了微微的汗,身体酸楚感都消失了。

第二剂下去,鼻也不塞,也不咳嗽了,又恢复了生龙活虎的样子,下田干活去了。

人真是奇怪病起来寸步难行,神疲乏力,一旦吃药恢复健康,便龙精虎猛。

可见身心健康是多么重要!

李时珍说,香薷乃夏月解表之药,如冬月之用麻黄。

所以用香薷来治疗暑季感到阴凉是一个特效单方。故香薷有夏月之麻黄的美称。乃夏季感冒之专药也。

爷爷经常对指月说,一个医生善于用香薷治阴暑,这不算高明,更要善于知道为什么会得阴暑,你如果暑湿感冒治好了,好了疮疤往了痛,又在树下纳凉睡觉,坐卧当风,吃冰冻西瓜,那很快又会得上阴暑。

所以小指月便问爷爷说,爷爷,有没有根治疾病的药呢?

爷爷总是笑着说,一个感冒一辈子要发多少次,不是靠药物来根治疾病,而是要靠饮食起居,情志喜怒,要慎风寒、节饮食、惜精神、戒嗔怒。

小指月听了后,赶紧在小笔记本上写道:

保生四要:

一曰慎风寒。

二曰节饮食。

三曰惜精神。

四曰戒嗔怒。

施比受更有福

夏天经常会碰到藿香、香薷之类解表化湿的药,但它们有什么不同呢?

小指月怀着疑惑,想开口问爷爷,但欲言又止,为什么呢?

因为他知道爷爷又会跟他说,想知道梨子的味道,自己去尝吧!

于是他把采好的香薷跟藿香放在一起,大家都叫香,这香有什么不同呢?

于是就拿这些药草来闻。

他发现藿香的香居然是一股幽幽香,而且这香气闻起来,就很舒服,令人心旷神怡,想要吃点东西,难怪藿香能够辟恶邪气,恢复肠道正气,使得脾胃湿浊降,清阳升,有利于更好地消化食物。

但一闻香薷的香就不同,这香薷的香没那么清幽,而是更浓郁一些,浓郁的香的最大特点,就是强烈善于外散,所以香薷以发汗解表见长,而藿香更偏重于化中焦湿浊。

小指月把自己采药闻药的感受告诉爷爷时,爷爷默许地点了点头,对小指月说,学医路上会有很多个为什么,爷爷不可能每个为什么都跟你讲,你要学会自己去解答要学会捕鱼的技巧,而不是学会向别人讨鱼。

施必受要快乐,一个懂得真正做学问学医的人,他就像太阳一样,要把光芒布散给万物,施给大地,而不是向别人要光芒,你明白吗?小指月!

小指月半懂不懂,爷爷就跟他说,学医你是想学到能够不断教给别人知识的医道,还是只想学到不断向古人向别人乞求偏方秘方的医术呢?

小指月说,我要学太阳,学医道。

老爷爷接着说,要学医道,就要善于感悟天地之间,万物之理,要善于自己去摸索,要做一个不断付出的人,你知道吗?

然后爷爷居然跟小指月讲起一个故事。

两个小鬼,在阎王爷那里,准备投胎。

阎王爷说,这里有两个命,一个命是出生后到处拿别人的东西来吃,一个是出身后,要把自己的东西到处拿给别人,你们两个各选一个吧!

那个聪明的小鬼反应最快,我要那个到处拿别人东西吃的命运,而另外一个小鬼就只能做到处给别人东西的命运了。

小指月马上提起神问,那结果怎么样呢?

爷爷笑着说,那个到处拿别人东西的小鬼,后来变成一个乞丐,那个到处给别人东西吃的小鬼,最后变成一个大富长者,到处修桥施路,捐钱捐物资。

爷孙俩对视一下,然后竹篱茅舍里面又传来哈哈的笑声,因为他们要做最幸福的人,最幸福的人就是不断地付出,不求回报,像太阳一样,真正的快乐是在感恩付出之中,而不是在不断索取。

所以说小指月在小笔记本上写道:

施比受更有福,更快乐。

湿毛巾与香薷治水肿

在南方很多水肿脚气的患者,为什么呢?

湿性趋下,南方雨湿多,地势低洼,所以人容易伤湿。

所以爷爷常跟小指月说,如果在南方不懂得除湿之法的话,想治病是行不通的。

所以有句俗话叫,手拿三把伞(散),一天走到晚。

三把伞即银翘散、藿香正气散、五苓散。

连续下了十余天的雨,到处天地看起来有些水泱泱,多日没见到火辣辣的太阳,小指月都嘟着小嘴说,人都快发霉了。

看着那挂在窗口上湿漉漉的毛巾,小指月摇摇头。

爷爷笑笑说,指月啊,你看毛巾是上半截重还是下半截重呢?

指月摸摸脑袋,不知道爷爷又要考他什么,一时居然答不上来。

爷爷接着又问,你看毛巾上半截干爽,还是下半截干爽呢?

小指月再去摸摸毛巾,咦,怎么这毛巾,上半截都快干,下半截还这么沉湿漉漉的?

爷爷笑笑问,那你能从中看出什么道理呢?

小指月一拍脑袋说,我明白了,我明白了,毛巾是上半截干爽,下半截还沉重,水湿是往下半截注,所以人体应该是水湿趋下。

难怪爷爷摸到双脉沉濡,都要问病人是不是双腿走路非常沉,像拖泥带水一样,提都提不起来。

很多病人都会很惊讶,因为自己都没有告诉老先生,怎么老先生一探脉就知道自己的感受呢?

所以中医你得自己善于观物取象,善于体会医理,医理不是给你拿来谈玄说妙的,而是要用自身去践行之。

这不一个妇人双腿都肿起来,爷爷叫她把脚放在竹椅上面,让小指月去按按他的叫,一按下去,这脚居然一个坑,好久才弹起来。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每个人都可以读懂的中医》小说在线阅读_第15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小指月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每个人都可以读懂的中医第15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