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大同闻听这个消息后,专门找平州市委书记董怀远作了一次思想汇报。周大同首先向董怀远深情回顾了河口县委县政府一班人团结奋斗,拚搏进取的光辉历程,又强调了河口县今天的工作成就和欣欣向荣的喜人局面是多么的来之不易,老同志们付出了多少的艰辛和努力。还记得自己刚担任县长那一年,河口县遭遇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涝灾害,灾情引起了市委,省委,乃至国务院领导的高度重视。是县委一班人和自己带头坚守在抗洪救灾第一线,连续一个月,三十来个日日夜夜里,衣不解带,食不甘味,严防死守,忘我工作,终于抗住了特大洪涝灾害,保护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更为整个平州市,江南省的抗洪救灾斗争写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河口县的抗洪救灾工作甚至得到了省委和国务院领导同志的肯定和表彰。讲到最后,周大同动情的说:“就在那次抗洪斗争中,我们一位老同志,轻伤不下火线,坚持战斗在抗洪第一线,最后奋不顾身抢险堵漏,被激流卷走,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等到几天以后发现他的遗体时,整个人都已经。。。。。。”讲到这里,周大同泪流满面,泣不成声。“董书记,老同志们为河口县的建设和发展,为了自己崇高的理想,奉献了毕生的精力和心血,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忘了老同志们啊!”
董怀远一直在认真听着周大同的讲述,神情凝重,默然无语,只是一支接一支的抽烟,把整张脸都埋在烟雾里。董怀远并不傻,他知道周大同今天这番讲话的关键词是“老同志”,而周大同自己也是河口县的“老同志”。但不可否认的是,周大同讲的都是实情,并无夸大编造的成份。董怀远还知道,周大同今天之所以没有使用“功臣”“模范”之类的名词,是因为“功臣”“模范”难免有自吹自擂,骄傲自满之嫌,而“老同志”这个词的内涵和意境并不比“功臣”逊色,而且饱含深情。既然是“老同志”,就要论功行赏,加官进爵,这是理所当然,顺理成章的事情。
周大同见董怀远默然无语,知道他被自己刚才的讲话深深感动了,于是趁热打铁,进一步点明主题,突出重点。“董书记,我听说市委最近正在考虑河口县委书记的人选问题。我是受党教育多年的党员干部,我自信自己还有这个觉悟和认识,我个人的进退荣辱无关紧要,我也从没有过任何非分之想。我在这里向董书记和市委表个态,无论组织上安排我做什么工作,我都会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尽心尽力的工作,尽最大努力把工作做得更好。我主要考虑到河口县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以及将来所要面临的更大的挑战,我代表河口县的广大干部群众,请求董书记,请求市委给我们河口县配备一位具有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和实干精神,熟悉基层工作情况,能够带领河口人民共同致富奔小康的县委书记。这关系到河口县今后的发展大计和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请董书记和市委予以认真考虑。”周大同觉得自己该讲的话都已经讲完了,长长的舒了一口气。这一番话的关键词是“基层工作经验”,而方家春显然是不具备这一条件的。
董怀远陷入了深思之中,这一刻他想了很多很多。在平州官场上,人们都认为董怀远是一位很有个性的领导。原则性强,坚定顽强,成熟老练,不轻易为他人所左右。但是做为一个市委书记,董怀远再有个性,他也不敢在省委副书记陈国华面前耍性子啊。董怀远也是从基层岗位上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干上来的。宦海沉浮,千古一例,其中的艰辛曲折自不待言。董怀远知道,做为一个领导干部,如果只知道猛冲猛打,不屈不挠,那顶多就是个猛张飞式的人物,成不了大气候。做为一个成熟的领导干部,既要有原则性更要有灵活性,有时候妥协和退让是为了更好的向前迈进。
就拿河口县委书记人选这件事情来说吧。平州市委组织部先前曾报了一个干部调整方案上来,这个方案中把周大同列为第一个考察对象,董怀远个人是倾向于赞同这个方案的。市委几个主要领导碰头讨论了两次,原则上确定了这个方案,只等召开市委常委会议,表决通过,就可以形成文件公布发表了。在市委组织部提交的初期方案里,根本就没有把方家春列为考察人选。
严格来说书记办公会和市委常委会的内容是应该严格保密的,可是实际情况却是,往往书记办公会或常委会刚刚结束,会议讨论的某个工作议案就以风一样的速度广为传播了,弄得满城风雨,街谈巷议。省委副书记陈国华专门给董怀远打来电话,俩个人在电话里扯了一通工作上的问题,陈国华话题一转问到了方家春的工作情况,再三叮嘱董怀远对方家春要严格要求,要让他在条件艰苦的环境里去锻炼成长,不要总是像温室里的花朵一样泡在机关大院里。陈国华感慨的说,我们就是要大力培养又红又专的年轻干部,创造条件让他们经受磨炼和考验,以便让他们迅速成长,成熟起来。将来我们这些人是迟早要退出政治舞台的,因此我们要努力做好干部选拔培养工作,让那些年富力强,具有开拓精神的同志充实到领导岗位上来,使我们的革命事业后继有人。你就拿方家春来说吧,这个年轻同志长期在省直机关部门工作,具有较强的政策理论水平,我们要创造条件让他到基层工作岗位上去施展自己的抱负和才华,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更好的推动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工作。
陈国华的这番话似乎把想要表达的意思都说明白了,但又似乎什么都没说。也许这就是语言艺术吧。董怀远如果连这些饱含暗示的话都听不明白,那他也就不可能呆在市委书记这个职位上了。那一刹那间董怀远甚至想到了一个折中方案,他在电话里试探性的问道:“陈书记,我们平州市委有一个考虑,您认为家春同志能胜任行政方面的工作吗?”董怀远的意思再明白不过了,他是想让周大同接任河口县委书记,再把方家春任命为河口县委副书记,提名为县长候选人,到时候在县人大全体会议上履行一下必要的程序,正式出任河口县长。这样一来,各方关系都得到了平衡。
陈国华岂能不明白董怀远话里的深意,他在电话里沉默了一会儿说:“方家春一直是在党务系统工作的,具有丰富的党务工作经验,如果到行政系统工作,将面临一个全新的工作局面和挑战。。。。。。当然了,如何选拔任用处级干部是你们平州市委权限范围内的事情,是你们的工作职责,我个人不发表任何意见,不影响和干预你们的决策。”陈国华说完就挂断了电话。
董怀远摇了摇了头,也觉得自己这个提议并不妥。方家春资历太浅,并没有拿得出手的工作成绩,如果让他作为河口县长候选人接受河口人民的检验和选举,这对他本人来说将是一个严峻的挑战。而河口县委书记一职则是由平州市委讨论决定,直接任命的,这其中就少了许多波折。
董怀远和陈国华通完电话以后,经过再三思量,反复权衡,最后还是决定更改干部调整方案。他把市委组织部长叫来面授机宜,让他马上修改人事方案,把方家春列为头号考察对象。面对组织部长疑惑不解的目光,董怀远意味深长的说,最近接到省委领导的电话,要求我们重点培养年富力强,政策理论水平高的干部。组织部长茅塞顿开,马上明白了董怀远话中隐含的深意,痛快的答应马上重做方案。就这样方家春从斜刺里杀出来,顶替周大同成了河口县委书记的头号人选。
董怀远是无论如何也不会把这其中的内幕告诉周大同的。就周大同这种炮筒子脾气,如果知道事情缘由还不要到处去发牢骚,讲怪话,弄得尽人皆知啊。知道的说是周大同缺乏组织纪律性,不知道的还以为我董怀远是幕后主使人呢,那样的话陈国华就会对我有看法了。好事也做了,人也得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