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
五一前的一周,陈总在周会上宣布了一件大事。
公司正式启动项目部,调策划一部曹黎明任项目部经理,赵横日为项目部高级文案,唐木为项目部美术设计。三人组建项目部。
这意味着魔法盒子正式进军平面媒体广告业务。
马经理的策划一部被抽掉了一根顶梁柱,马经理心里虽然不快,但他仍旧表现出全力配合公司进军平面媒体的姿态,用他的话说就是,要人给人,要什么给什么。
项目部组建后,陈总给我们三个开了会。
陈总说,“进入平面媒体,是魔法盒子发展中必须要做的一件事,而且我们已经行动晚了。现在公司的大客户绝大部分都有做平面媒体广告的需求,我们之前的做法是尽量劝说客户做户外,实在不行就委托同行代理公司,在报纸上做策划。但是,这种扒一层皮的业务模式,早晚要出大状况。”
“我们这次选都市报作为主要媒体,是必然结果。一方面,我们拥有大量优质的大客户,这是都市报不可抗拒的诱惑;另一方面,都市报现在的日子也不好过,将来都市报和日报社的竞争必将引发一轮大洗牌,而谁能抓住大客户,谁就将多一份胜券。对魔法盒子来说,我们看重的是都市报的省报背景,以及他们现在的发行量。跟都市报合作,是各得其所,不存在谁救济谁,谁利用谁。”
“你们三个,是我多年精挑细选出来的,我相信你们在各自的岗位上都能独当一面。人品,能力,你们都是我放心的。现在的项目部,或将是我们魔法盒子未来的基石所在。你们肩上担负的是魔法盒子未来的荣耀和责任。”
陈总的讲话很给劲,我很受鼓舞。
而他的话中话此时我们谁都没听出来,直至几年后,当公司业务分为户外广告和平媒广告两个模块后,他今天的这番话的分量才体现出来。这些暂且不说。
部门成立后,曹大钱儿成了我的上司,唐木成了我对桌的同事。
大钱儿上任后的第一个会就说,我们今年的目标只有两个。
呵呵,他就是这么搞笑。人家领导开会都说,目标只有一个,以鼓励大家破釜沉舟。但是大钱儿就是与众不同,他的目标是两个。他的这两个目标就是,在今年的六月份,《都市报》新一年度的广告招标中,拿下“周刊版”的汽车专刊和楼市专刊广告独家代理权。
前面介绍过,《都市报》的版面按大类分为“新闻版”和“周刊版”两部分。新闻版,是天天都有的版面;周刊版,是每周刊一次,比如汽车专刊,是每周四,共六个版面,六个版面中广告版面是一个整版、五个半版。说白了,这些周刊版面就是给广告大行业做广告专用的。
如果按照都市报的对外报价,这一个整版加五个半版的广告费是71万。如果魔法盒子如期拿下周四的汽车版和周三的楼市版,就意味着每周的广告费是142万,一年52周下来就是7384万。按照15%的利润率计算,魔法盒子的收入是1107.6万。
我就这么粗算了一下,吓了自己一大跳。
我把这个数拿给曹哥和唐木看,唐木咋舌,曹哥则笑了。
是的,这样计算,实在是理想化了。
事情远没有我想象的这么简单。
八、
陈总给业务部的客户负责人下达了任务:准确的统计出公司现有客户对平面媒体的意向。也就是说,将来公司一旦拿下都市报的代理权,我们有没有足够的业务支撑。
接下来,陈总要做的一件事,也至关重要。这件事关系到将来魔法盒子跟《都市报》的合作模式。《都市报》自从进入岛城后,秉承的广告模式是广撒代理,坐山观虎斗。也就是说,基本上岛城有些影响力的广告代理商,都能拿到《都市报》的代理权,但是至于报社放给代理的价格,就要看这家公司前期在报纸上的广告投放量。投放量越大,拿到的价格折扣也就越大。
这就是我前面打电话问的时候,每家都声称能给我很低的折扣的原因。
这种包量的模式,大大激发了代理商的积极性。同时,在同行中形成了滚雪球式的循环。业务量越大的代理,拿到的价格越低,价格越低,客户越多业务量越大;相反的,那些没做起量来的代理商,从报社拿到的价格还不如这家大代理商放出来的价格。这就形成了一种宿命式的循环。
《都市报》靠这种模式,培养了几家巨无霸,同时也为报社埋下了隐患,客户资源越来越集中到几家大的代理商手中,这无疑极大的压缩了报社自身的利润。报社反倒成了为人做嫁衣的主儿。
报社骑虎难下,想要提高价格,代理商拿出合同抗议,再不行就威胁不做《都市报》,转做早报和晚报,吓的报社赶紧作罢;如果任其发展,报社可以预见的就是,总有一天,这些代理会把报社的话语权挤压致死。这就是饮鸩止渴的自杀救命法。
当初,曹锟为了扭转都市报的亏损,出了这么一招包量的狠招。结果,都市报几乎在短短两年内,就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他没想到的是,自己亲手喂养起来的这些代理,现在有了底气,跟他叫板了。
陈总无疑及其敏锐的抓住了曹锟这个软肋。
在日渐形同虚设的每年一度的招标会上,陈总即将怂恿曹锟祭出猛料。
而我们要做的就是,一方面,准备好客户;一方面,准备好设计团队。
准备客户,是业务部各个客户负责人的事;
准备设计,则是我们项目部的事。
其实,我们不算是正规的项目部,严格讲,是一个策划设计部门。
而这两个准备的前提只有一个:陈总顺利拿下周三楼市和周四汽车的版面广告独家代理权。
这个前提不是项目部的职责,却必须顶着项目部的名义,去做。离招标的日期越来越近,还有一个月多一点的时间。
曹哥为了练手,跟陈总申请把策划一部的一些单子拿来,参照平面广告的模式,做模拟设计。陈总当然会同意曹哥的申请。却不料,此举理所应当的引起了马经理的不配合。他所说的要人给人,要什么给什么,当然是一句空话。在他看来,为了项目部的事,陈总已经抽掉了他一根脊梁骨,现在又要喝他的血,拿他的业务。
我想不明白马经理为什么那么睚眦必报。我们不过是拿客户的策划做模拟而已。不管马经理多么不愿意,他不能违抗陈总的批示。
按计划,魔法盒子在《都市报》要拿的是汽车和楼市的广告独家代理权。曹哥把模拟重点放在了公司地产客户和汽车客户上。而这,几乎是每家报社必然会抢夺的两块分量极重的客户。我当时不会考虑陈总能不能把独家代理权拿下来,我考虑的是拿下来后怎么把策划做好。曹哥和唐木当然也是这么想的,至于怎么拿,不是我们的事。
最终,陈总和曹锟上演了一出无间道。
曹锟在五月底突然电函各家代理,通知各家,本年度周三楼市和周四汽车专刊将招定一家独家代理单位,各家代理务必于六月初上报各自报价,逾期视为放弃。而招标底价为整版16万,半版8万。
按照之前我咨询的报价,目前都市报整版的代理市场价大概是10万左右,而半版也就是5万,甚至更低。这就意味着代理从报社拿到的价格必定比这个价格还低。
即便按标底成交,报社也会旱涝保收的大幅提高他们的收益。
而独家代理权,到底是什么概念?
独家,意味着利益独享,你如果能把版面卖出去,你甚至可以把价格报到1个亿,卖给客户。当然了,独享利益的同时,意味着独担风险,一旦你中标了,相当于你以某个价格承包了都市报两个专刊这一年的版面,到时如果客户不买账,你就死定了。
这样看来,报社当然会愿意拿出两个重要板块尝试。他们没什么风险,不但没风险,而且会大幅提升这两版的收益,他们何乐而不为?
陈总向曹锟提出的这个进入模式,让曹锟十分满意。作为回报,曹锟当然会全力协助魔法盒子拿下标书。曹锟我想不是没想到后路,一旦这种模式尝到甜头,第二年他完全可能再次提高标底,或者拿出其他版面进行招标。而曹锟唯一的担心就是价格太高,部分客户会流失到竞争对手日报社那边去。
一切开始,现在看起来都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