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我溜溜的回了项目部。
心里懊悔不迭。我想起了唐木以前跟我说的一句话:陈总最讨厌告密的人。
我为了不再被马经理打小报告,自己先打了一个。结果,犯了陈总的大忌。但是,他为什么一而再的容忍马经理打报告?
是了,我想明白了,马经理说过,他跟陈总一起摆过摊,一起创建的魔法盒子,他是陈总的患难弟兄。陈总当然要对马经理网开一面。
陈总说我不自知,不知人。我有点开悟了。不自知,容易走错路;不知人,容易走夜路。走在错路上,南辕北辙,大错特错;走在夜路上,坑洼艰难,容易摔跟头。
我开始思考了。
人类一思考,上帝就笑了。
可是,我还是开始思考了。
我是谁?
我是魔法盒子的scw。不,不是,不对。这不是真实的我。那么,我是谁,我是我爸的儿子,是个农村小子。不,这也不是现在的我。我是天之骄子,是大学生,不,我曾经以为是,结果不是。那么,我到底是谁?
是,我是一个农村出来的城里人。在农村时,凭着自己学习好,一好百好,顺风顺水。然后,我考进了大学,来了岛城。在大学里,现实和想象的差距太大,心理落差太大,导致我心里失衡,迷失了自己。我越是想迎合他们,越是丢失了自己,结果把自己弄得不伦不类,难辨南北。
我忘了自己是谁。
我弄丢了自我。
小野不由美写的《十二国记》里,阳子有一段话:“我在这里学到了很多东西,其中最大的收获就是知道了自己多么愚蠢。不是我故作谦卑满足自己的心理,我真的很愚蠢,总是看着别人的脸色,没有真正的自我,但是,终于...我想去寻找不再愚蠢的自己,从现在开始,从现在开始一点点努力,然后能成为好一点的人就好了。”
是的,愚蠢的自己。
做自己,从今天开始做自己。通过自己一点点的努力,做回自己。
想到了这点,我的心里踏实了许多。人的心一旦踏实了,就六神归位了。我居然能气息平和的呼一口气。
这两年,在我身上发生了很多怪异的事情,有些是巧合,有些则是谜团。忘了谁说的了,巧合也是命运的一部分。暂且认为他说的很对吧。陈总罚我来项目部面壁,我想应该不是巧合,就像他的很多安排一样。那么,我就从项目部开始做人吧。
我取过唐木给我的那份《都市报》,这份报纸目前是岛城发行量最大的日报。可是,这份报纸进入岛城不过刚刚才几年的时间。如果要说这份报纸凭什么夺走了发行量这个花魁,我想无怪乎是猛料和广告的良性循环。刚刚创刊的时候,这份报纸犹如一股新风,打破了岛城其他几份传统报纸沉闷的格局,开创了“亲民”、“热辣”的风格。很快,《都市报》在岛城站稳了脚跟。我的几篇文章,《乡野童年》、《堂前燕》和《放鹅郎》当时也得以发表。说起来,要感谢《都市报》当时不拘一格的采编主旨。
我对《都市报》有种特殊的感情。
发行量上来后,广告业务量随之风生水起,刚刚创刊时极少见到的整幅、半幅大广告版面也频频出现在报纸上。这样高水准、大制作的广告,反映了《都市报》在岛城的影响力。不但如此,那些创刊初期为了维持收益,而大篇幅刊载的关于“神油”、“雄根”类的医药广告仍旧占了不少版面,这点多为人们诟病,以至于有的市民开始抱怨,《都市报》现在怎么全是广告?
我上大学那几年,正是《都市报》和本市几份《早报》、《晚报》等报纸硝烟大战的几年。《都市报》如同一条鲶鱼,搅动了整个岛城的报业市场,在岛城掀起了狂风巨浪,当然有浊浪,也有清新。我也试图幻想过,毕业后进入报社,可是这个时候的岛城报业市场已经排定座次,不像前几年那么大规模的招兵买马了,这样的岗位很难获得。
现在,我手里拿着一份陈总给我的《都市报》,那么他的意图是什么?
其实,稍微有脑子的人都会明白,魔法盒子一直未进入一个市场------平面媒体。我想,今年,2008年,或许是他认为介入的一个好时机吧。但是,有一件事情我搞不明白,平面媒体几乎是每一家想有作为的广告策划公司不会放过的领地,这几年陈总为什么迟迟未介入?这不是巧合,一定不是巧合。
当然,我不会愚蠢白痴到认为陈总是在等我加入魔法盒子才开始动平面媒体的心思。
我要查一下。
我起身,去二部,跟于经理说,我想把我的电脑搬到项目部去。
于经理说,这恐怕得跟陈总打个招呼。
我敲开陈总的门,说明了来意,陈总一句话不说,用眼神吩咐唐木跟我去二部。他还在生我告密马经理的气。
唐木陪我去二部,跟于经理说陈总同意我搬电脑。
把电脑搬到项目部,我边插线,边问唐木,为什么魔法盒子一直没介入平面媒体。唐木没回答我,好像没听见。如果不是有什么故事,我想唐木一定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我只好作罢,自己上网查。
唐木走了,她在此之前一再提醒我,陈总最讨厌告密的人,可是我还是犯了错误。
网上关于《都市报》的文章,多是些冠冕堂皇的官方通稿,极少有内部或者民间爆料。看来想从网上获取一些关于这份报纸的信息,不现实。
我问了自己一个问题,陈总今年想从《都市报》得到什么?
这个问题让我获取了一些新的思路,我很高兴。
虽然,我现在仍旧是卑微的,是零,是一无是处。但是,起码,我出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