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内容:

第三章

(1)清朝商人

假货很早就有了,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市场上轻视红蓝宝,而重视翡翠,翡翠价格倍增。

当时有一伙人专门出售好手镯,他们的商品往往拿到买方家中成交,有一位老妇人趁着老伴外出之际,以600块大洋向这伙人买了一只手镯,珍藏在枕头下,最后被一个内行认出是赝品,这个人说“你不要相信这手镯的颜色,不久就会褪尽的。”并断言这伙人用温火捂玉的方法,把颜色捂进素玉里,这种手法在当时很难鉴别。

1980年腾冲玉石收购部门高价买到一块好翡翠,但是派人运到外地途中出了问题,原来该石头的“神仙口子”是人工镶嵌的,经运输过程中车上震动,脱落下来,证实是假口面。

要说中国古代,买卖翡翠的商人最富裕的时代,就是晚清了,慈禧特别喜欢翡翠。

那时候北京翡翠商人聚珍斋老掌柜沈万山在光绪二十六年(1900)前串过朝房卖过珠宝。

朝房是百官等候入朝的地方,皇上在天将破晓时上朝议政,文武百官在天不亮时候到朝房等候。

这个时候,珠宝商在朝房向王公大臣兜售珠宝。出售的有顶珠,朝珠,带钩,扳指,鼻烟壶等小件珠宝给大臣们瞧,朝房成了“珠宝市场”,大臣们看上的东西,珠宝商给送到府上。

这种现象在朝房时常出现,虽然属于违法,但是无人制止。

文武百官进紫禁城,早朝有腰牌,白天有路条。

那珠宝商人是怎么进入的呢?

他们是买通太监总管,私下给了他们腰牌

清至民国年间,珠宝行业有个行话叫“赌行”,所谓“赌行”,指的是珠宝玩家到珠宝行寻觅翡翠的一双慧眼。翡翠贸易尤其是原石贸易,成功倚仗着运气,就像赌博、彩票一样对未来投资。据清代檀萃所著的《滇海虞衡志》记载:“玉出南金沙江,江昔为腾越所属,距州两千余里,中多玉。夷人采之,撇出江岸各成堆,粗矿外获,大小如鹅卵石状,不知其中有玉、并玉之美恶与否,估客随意买之,运至大理及滇省,皆有作玉坊,解之见翡翠,平地暴富矣。”

继续:

清末腾越毛家村人毛应德,小时候便随父亲闯荡缅甸,在瓦城经营商铺,私下招募人才进行反清活动。

由于广交朋友,每日食客数十人,以致倾家荡产。

毛应德于“穷走夷方急走场”,向人借了一笔钱,去到玉石场碰运气。

当时新山玉开采不久,此矿产量大,质量好,但卖价并不高。毛应德凭着慧眼,认定它的前途看好,遂向洞主施以小恩小惠。洞主贪图小利,便把产量最大的几个洞子卖给了毛应德。

毛应德开采数年,洞中产出玉石量大质高,远售广州、香港和东南亚地区,往往利市十倍,积累颇丰,成为远近闻名的玉石大王。

英国占领缅甸之后,英国人对玉石一窍不通,亏损日增,想请毛应德出山为之主事,毛应德坚决不与英人为伍,要自主承包经营。英国人只好让步,将玉石场的管理权和税权悉数包给了毛应德。

毛应德去世时,英国人崇敬他的民族气节,在缅甸下半旗以致哀,并派大船一艘,护兵数十,吹吹打打,隆重地将毛应德的遗体护送至中国。

腾越绮罗人李本仁,民国四年,从他和刘宝臣的玉石洞子中挖出一块赌石,重约8000公斤,人称“象玉”,因为太大,就连当地玉石行的人都不敢出手。

当时有一广东人愿出6000块现大洋买此石。因大石头极难解涨,伙计们都劝他尽快脱手。李本仁凭着多年场上相玉的经验,力排众议,坚持自己解石。

石头解开后,绿色晶莹剔透,质地匀细,是少有的稀世珍宝。

此石后来运至北京,由著名的玉雕师李汉臣率工匠100多人,用十年时间雕琢成1.2公尺高的翡翠宝塔和49.2公分高的翡翠牌坊各一座

这两件工艺品,是玉雕史上的杰出之作。曾送巴黎世界博览会展出,轰动一时,为祖国争了光。李本仁因此名声大振,被誉为“翡翠大王”。

清末,施甸西山村人马某,因排行第八,人称马老八。马老八一生在缅甸密支那经商,家财万贯,老了之后,准备告老还乡时,恰有一同乡到他家闲谈,说起有人在玉石场挖到一个通体见绿的翠料,瞒过矿主将其带到密支那来出售。

马老八年轻时在玉石场挖过玉,对翡翠略知一二,又常听人讲,这种来路不正的玉石往往有利可图。遂让货主带赌石来看。

石头到了后,他越看越爱,心想:如此好的石头带到内地,必定大赚,便倾其所有,将此石买下。带到腾越后,许多行家皆来品评此玉,被一致看好,身价一日三翻,轰动一时,马老八欣喜若狂,高兴得夜不能寐,决意“肥水不流外人田”,自己赌上一把。便备下火炮红绸,请来戏班,只待一刀解涨,便欢欢喜喜做个翡翠老大,岂知“天有不测风云,玉有无端变化”,一线拉开,是块“跑皮绿”。数千银两买进,却只能卖个零头,看着一生心血要付之流水,马老八大吼几声,鲜血喷涌,顿时气绝身亡。马老八死后,看热闹的人顿时一轰而散。

赌石故事》小说在线阅读_第28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一个小人物的奋斗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赌石故事第28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