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还有半个多月,又一批老兵就将脱下军装,踏上人生另一段旅程。每到这个时候,部队的气氛都不可竭止的压抑和伤感。
集训了三个多月的胡忠庆平静地回到了农场,关于他要调动或者升职的传言,被这个季节肆虐的北风刮得无影无踪。没有人再提起,也没有人再去关心。胡忠庆回到农场后,开始深居简出,基本不直接过问事务,农场的工作看起来仍旧是熊得聪在主持。
老农场们都知道,场长是在刻意回避矛盾,因为又是一年老兵退役时,想挑他胡忠庆刺的人多了去。
即将复员的大圣,也不再掌勺,将炊事班移交给了一个确定要延期服役,转为士官的三年老兵。因为那场公开的冲突,半年多来,大圣一直对那天态度模糊的雷钧心存芥蒂,没有再走得更近。退役前的几天,他再次敲开了雷钧的房间,并且这一次还带来了五个将要退役的老兵。
雷钧拿出了两瓶“剑南春”摆在桌子上,对老兵们说道:“这是我给大圣准备的,既然你们来了,咱就借花献佛,一起喝了他!”
大圣鼻子一酸,泪眼婆娑的笑道:“我就知道你是重情义的人!啥也不说了,不管走到哪里,我都会记住你这个好兄弟!”
“这顿酒,我们应该叫上两个场长。无论如何,他们才是你们真正要感谢的人!”雷钧说道。
兵们沉默不语,良久,大圣才说道:“是的,我们应该感谢他们,但他们从来没把我们当作兄弟!”
问候楼上一直支持的朋友们,不一一回复。谢谢你们的支持、鼓舞和鞭策。这本书至所以写得慢,除了工作上的原因外,创作上也碰到了瓶颈,一直波澜不惊。
还有,因为今年市场的原因,加上前几年伪军文泛滥,军事体裁的小说很多出版社非常谨慎。这本书虽然有不少出版社和民营出版商有兴趣,但条件一直没有谈拢。我并不在乎一本书能赚多少钱,我在乎的是自己的付出能否得到应有的回报,总不能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吧?
前几本书几乎都是不到三分之一就签了合约,这本书到现在没有敲定,无形中,也让我少了赶进度的压力。如果条件一直谈不好,可能会捂盘,待到明年市场回暖再出手。
“不是这样的!”雷钧显得有点激动:“我们都习惯用自己的眼光去看这个世界,用自己的标准去判断人和事,这都不是理智的行为。我承认我们所处的环境并不单纯,但你们即将要面对的社会比这里复杂百倍、千倍!那里甚嚣尘上,形形色色的人、千奇百怪的事,不会再有那么多人在乎你们的感受,更不会迎合你们的喜好!成功总是伴随着不断的挫折与屈辱,这些都是你们将要面对的!要退役了,你们作好心里准备了吗?你们还想把那点儿不快带出军营,带进坟墓吗?”
雷钧的一番听似有点语无伦次的话,却让老兵们羞得无地自容。本来他们都憋着,想来好好发一通牢骚的。在他们看来,只有这个在他们眼里单纯的,和他们一般年纪的管理员才能和他们产生共鸣。
熊得聪来了,半个小时后,胡忠庆也来了。胡忠庆的话很少,看得出来,他有点小心翼翼,更有点诚惶诚恐。兵们没有为难他,大圣说:“场长,我们这些老兵再来的时候,你会欢迎我们吗?”
胡忠庆很诚恳地点点头:“会的,你们都是我的好兄弟!”
老兵走前的最后一顿饭,农场的所有干部亲自下厨,一个人做了一道拿手的菜。胡忠红着眼,亲自开着给养车将二十多个老兵送到了师部。
大圣复员后不久,开了家饭馆,给雷钧寄了三次烟,每次都有胡忠庆和熊得聪的一份。
马玲薯项目被师后勤部立项了,并且上报到了军区。集团军和D师分别划拔了十万元专项资金。
事情之顺利,是雷钧想都没想到的。而这一切都要归功于两个人,一是场长胡忠庆;他兑现了自己的承诺,将雷钧整理出的可行性报告上报给了师丨党丨委。二是老范;老范约见了西北农大的一位教授级专家,这个专家看到报告后激动不已,一个电话打到了农大的共建单位——集团军后勤部。
接下来,军师两级后勤部门派出了一个联合小组,协同农大的多名教授进行了实地考研分析。结果,几乎全盘肯定了老金的研究成果。只是,谁也没想到,这个项目定下来后,几乎没有雷钧任何事。总负责人是胡忠庆,熊得聪分管温室的基建,技术顾问是农大的教授,负责协调的是师后勤部的一个处长。
开完分工会后,雷钧虽然心里很不是滋味,但他终究还是长舒一口气。事情到了这个地步,终于是了结了老金的一个心愿,自己算是不辱使命了。
熊得聪有点多事,不知道是为了安慰雷钧还是为了消除他的怀疑,当天吃完饭,在食堂外拉住了雷钧。两个人行到外面,熊得聪说道:“小雷,这事我知道你心里不痛快!”
雷钧笑着摇摇头:“你想太多了。”
“我跟场长有提过,这个项目虽然是老场长提出来的,但你在中间做了不少工作,应该要参与进来……”熊得聪话故意只说了一半,那意思再明白不过了。
“真没事的!其实除了会写报告外,我对实际操作层面一窍不通。师里这样的安排完全合理!”雷钧说这席话的时候很诚恳。他其实已经想通了,自己郁闷的不是要不要参与后面的具体的工作,而是在乎的这个事情从头到尾都没有人公开肯定自己的努力。从师里的反应来看,很显然,那个落款为农场丨党丨委的可行性报告,胡忠庆从头到尾都没有提到是他雷钧所为。他还在反思自己是不是太敏感了,或者干脆就是变得有点功利,有点世俗。
胡忠庆终究为自己的急功近利付出了代价。为了赶在这个冬天第一场大雪来临之前,完成温室大棚的建设,农场几乎抽调了所有可以利用的资源。官兵们被分成两班,日夜不停地赶进度。十天时间,八个占地二十多亩的大棚就已基本建成。
按照农大教授的意见,先建一个小温室,而不是塑料大棚。四面砖石结构,顶层钢架或者木制,确保牢固。这个冬天以实验为主,待到技术成熟来年再全面推广。胡忠庆不以为然,义正言辞地说道:“咱们当兵的就讲究个雷厉风行!既然这技术大家都有把握,早晚都得扩大规模,不如就一步到位!也好让全师的官兵,在明年春天就能吃到新鲜的马玲薯。”
专家再次提醒:“欣赏军人的作风,一步到位我没有意见。可现在是霜冻期,地基难打。暴风雪随时都可能来临,如果坚持全面建设,极有可能半途而废!”
胡忠庆胸脯拍得咣咣响:“这些都不是问题,我们可以抢建简易棚,那个地方背风,只要维护好了,再大的暴风雪我们也不怕。退一万步讲,即便大棚被压塌了,损失也不大!”
专家摇摇头苦笑:“防微杜渐,才能从容面对。损失是小事,打击士气才是致命的!”
专家的意义在于,他们总是能预见到将要发生的事情。好事未必应验,但坏事却是出奇的准。胡忠庆还来不及庆幸自己的果断,一场天气预报预料会绕开阿拉善地区的暴风雪,铺天盖地的席卷了整个D师农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