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与当年汉朝推行社会平等,实行全民普及姓名的政策,有很大的关系。事实上,当年朝廷利用新编《山海经》的办法,为百姓建立自己的氏族体系,提供参考依据呀。)(待续)
继续说汉朝的故事。
刘彻究竟是怎样当上皇帝的呢?
汉景帝刘启有十几个孩子,并且早已选定了一位太子。刘彻能当上太子,后来成为皇帝,完全是由他的姑姑刘嫖一手促成的。
刘嫖是窦太后的长女,被封为馆陶长公主。她虽然嫁了出去,但对汉朝皇室依然有很大的影响力。
窦太后除了长女刘嫖外,还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叫刘启,就是汉景帝;小儿子叫刘武,被封为淮阳王。
窦太后非常害怕长女刘嫖,却很喜欢小儿子刘武,一心想让刘武当皇帝,但由于大臣们反对,使她始终不能如愿。
那个时代的女人都很厉害,所谓中国历史上男尊女卑的传统思想文化,在汉朝根本不存在,汉朝的男人有名有姓,女人也一样,不仅有名有姓,还有显赫的地位,掌握着国家和家庭的大权。
有学者研究,汉朝90%以上的家庭都是一夫一妻制,家庭成员三至五人,一般由女人主持家政,很多家庭的孩子是随母姓的。(这方面的研究论文,上网可查,不必列举了吧。)
刘启对大姐刘嫖也十分敬畏。但太子的生母栗姬却不以为然,不愿意接受刘嫖要求太子娶她的女儿为太子妃的要求,因而得罪了这位很有权威的大姑。
刘嫖借窦太后想让小儿子刘武当皇帝的想法,找出各种理由,说栗姬所生的太子这也不是,那也不是,不断怂恿窦太后废除太子。
窦太后以为女儿刘嫖为她着想,成全弟弟刘武当太子,继承皇位的愿望。结果,对刘启施压,把太子废除了。
虽然太子被废,但按规矩排队,也是轮不上刘彻当太子呀!
所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窦太后虽然老辣,但根本不是女儿刘嫖的对手。
废除太子之前,刘嫖早已和刘彻的母亲王娡商定,如果刘彻当上太子,王娡愿意答应刘彻娶她的独生女陈阿娇做妻子,将来由阿娇当皇后。
于是,刘嫖想方设法,阻止弟弟刘武当太子,而极力主张在刘启的儿子中选一位德才兼备的儿子当太子。
选来选去,当然是王娡的儿子刘彻最理想,因为她已经答应娶刘嫖的独生女陈阿娇,将来由阿娇当皇后啊。刘彻因此当上了太子。
也许是缘分,刘彻幼儿时就很喜欢与表姐陈阿娇一起玩耍,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小猪仔刘彻曾经很认真地对阿娇说,以后要让阿娇住在金屋里。这就是成语“金屋藏娇”的典故。
两千多年过去,现在的金屋藏娇,竟然成了很多已婚男人在外寻求刺激的梦想。有点意思吧。
继续说“大荒南经”。
在大荒之中,有个人叫驩头。鲧(大禹的父亲,因治水不力被杀)的妻子叫士敬,士敬生了个儿子叫炎融,炎融的儿子叫驩头。驩头长着人的面孔,却有鸟一样的嘴,生有一副翅膀,以海中的鱼作为食物。他凭借着翅膀行走(汉朝人想到了有翅膀,会飞行的人,但现代人却不相信,社会真是进步了)。他也能把芑和苣(两种蔬菜类植物)、穋(一种谷类植物)和杨树叶混在一起做成食物吃。于是有了驩头国(汉朝人对挨饿深有感触,似乎是在说,建立国家的基础是粮食呀。挨饿,对今日年轻人来说非常遥远,但五十岁以上的人,大都还有深刻印象,什么树叶、草根、树皮、甚至泥土,都成为饥民的食物。我隐若感觉到,饥饿的魔鬼已经嫉妒人类,睁开眼,对人类虎视眈眈了)。
帝尧、帝喾、帝舜(都是远古的天子)都埋葬在岳山。那里有文贝、离俞、鹞鹰、老鹰、贾(乌鸦)、延维(两头蛇)、视肉怪兽、熊、罴、老虎、豹子;还有朱木树。这种树是红色的枝干、青色的花朵、黑色的果实(之前已有类似的介绍)。那里有一座山叫申山。
在大荒之中,有一座山叫天台山,海水从南边流进这座山的脚下。
在东海之外,甘水之间,有一个国家叫羲和国。那里有个女子叫羲和,正在甘渊给太阳洗澡(从东山经的记载加以发挥)。羲和是帝俊的妻子,生了十个太阳(汉朝人的想象力真是惊人。这分明是母亲给婴儿讲故事的语气)。
有一座山叫盖犹山,山上生长着很多甘柤树。这种树的枝条和茎干都是红色的,叶子黄色,花朵白色,果实黑色。(山经有很多类似的记载。)
在山的东边还生长着许多甘华树,这种树枝条和茎干都是红色,叶子黄色。那里还有很多青色马。有一匹红色马,叫三骓。那里还有视肉怪兽(不知为何物,像是用来吓唬那些不听话的孩子的)。
有一种十分矮小的人,叫菌人(像小蘑菇一样,正合小孩的心理)。
有一座山叫南类山。那里有遗玉、青色马、三骓马、视肉怪兽、甘华树。各种各样的农作物都集中在那里生长(这些都反映汉朝人对温饱、健康的向往)。
(各位朋友,不瞒大家说,我是个很幼稚的人。我曾经找来当今市面上出售的各种少儿读物,认真仔细地阅读。但发觉得不到快乐的感受,反而痛苦了一阵子。看来还是读大荒经,比较开心一些。)
下面继续说汉朝的故事。
历史惊人的相似,多年之后,太子刘彻继承了皇位。他和堂叔刘恭一样,并不像他们的父亲那样,老老实实做一个听话的小皇帝,而是很有自己的主见,因此,他与掌握着朝政大权的祖母窦太后产生严重的冲突。
不过,刘彻比刘恭幸运,窦太后虽然专制,掌握着朝政大权,但她的心眼并不坏,不是为了弄权而实行专制的人。
窦太后出身贫寒,没有显赫的家庭背景,早年因饥荒,家人失散。因为聪明漂亮,被选入皇宫,成为刘邦在位时期的一个小宫女。刘邦死后,她被遣散,分配到刘恒的封国,做了刘恒的妃子。
她当上皇后之后,依然记得基层人民的疾苦,很怜悯天下百姓的艰难处境,十分喜欢黄帝和老子的学说,极力主张无为而治,宽政待民。
在她当皇后和太后的四十多年里,社会政治经济保持稳定发展,汉朝人口大幅增加五倍,达到五千万,各郡县的仓库都出现粮食爆满的现象。百姓挨饿的日子一去不复返。
差不多半个世纪啊!汉朝中国才恢复了元气。看看今日社会,也差不多了吧!我研究过各个历史时期,每个朝代人口增长的最大数,就是五倍左右。新中国推行计划生育,人口增长了4倍。我想,这就是最大数了。即使放开计划生育政策,中国人口也不会超过16亿的。自然的规律,无法违背。以为中国人口可以达到30亿,而刻意推高房地产价,必然令整个社会遭殃。
汉景帝在位期间,由于社会财富大幅增加,社会上开始出现等级分化的现象,儒家推崇的仁义礼仪思想受到人们的重视。
历史总是不断地重复着。如今要求复儒的呼声也很高。儒家逐渐兴盛,是不可回避的事实。但是,如果不是恢复春秋时期的儒家,而是传承满清时期留下来的儒家,不仅不是中国复兴的希望,反而是中国劫难的开始。望有识之士明鉴!
再说窦太后。虽然当时社会上复儒的呼声不断高涨,但她并不希望改变一贯以来的节俭作风和宽民政策。
一次,她召见儒学大博士辕固生,问他对《老子》一书的看法。辕固生随口回答:“不过是一部平常人家读的书,没有什么大道理。”窦太后听后大怒,下令他到猪圈里与猪搏斗(真是仁慈的女人呀)。
辕固生的失语,其实没有那么大不了,但在皇室和朝廷里,人人都畏惧窦太后的威严,没有人敢为他说情。
这时,还是太子的刘彻却对他产生了同情心,见他一介书生,十分文弱,恐怕敌不过那头大猪,于是投进一把匕首,使辕固生得以把猪刺死,逃过大难。
有趣的是,虽然窦太后喜欢黄老学说,但皇帝刘启却为太子刘彻选了一位著名的儒家学者做他的老师。这就是卫绾。刘彻继承皇位之后,卫绾成为宰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