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敌疲我打”,这个机会可不能放过,我开始慢慢发力,制造出努力想从右边突围的假象。米勒正伸着腿呢,一下没按住,差点被我翻了出来。腿也不伸了,赶紧调整重心身体,一头向右压来--这小子一定不知道中国话里有个词儿叫做“泰山压顶”,看样子他就想把我压死在企图突围的右边。只可惜,我使了一招连中国小孩都知道的“声东击西”。
就在他全力压上的时候,我趁此机会借力猛地向左一使劲,半边身子翻了过来,同时,我松开抓住他胳膊的左手,猛地向后打去,一个肘击正砸在米勒的软肋上。
神奇的功夫(1)
32 神奇的功夫
胜利在望的时候,我倒真不是存心砸米勒--这是个格斗意识的问题。我的马其顿学生们在训练场上打起来都特别“老实”,一板一眼,你一拳我一脚,你说是规矩也好,拘谨也好,反正就是脑袋方,转不过弯来,你不给我来一拳,我就不好意思回你一脚,格斗之中,居然颇有君子之风。
而我们在国内练习的格斗术,培养的则完全是另一种意识--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想尽一切办法,找寻一切机会打击对手。哪怕是被击中了,在失衡摔倒的一瞬间,也会条件反射地扑向对手打上一拳,或是干脆把他也一起扑倒在地。而这一点,也正是我在半年的教学中,不断地向这群脑子没跟上身体条件的马其顿特种兵们所极力灌输的。
再回头说被我“条件反射”砸了一下的米勒,肋下遭重击,疼得手就松了。我几乎没费什么劲,右手抓住他勒我脖子那只手的指头,只顺势一掰,脑袋一缩就摆脱了出来。
米勒面红耳赤,捂着软肋爬起来了,傻愣愣地站着,不说话。
我被他锁得头昏脑涨,呼吸困难,大口地呼吸着新鲜空气,过了几秒钟才缓了过来,此时,围观的学员们的喝彩声已经响成一片。
米勒走过来了,磕磕巴巴地用英语说道:“Master Guo, Great! Great!”
我笑笑,挥手示意他归队。随后叫过来马丁和张宇,给大家翻译:“刚才我挣脱米勒的绞锁,用的是最笨的一种办法,就是和他比力气,他的力气比我大得多,可我的爆发力比较好,所以才挣脱了。其实还有一种更简单的方法,那就是在遭遇敌人的锁喉时,双手掰住敌人的一根手指,最好是小指,因为敌人手指的力量再大也不可能比你两只胳膊的力气大,抓住敌人的手指使劲向后掰,敌人肯定会很痛,自然就会松开了。”
看学生们听得似懂非懂,也不知道是不是翻译不清楚的缘故,我决定亲自示范一下。
“米勒!”我把我惯用的示范对象叫出了队列,“如果你面对的对手比你高大,比你强壮--bigger and stronger--你怎么打败他?”
米勒听完我这通话,斜眯着眼摇头,这身高两米的家伙意思很明显:不会有比我高大的对手了。
“假如,我是说假如--for example--笨蛋!”
米勒还是微笑着摇头,一脸不以为然。
“气死了!”我无奈地摇头,“马丁,你出来!”
马丁是我的“心腹翻译官”,这回也出马了。我指着米勒对他说:“马丁,你能打败他么?”
马丁为难地看了米勒一眼,摇摇头。
“你们谁能?”我朝着队伍喊了一声,“Who can?”(谁能?)
有人笑,有人小声起哄,但是没有人站出来自告奋勇。
“很好!”我扭头朝向马丁,抓起他的两只胳膊搭在米勒的一只胳膊上,“那现在呢?He a try!”(试一试!)
马丁眉毛一扬,似乎颇有心得,但是手上却没有使劲,还在等我接着往下说。
我又抓起他的一只手握住米勒的手腕,另一只手握住了米勒的手指:“现在呢?”
马丁哈哈大笑起来,米勒也明白了是怎么回事,趁着马丁还没用力,迅速抽回了手指:“Oh! No!”(哦,不!)
大家都明白过来,都开始笑。
我解释说:“在中国传统武术里,并没有绝对的‘强’和‘弱’的概念,中国人有一句话,一个很小的重量--例如‘四两,可以胜过千斤’,只要用力的方式正确,就可以以少胜多,以小搏大,以弱胜强。”我一边说,一边抓过了倒霉的米勒,抓住他的手掌,两手一齐用力,朝内轻轻一掰他的手腕。
神奇的功夫(2)
这是一个常见的擒拿动作--米勒立刻龇牙咧嘴地蹲下了。
台下再次忍不住议论起来,看来效果不坏!
我又演示了几个典型的擒拿动作--这和巴西柔术里的针对大关节的“锁拿”并不相同,在现存的多数格斗术中,大部分都是带着拳套进行比赛的,双手的作用范围被严重低估,而这里恰恰是人体上最灵巧的部位,在格斗中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
我挥舞着两只巴掌,用手语配合简单的英语,大声告诉他们:“Liberation! Your hands!”(这对于你们的双手,是一种解放!)
徒弟们一边看着自己的手,一边小声议论起来,并笑。
“Martin!”我看了一眼马丁,“What make you laugh?”(马丁,你们笑什么?)
马丁看着我,笑着嘀咕了几句,张宇凑上来了:“这群小子说咱们‘PEOPLE’S LIBERATION ARMY’(解放军)的‘LIBERATION’(解放),到这儿就把他们的双手给解放了!”
哈,这群小子反应还不慢么!
台下此时已乱成了一锅粥,徒弟们显然是有些按捺不住,跃跃欲试,到了后来干脆自发开始了对练,一个个玩得兴趣浓厚,陪练者被掰扯得龇牙咧嘴,施术者眉开眼笑,看见效果不赖,颇有点“得矣,得矣”的意思。
这点道理并不算难,徒弟们似乎很快就领悟了中国功夫的奥妙,纷纷点头,一个个学艺有成的样子。中国有个传统笑话,说小孩学写字,“一”就是一横,“二”就是两横,“三”就是三横,从此“得矣得矣”,自以为学成,结果最后写个“万”字,在家里画一天横杠……
这里的关窍并不简单,甚至有些复杂,我没法一次性地向徒弟们说清楚。每一个动作都需要大量的练习,光耍嘴皮子是不灵的,而且光听我说也没用。
该徒弟们在练习中摸索的,就得让他们在练习中摸索。毛主席说,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另外一个让我头疼的问题是,这群家伙他们的力气个个都比我大,再掌握了相应的技巧,如果再有类似的“挑战”的话,吃亏的那就是我了。而这些学员们的德行我也很清楚,一个个学会点东西就会显摆,想找人较量一下,而他们较量的首选对象就是我。
作为教员,我得对自己教学的内容烂熟于心,每一个动作的变化都得随时能拿得出来,否则很难能应付学员们的提问--
刚开课的一段,这群家伙的提问方式很有意思。往往是我在前面比画着,队伍中就有一个大汉打个招呼,跑出来,顺着我刚刚讲的动作发散思维创造出一个他认为挺不错的“绝招”来,一把“制住”我,然后得意扬扬地问:“How?”(现在你怎么办?)
我当然知道“How”,武术里没有无敌的绝招,每一种看似厉害的技术动作,一般都设有多种实战应对方案。这里除了人体解剖学、力学之外,还有很大成分的“随机应变”,甚至心理学的因素在里边。我开始“声东击西”地挣开米勒的“绞索”,不就是一个最简单的心理学战术的运用么?
但是我也得时时小心,这群家伙的身体素质各个比我好,而且脸皮很厚,没啥抹不开面子的,“欺师灭祖”起来那可是非常的“好意思”。我如果没有两手压箱底的,遇到挑战会死得非常难看。
其实也不能怪我不倾囊相授,中国人有句话,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招式并不难,照猫画虎就是了,效果也是狗熊掰苞米,今天学明天忘,真正良好的教学是针对每个徒弟不同的身体条件和技术水平,采取启发式教学,在共同的策略思想下,教他们学会不同的、适应自身条件的格斗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