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证券公司主要的业务分为四类,自营,资产管理,经纪,投行。自营和资产管理部门现有的业务主要是股票投资,区别是一个是用自己的钱,一个是用投资者的钱,目前有的券商,比如中信,已经有股权投资,直接投资的部门。投行是负责将企业变成上市公司的部门,大量人员是跑企业,拉项目,然后做方案,直到企业成功上市,承销费用是主要的收入,比如股改等业务的收入非常菲薄。
投行实际上是一个非常没有技术含量的部门,所谓保荐人考试也并不难,难的是必须签到一个项目,意味着一个企业会把上市的巨大利益与你个人关联起来,这背后一定是有同样巨大的利益交换,作为新人来说,显然是没有对价资本的。所以,在这个行业里,同样存在着分配不公平的现象,我称之为“管理层溢价”,即从事管理工作的少数有保荐资格的人,垄断着这个行业里的巨额利益,而下面是众多如蝼蚁般奔波的员工享受着远低于保荐人的工资水平,而且市场化程度越高的企业,差距越大,本质上,这些人和经纪并无分别,不过这个事情更狭小,因此,人员的数量更少,从业人员素质相对高一些。中国的大型央企上市基本结束后,这个领域的竞争将迅速白热化和零售化,目前中金公司的变化可见一斑。
投行业的问题和经纪,投资一样,本质上趋同,因为我们国家的资本市场很简单,而且官僚化严重,各地证监局与地方政府的势力纠缠割据,证监会更是官僚化严重,市场化的创新阻力重重,新的业务品种数量和质量都很少,券商只能在同质竞争中互相倾轧。
由于投行拼到最后,还是拼人拼关系,拼智慧的少,因此,投行与经纪的业务割裂也就成为了现实,大家各自发财,互不买帐,在股权分置改革中,也经常出现过内部分赃不均互相拆台的情况。
证券公司是一个非常封闭的,非市场化的行业,由于暴利,能够进入这个行业的大部分都是互相关联的利益团体在近亲繁殖,其领导阶层主要来自证监会、人民银行、政府等这个领导阶层本身就是官僚阶层的,这些官僚阶层又牵连出更复杂的体系,阻碍了行业内外的人才流动。总有人问我,要怎么进入证券公司,好象这里的人都那么厉害,其实,在这里和所有垄断企业一样,充满了利益团体的关系纠缠。而破除这种利益的唯一方法就是行业的开放,竞争的引入,以及客户的零售化将导致管理的扁平,领导的草根化。证券行业的现状不是一日能够改变,旧的官僚阶层长期占据着资源和信息的优势,但互联网正以不可阻挡的力量去摧毁这一切优势,以及优势所带来的,分配上的巨大不公平。
这一切,都已经从经纪业务开始。。。。。。
(一)经纪业务的本质是什么
经纪的本质是中介,是买卖之间的桥梁,在中国的市场条件下,由于买卖双方都是直接参与交易所的竞价,而券通过结算公司统一结算,钱通过存管银行直接存管,在交易方面券商无法创新,被被禁止创新,只有交易通道的作用而已,中介的作用被简化为通道,附着的价值就非常有限,这也是佣金价格战的本质原因。
经纪商本应通过差异化的服务来收取差异化的手续费,但差异化的服务又在哪里呢。由于交易体制一样,那么交易方面速度的差异主要来自于通信设备和交易软件,但我国的证券公司目前尚无一家拥有独立开发交易软件的能力,导致全国前20名甚至30名的证券公司不仅后台系统高度趋同,连交易软件也是一模一样,根本没有实质区别。
然后是资讯信息,且不说我国证券公司卖方研究力量的薄弱,就是市场上种类繁多的资讯信息,一个能够熟练上网的投资者很方面的就在各大论坛上找到他想找到的信息,资讯的趋同显然也不是差异化的原因。
最后是市场营销方面,本来证券营业部的存在是为了客户交易,但随着网上交易的普及,证券营业部的交易功能消失,营业部越来越变成一个销售的据点,通过佣金的竞争,本应实现优胜劣汰,和行业资源的重新分配,但实际上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中国证监会通过行政手段扼杀竞争,连远程开户这种最基本的客户服务手段都要取缔呢。一个主要的原因是那些落后的证券公司往往是地方或者中央一些既得利益集团融资的平台,国家宁可稀释全国人民的实际购买力,注入资金去挽救这些垃圾公司。结果是整个行业创新和发展的速度被降低,这和中国移动能够常年的,大规模的使用落后技术是一个道理。
目前经纪业务的行业现状就是没有壁垒,没有实质改善客户体验的产品和服务,唯一的进化的有部分市场化程度高的证券公司开始在销售团队上改善管理,正是这种改变,必将导致一个新的时代来临——经纪业务开始进入平民时代,并将迎来草根的革命。
(一)变革前夜:大鹏乱像和富友起义
大鹏证券的衰败显得有些戏剧性,因严重资不抵债,2006年1月24日,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宣告,大鹏证券有限责任公司破产还债。该公司成为国内首例通过司法程序破产的券商。
大鹏证券是一家以市场化、创新精神称誉于市场的证券公司,自2001年以来,大鹏就一直处于变革之中,推行金融控股的架构,设立大鹏控股,推行员工持股,实行战略转型,定位为金融产品销售,将营业部转型,塑造成为一个FC(投资顾问)训练平台和金融产品的销售终端等等。大鹏证券似乎是在领风气之先,不断向市场抛出一个有一个新鲜时髦的概念,但概念的浮华下面,是每一个新的概念都没有能够为企业带来市场份额的持续上升和利润的改变,每个措施都匆匆上马,又匆匆下马,大鹏的董事长徐卫国曾聘请摩根士丹利的前任北京首代汪潮涌作为大鹏国际的CEO,也曾以上百万元的年薪聘请郎咸平作为大鹏证券研究所所长,但这些举措成效甚微,不久便以各种原因而终止。员工不知所措,管理层矛盾重重,急功近利之下,大鹏证券毫无悬念的毁于巨额亏损的资产管理之下。大鹏证券是最早提出FC这种西方式的经纪人概念的,但这种经纪人模式既无吸引力的分配体系吸引经纪人,又无实质性的服务吸引客户,最后变成了一场自娱自乐的闹剧。
相比大鹏的混乱,富友留给证券经纪行业的思考更多一些。富友证券原为开封证券,1999年增资扩股后总部迁址上海,属于经纪类证券公司, 2001年9月更名为富友证券。2002年年中,周正毅旗下的农凯系公司开始进驻富友证券。2003年,富友证券违规将客户托管的债券套现炒股,股票被套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2003年6月,由于存在经营巨大风险,富友证券所属证券营业部、证券服务部、证券交易结算中心及证券经纪相关的业务就被中信证券托管。因涉嫌挪用公司资金,富友证券董事长毛和平随后被司法机关正式逮捕。
在周正毅通过直接挪用保证金以及国债回购套走保证金之前,富友通过保留万三的佣金,将手续费的定价权完全交给经纪人,并收取场地管理费的方式,大力发展经纪人团队,其市场份额直线上升,在短期之内,产生了巨大的市场影响,富友的倒下与其经纪业务毫无关系,富友对通道的定价到底意义在哪里?是不是具有长期推广的意义?
富友显然是赚钱的,但他赚的钱显然没有经纪人多,实际上,大多数经纪人会想方设法顶住客户的手续费率,否则经纪人的工作就毫无意义了,由于万三的收入太低,富友只能保证基本的通道服务,那么客户对于资讯和交易的需求能够得到满足吗?事实证明了,富友的这一套方法,时至今日,仍然是有效的。
富友的变革真正触动了很多人产生了独立经纪人,独立经纪行的设想,希望通过经纪人外购的服务留住客户,从而经纪人拥有了选择券商的主动权。这种设想至今没有成功的案例子,(尽管有人尝试),而新的《证券公司监督管理条例》更是明文规定了经纪人只能服务于一家证券公司:“证券经纪人只能接受一家证券公司的委托,进行客户招揽、客户服务等活动。”这一条规定是完全从证券公司角度出发,基本否定了原来大家设想的独立经纪人和独立经纪行存在的法律基础。经纪人必须依附于证券公司品牌而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