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看书自学。在经历上述那些投资过程后,我发现自己本身根本不具有成功投资者的素质,于是暗下决心要加倍学习。

那时不似现在,没有互联网,证券类的图书也很少见。所幸散户大厅里遇到一位大姐手里有一本台湾著名证券分析专家张龄松的《股票操作学》,于是就借来狂读。兴趣真是最好的老师,那本书借来后我是夜以继日地读,甚至是通宵达旦,也根本感觉不到疲劳。

记得那应该是一本4、5百页的书,我只用了一个周的时间就全部读完,而且绝大多数的内容都能记住。除喜欢书里的技术讲座外,其开场白《希望》也给了我特别深刻的印象,那里面说人生总是充满希望,而股价也是对公司业绩未来预期的反应。书的后面对台湾股市的走势回顾也让我印象颇深,知道中国人好赌,因而股市波动巨大,换手率奇高,能从书中的描述中深切感受到大牛市时的喧嚣与大熊市的沉闷。

最后,还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作者对股市的热爱。总之那本书是我学习技术分析的入门之作,从中受益匪浅。

参加学习班。

95年冬天的时候,在散户大厅有看到有股票学习班在招收学员,因感觉自己知识不够,就报名了,具体报名费是多少现在已记不清,大概在2、3百元之间,学习时间好像是一个月,晚上学习。给我们讲课的老师那时大概40多岁,肥肥胖胖,很福态,江湖上传说是我们这个城市的杨百万。老师的经历说起来也比较传奇,他是偶然接触到股票,因为喜欢就向单位请长假去了上海,参加了学习班经过相对系统的学习后开始操作在当时看来是很大的资金,尤其是在原始股上发了财。

我们班当时报名学习的人有散户,也有大户,大概有3、4十人的样子。记得第一次上课,老师就讲,你们要好好学习,因为学者多于牛毛,成者凤毛麟角,这是一般规律,我敢说你们将来功成名就者寥寥无几,但每个人要争取成为寥寥无几中那一个,我当时就暗暗下决心要当凤毛和麟角。因为老师有实战经验,白天又跟着老师在大户室看盘,所以进步很快,老师对96年的行情特别看好,因为他预测到要降息,而他当时在上海学习的结业论文就是关于降息与股市波动关系研究,跟着老师我们抓住了96年的行情,买了中国嘉陵(600877),那时没有家庭轿车的说法,但摩托车很时髦,包括济南轻骑在内的摩托车行业上市公司基本都是绩优股,中国嘉陵在96年推出了10转增10的方案,让我们在这只股票上的盈利应该超过80%。

记得当时老师还用自家的电话个上市公司打过电话了解公司经营情况,那时没有手机,电话费奇贵,老师用自家电话为大家服务,也属难能可贵。

参加那个学习班最大的收获,还属认识了一位在券商的朋友,他在券商的研究部工作。这位朋友我们到现在一直来往,我很珍惜这段友谊。

认识这位朋友后,有时我会到他的办公室里去跟他聊聊股票,其中一次一位报社的财经记者来这家证券公司办事,最后到这位朋友的办公室咨询股票的事情,他把他的每一只股票打出来让我们给看看,朋友和我自然要点评一番,也许是他觉得我的点评有那么一点水平,于是提出来让我每周五在报纸上写一篇关于股市和个股的文章,我当然乐于接受,于是从此开始在报纸上发表文章,并由此开始了新的职业生涯,这已经是96年的事了。

之三,大户室辛酸事。

有钱就是好。在散户大厅,要下单还要花钱买单子,填好后从柜台上递给工作人员,有时要排队等待,甚至会耽误行情。

而要了解信息,还要到报纸张贴栏上去看,可能会有很多人挤在一起。但在大户室就不一样了,除下单方便外,还人手一台电脑,可以随时分析行情,中午还有免费午餐提供。那时每天晚上要在坐标纸上画K线图,因此需要参数。

这样我不得不每天收盘后找电脑抄数据,有时会跑到大户室里去,为此遭遇过不少的来自大户和工作人员的白眼,甚至有一次被人赶了出去。后来跟着老师在一家营业部的大户室,到午饭时间人家都有券商提供的午饭,而自己却要出去买饭,那种感觉不好受。总之那时很羡慕那些在大户室里的有钱人。

95其它事之四,严冬。

05年的冬天,对于股市而言,是真正意义上的严冬,上证指数从1052一气跌到512,跌去了一半,那时还是T+0交易,那些频繁参与交易的股民,损失远不止一半。春节以前,大户室里一个老师以前的留着胡子的学生,来跟老师告别,说要清户,再也不动股票了,算下来赔了两套房子的钱。

老师说这是黎明前的黑暗,他说不管是什么了,走就走了。还有一个搞汽车运输的,以前家里养了4辆车,后来看炒股票来钱快,就把车卖了来炒股票,结果到这个冬天亏到只剩一辆车的钱了,还好他比较有数,无论如何也要把最后养家糊口的钱保住,于是撤出资金,重买了辆车去干老本行去了。这是我在那年冬天亲眼看到的令人压抑的景象。

之五,师友。

在以前的帖子里我说过初入股市时我有幸遇到过3位好老师,今天说说这位亦师亦友的老师。之所以称之为师友,是因为他始终给我特别亲切的印象,尽管年龄比我大概大15岁,但总是很亲切的喊我的名字里的后两个字,就象在家族中叔辈招呼晚辈。

那时大盘波动剧烈,听听他的分析心里总会踏实一些。师友也是在一家事业单位上班,而且我们的单位离得很近,收市后我们经常一起边走边聊,也是在边走边聊中,让我悟到不少的东西。师友是一位十分活跃、幽默而专心致志的人,长于技术分析,最擅长数浪,一旦他出现在大厅,常常要高谈阔论,而前面总会聚集一堆的听众,在那个时代,他几乎就是那个散户大厅里的精神领袖。

师友总是毫无保留地谈论自己的分析,看得出也是十分乐于这样做,分析与演讲对师友而言几乎就是一种享受。师友这么多年的股海沉浮好像没赚多少钱,但他一定是从中体会到了做股票的乐趣,热爱炒股而感觉其乐无穷,师友从中收获的,可能更多是精神财富。有一件事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其中有一次,我跟师友在楼上看到开户的人排起了长队,我说开户的人可真多,师友道:这都是来捐款的。

师友说话既幽默,又一语中的。

之六,东方电机故事。

中国的新股发行制度一直在探索和变革中进行,1995年时尝试过竞价发行、现金申购等等方式,在东方电机(600875,现在叫东方电气)发行时,采用了每个账户申购100股的办法,那时发行时只要能填上单子,就可获配100股,每股发行价4.1元,而上市一开盘就12.98元,最高18元,当日收盘16.91元。因此只要获配,就可稳赚1000多元。

我记得当时申购时特别拥挤,我是用手紧紧把着柜台玻璃的下边,才没被挤出去,最终获得100股,后来开盘不久就卖出,赚了1000多元。

在东方电机发行之前,我没事在大厅里逛的时候,看到过一班班的大学生由班长带队来开户,后来知道那是一位大学老师出钱组织学生来开户的,这位老师后来在一级市场上赚了上亿的钱,2001时又买了大片的地,赚得盆满钵满。实在应该佩服人家的眼光。

之七,四药股份。

大概在95年10月-11月间,我买过四药股份(600849,现在叫上海医药),价位应该在8-9元之间。那时的流通盘只有1500万股,属于小盘股。

我记得买过后进行过一次配股,而且有转配,因为总数不多,就把转配股也买下了,那是我唯一买过的转配股。后来把能流通的部分都卖了,转配股不能流通,只得留下。98年市场流行重组,四药股份实施了增发方案,集团借机上市,并改名上海医药。

一个老理财师的经历与感悟》小说在线阅读_第5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wlwbd88so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一个老理财师的经历与感悟第5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