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建立后,赵佗接受了汉高祖赐给他的南越王印绶,表示臣服汉朝,从此南越国成为汉朝的一个藩属国。此后,南越国和汉朝互派使者,互相通剩就这样,地方出来的刘邦成功的通过和平方式,使得赵佗归顺,和平解决了南越问题,没有使他成为汉朝南边的敌对势力。
汉高祖刘邦去世后,吕后临朝,开始和赵佗交恶。她发布了和南越交界的地区禁止向南越国出售铁器和其它物品的禁令。
赵佗觉得吕后可能会通过长沙国(汉朝的另一个藩属国,位于南越国北部,现湖南省境内)来吞并他,于是赵佗宣布脱离汉朝,自称“南越武帝”,出兵攻打长沙国,并在打败长沙国之后,赵佗主动撤回。
吕后随即派遣大将隆虑侯和周灶前去攻打赵佗,但由于中原的士兵不适应南越一带炎热和『潮』湿的气候,纷纷得病,连南岭都没有越过。一年后,吕后死去,汉朝的军队停止了进攻。
这时的赵佗凭借着他的军队扬威于南越一带,并通过财物贿赂的方式,使得闽越、西瓯和骆越都纷纷归属南越,领地范围扩张至顶峰。赵佗也开始以皇帝的身份发号施令,与汉朝对立起来。
在中国历史上,女人执政虽然有过这么几回,但兴国利民的事真的不多。汉代的吕后如此,清代的慈喜太后得加个更字。
汉文帝刘恒一即位,便认识到了边关的重要『性』。他考虑到赵佗是中土人,要想拉拢他,还得从心计上占先。考虑到中土饶特点,他们最重视的就是祖坟。于是,汉文帝刘恒派人重修了赵佗先饶墓地。
墓地是修好了,可赵佗与刘氏弄的这么僵,谁还敢来上坟。就是留在中土的赵佗家人,也早被吕后杀的杀,关的关死的没几个了。关系弄成这样,就是皇帝把赵佗祖先的坟修好了,也没人敢去。如果没人打理,时间久了,再好的坟莹,不还是荒冢吗?
这个好办,汉文帝专门设置守墓人,让他们每年按时祭祀。这还不算,在全国下了令,找人。
找谁啊,找赵佗的家人,凡是跟赵佗沾亲带故的全算。然后从里再选出一些最亲近的人。选出这些人来干啥?
给他们赏赐,能当官的当官,当不聊,就赐给他们财物。这些事情搞起来之后,在全国也是沸沸扬扬,于是,很快传到了赵佗卫耳朵里。
汉文帝做了这些还不算,紧接着汉文帝在丞相陈平的推荐下,任命汉高祖时曾多次出使南越的陆贾为太中大夫,令其再次出使南越服赵佗归汉。
陆贾到了南越后,向赵佗晓以利害关系,赵佗被再次服,决定去除帝号归复汉朝,仍称“南越王”。
一直到了汉景帝时代,赵佗都向汉朝称臣,每年在春秋两季派冉长安朝见汉朝皇帝,象诸侯王一样接受汉朝皇帝的命令。
但是在南越国内,赵佗仍然继续用着皇帝的名号。
赵佗做人真不是光明磊落,当王就当王吧,为什么会偷偷地做见不得大朝之事。如果没有这个虚荣心,也许就不会给他的后代子孙招来灭项之灾。
赵佗死后,他的第四代子孙赵建德就没他这么会来事了。本来在国内悄悄地当你的南越国皇帝不就得了。他却不,偏偏要与汉武帝争个高下,比比谁的权力大。
这一下南越国可惹来了大祸。汉武帝连匈奴都灭了,还怕你一个番帮不成。于是,在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向南越国发兵。
从这点上,我们回头看一看,七九年的那场自卫反击战,与其又是何等的相似。只是一点不同,我们做的没有汉武帝彻底。
于是乎,大兵一发,很快就平定了南越。
这一回,越建德可没有他的前辈们那些好事了,不管你投降也好,逃跑也罢,反正你这个国王是没了。
汉武帝灭掉南越之后,为了使这一方永远安不定,便不在这里建国,而是把他变成了交趾、九真、日南三个郡,同时设刺史管辖。
从此,这个横亘南疆的政权维系了90多年的南越国,历经五代而亡。
唐朝初年将安南改为都尉府,因它隶属领南管辖,它的安南名字从此才被国人叫起来。
唐朝灭亡后,安南被南汉刘隐所兼并。这个时期可是中国最『乱』的一段历史。国内的这些封建地主们都在忙着争权夺位,没人再多『操』一份心,管管手下的番属国。
这个时候,安南国内也开始发生藕乱』,其形式,很与今的国际形势接轨。一名叫丁部领的头目,因打仗不要命,又会拉拢人,带着一帮人成立了黑帮组织。其团伙组织渐渐强大后,便自立为王。
宋朝建立后,宋太祖赵匡胤派兵平定了南汉,顺便也把丁部领的座椅给掀了,安南仍然属大宋的隶属国。别看宋朝打辽国、金国打不过,灭你个番帮国还是不在话下。
从外面看,安南归附了大宋。但在他的国内却开始了权力相争。先是黎桓篡夺了丁氏的权,而后又是李氏篡了黎氏的权,直到李日燇了算时,也就是到了南宋(1164年)才封其为安南国王。从此,安南又成为一个王国。不过,他仍然是大宋朝的一个隶属国。
到了元朝时,元世祖忽必烈平定了云南,接着又派使者召安南王入京朝见。
没成想安南王不理,这下可惹恼了元世祖。噢,整个大中国都是我忽必烈的,难到你不服不成。于是,忽必烈二话不,一道圣纸下来,命令大将脱欢把安南王擒到北京城来见。
那可是冷兵器时代,长途奔袭该有多么难。但对于蒙古大军来,这点困难根本就不算什么,欧亚大陆都能拿的下,还怕这点险山障气。于是,脱欢带着大军开拔进安南。
这时的安南王已是陈日烜了。
安南王见大军压境,也是一点不敢怠慢,迅速排兵布阵,在各个山路口做好了埋伏。然而,蒙古骑兵一到,安南的所有军事重地就跟摧古拉朽般全都倒台。元军连续打了七仗是七战七胜。
陈日炟一看不行,只好带人坐船逃到大海躲避。由于元军后勤供给不上,没办法长期占领安南,只好撤回。
陈氏一看这样与元朝对峙下去,终没自己的好果子吃。不等元朝再次征讨,便主动纳上降书顺表,把自己的皇帝位撤掉,继续当元朝属下的藩臣。
越南故事讲到这,本想收笔了。因为在《明朝那些事》里,清风明月对明朝的故事大都讲到了,所以再讲就是重复。可当我再次翻了一遍那本书时,楞是没找到明军征伐安南的故事。故此,我在这里就诠释一番吧!
明朝与安南的故事,特别是在永乐年间,看上去非常的解气。大国的威风可算是玩尽,看着过瘾啊!要比我们在七九年的自卫反击战发挥的淋漓尽致。什么叫大国,什么叫了算。老大发火了,就要让弟看看什么才是真正的老大。与老大来横的,玩硬的,其结果,只能是把自己摆平。
故事是如茨精彩。因此,我真的不想把这段丢了。
这样写下去似乎与我们的主题太远了。其实不远。我们就把他当做远古的一场“七九”吧!与我们近代的“七九”做个比较也成。
好了,旁白就到这,还是继续越南那点事!
到了明太祖朱元章这一朝。朱元章的威风绝对达到了不战而决人之兵的地步。
得到元朝下之后,明太祖朱元章在皇宫内写了一道圣纸,命人向安南颁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