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句古话叫做“穷山恶水多刁民”,为什么穷山恶水出刁民呢?大概是因为穷的缘故,穷则思变么,老张头就是这类的刁民,平日里,乡里乡亲的,为人热情好客,对谁都是笑呵呵的。一老本实的种地,看不出有什么不好。
但是在他的骨子里总有那么一些不安分,就想跳出这个山沟,膝下一个儿子一个闺女,家里穷,把儿子过继给别人了,长大后当兵出去了就没回来过,于是老爷子对外就是一个闺女。这个闺女,嫁给了县里的刘三胖子。老头身边没有人,但是就不愿离开这里。心里就是惦记着祖上传说下来的这份宝藏。
从年轻的时候就开始跟着自己的父亲找,老头到死都没找到,自己也找了一辈子了,可是还没有个头绪。不过几代人的心血也算是没白费。都多多少少的有那么一点线索。到了他这代,认定这宝藏的入口就在这山神庙的附近。
还是在二十多年前,在一个暴风雨的夜晚,老张头寄宿在这破庙里。外面大雨倾盆,庙内小雨连绵。好在正是壮年,勉强还能坚持,找到藏在庙里的野兔肉干,就着凉水总算没饿着。
雨一直不停的下,到了半夜总算小了一点。老张头把那杆老洋熥放在墙边,躲在墙角的草堆里犯困。忽然听到庙外传来了脚步声。老张头顿时一惊,这荒山野岭深更半夜的,哪里来的人呢?人马上也精神了。破庙有一面墙上有块坍塌的缺口,老张头很早就给那里用树枝给添堵上了,这回老张头把树枝给扒开,拿着猎『枪』,顺着缺口爬出了庙外,然后躲在缺口下偷偷往庙门方向看。
不一会,脚步声走到了庙门前,就听见一人说道:“老陶,咱们先到庙里休息休息吧。另外一人说好,然后就听见咣当一声,门被推开了。老张头看到两个身影闪进庙内,一个人从包里拿出一件东西,见他两手一错,顿时屋里亮了起来,那人手中举着一个白色小棍子,棍头竟然放出火苗。
书中代言,这人手中举着蜡烛,老张头一辈子在山里,当然不认识。蜡烛点着后,老张头看清了,庙内站着两个人,操着京城口音中等身材,平头,一身黑布卦。显得非常有精神。另外一个是个和尚,穿着僧衣。眉毛特重。双目如电,一看就不是普通的出家人。和尚操着山东口音。二人发现了老张头铺的草,于是走过去坐下,和尚说:“这里应该是猎人准备休息的地方。看来今晚咱哥俩就得在这将就了。”
俩人坐下来开始对话,奇怪的是,俩人说的话老张头是一句都没听懂。他哪里晓得,此二人就是闻名遐迩的两名江湖大盗,一位是燕子李三的师弟法慧和尚,另外一位是京城陶氏家族的三公子陶克家。
雨停了,老张头见二人没有走的意思,决定下山回家。刚走出十几步,又见远处树林中传来脚步声。毕竟老张头在深山里多年了,虽然脚步声很轻,但是老张头也听得一清二楚,忙蹲下身,躲在草丛中,不一会,脚步声由远及近,很快就从他身边不远处出现了几个身影。
老张头觉得特别的奇怪,他这辈子在山里住,从来没见过这么多的陌生人,而且竟然在这个雨后的夜晚同时出现在山神庙附近。
老张头躲在草丛里大气不敢喘一下。偷偷的看着。这些人很快就分别守在了山神庙周围,看来这些人是冲着庙里的两个人来的。
果然,山神庙里忽然就暗了下来,然后不一会就听见里面操着北京话的陶克家说话了:“窑外合字上的朋友,灯笼扯高点,兄弟是化锅的,不如大家碰个盘子,过过话。”(房外江湖好汉,眼睛睁大点,我们是过路要饭的,大家见面聊聊)
停顿了一会,外面的人说话了:“窑里的朋友,到个万吧?”(屋里的朋友,你先报个号)里面陶克家喊话了:京城拉挂子结义园子蔓,鲁地治巴上法下慧。兄弟过个万吧?”(京城保镖行陶姓,山东和尚法慧,兄弟你也报个号吧)
外面停顿了一会说:“奉天鹰爪孙弓长子蔓”(沈阳官府的姓张)里面京城陶克家说话了:“大路朝天各走半边,咱们井水不犯河水。兄弟是吃搁捻的,改日火穴大转,定当拜瓢。后会有期了。(咱俩就当谁都没见过谁,我是跑江湖的,改天赚钱了再来拜会。请便吧。)
这时候,庙外一人哈哈大笑说道:“老陶,吃臭还账,今天你是滑不了了,兄弟们念短吧,插了他。”(老陶,你盗墓的勾当犯了,今天别想跑了,兄弟们别说了,杀了他。)
老张头是一句都没听懂,就见两方对话过后,外面的人开始向山神庙方向包围。雨后的天空竟然乌云散尽。随不是满月,可是借着月光老张头仍然看清了,四周至少有二十多人,而且都拿着明晃晃的大刀。
忽然,就听庙门那边咣当一声,庙门开了半扇,从里面窜出两条黑影,外面的人忙都跑向那边。就在所有的人都跑向庙门的时候,老张头看到他跑出来的那个缺口,跳出来两个人影。还没等外面的人反应过来。就见两条人影白光一闪。外面的人早就倒下来两三个。
二人慌忙就往老张头躲着的方向跑。但是外面的人太多了,很快,涌上来几个人又再次把法慧和老陶给围住了。二人轮开膀子就跟这伙人打上了。
老张头哪见过这种场面啊,吓得手脚哆嗦,就在他刚要伸长脖子往外看的时候,突然“啪”的一声枪响。在这个深夜里,这一声枪响格外的脆。吓得那些人都呼喇一下蹲在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