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看这一段的历史年表,真是五花八门,国号把“东、南、西、北、前、后”都叫遍了。等到北方由北魏统一,东晋的末代皇帝也被迫禅位给权臣,宣告灭亡。

不过这个偏安的东晋寿命倒也长,一共苟延了103年。

西晋、东晋,史家习惯上合称“两晋”。这个两晋,在中国货币史上很特别,是唯一的一个没有铸造货币的朝代。

晋朝流行玄学之风,主流意识形态很虚无,士大夫也都荒诞不经。不铸钱,究竟是因为懒,还是国事纷乱顾不上,不清楚了,反正是给中国货币史留下了100多年的空白。

那老百姓用钱怎么办?有啊,就用前朝的老货币。

西晋因为继承的是曹魏,所以用的是魏国的五铢钱。到了东晋,因为地盘在当年的东吴一带,所以就用东吴旧钱。

东吴旧钱我们知道,大的特别大,一当千、一当五千的都有,重量起码在10多克以上。

东晋人也很幽默,把这种大钱叫做“比轮”——人人拿着车轮子去买东西!

国家虽然没铸钱,地方上却铸过一种五铢钱,是由一个叫沈充的人主持铸造的,民间都叫“沈郎钱”。

这沈充是何许人也,竟然能有权铸钱?

史书上说,这个沈充出身江南大族,“少习兵书”,有军事谋略,深得东晋权臣王敦的器重,被推荐做了官。沈充官职最高时做到了大都督,统率东吴一带的军事,跟周瑜差不多了。

他是在东晋建立的第三年铸的钱,民间把他铸的钱又叫做“小五铢”。这个钱质量很差,铜色发白(掺的锡太多),极薄极小,简直就是榆荚钱的翻版。

这个沈充后来的的结局,很有点搞笑。

沈充的老上级王敦,是历代显赫的士族豪门,有兵权,有地盘,位高震主,几次逼得皇帝没办法。后来王敦得了重病,朝廷就趁机发兵讨伐他,王敦也就索性扯旗造反,派人马进攻建康。逼得皇帝亲率六军抵抗。

沈充跟定了旧主子,在吴地起兵响应。

这还了得!朝廷大怒,出了悬赏:有斩沈充者,可赏“三千户侯”。

就在这关键时刻,王敦病死,造反军队立刻溃散。

沈充逃到老部下吴儒家里。吴儒假意收留他,把他诱骗到夹墙中关起来,笑说:“三千户侯到手了!”随后把沈充砍了脑袋。

两晋时期关于铸钱的事,就这一桩。

日期:2008-12-21 10:08

银子是在晋朝开始吃香的

我们已经知道,贝币的单位是“朋”;黄金的单位是“斤”(相当于现在的半斤)。可是自从有了铜钱后,还没有个单位可以称呼孔方兄。

古人一开始是叫“一个子儿”还是“一枚”,我还真是翻遍古籍也查不着。

老是没有货币单位是不行的,所以从晋代开始,铜钱就有了单位,小单位叫“文”,所谓“一文钱难倒英雄汉”是也!

大单位呢,叫“贯”。这个咱们大伙可能都熟,现代有个著名的昆曲剧目《十五贯》,故事取材于明代冯梦龙编辑的小说《醒世恒言》。

这十五贯,就是15大串钱。

那么“一贯”是多少?1000文。

看来,十五贯钱若由一个人背着,还是挺重的呢。

货币史发展到这个时候,就有点不建康了,有几个现象值得一说。

首先是私毁私铸,民间有一些豪强和不法分子,喜欢把钱毁了重新铸。这可不是为了增加GDP,而是有利可图。

这里又要普及一下铸造知识了。铜钱的主要材质,有红铜、青铜、黄铜、白铜等等。红铜是纯铜,青铜是铜锡铅合金,黄铜是铜锌合金,白铜是铜锡合金。

把好好的足值铜钱融化了,多掺进铅和锡,再缩小一点重新铸,钱就平白无故生出另外许多钱了。

这是明目张胆的掺假兑水。可是那时候没有质监局,没人管,三国时候的国家领导人刘备、孙权还带头铸不足值的钱。

如此一来,官钱的减重减值和民间的私铸,两下里就真成了“朋比为奸”。

铸劣钱有利可图,谁还傻乎乎地铸好钱?这就是货币领域里“劣币驱逐良币”的定律,据说发展到今天,这个定律已经在不少单位的用人机制里起作用了。

这样日子一久,劣钱必然充斥市场,没法再流通了,因为大家都不认。

于是官方只好出面整顿,一番整顿下来,扫除了一些劣币,腾出了一定的空间,于是民间私铸又见机而起,兴起新一轮的造假高丨潮丨。

劣币就这样生生不息,越整顿越厉害——这倒有点像现在某些地方的惩贪了,道理是一样的。

再一个现象是,两晋的君臣太懒散,只顾着用前朝的旧钱方便,可是那旧钱,一是有外流、损耗的,二是大款们存钱越来越多,国家老是不铸钱,货币供应量就会严重不足,流通领域怎么办?

这老百姓也有法子。

从晋朝时起,民间用钱有时候约定可以缺斤短两,学名叫做“短陌”,也就是不到一百文,可以当成一百文用。

第三个现象是,货币不够用,就学习三国,朝廷的赏赐和俸禄都不用钱,一律用布帛。发年薪时,大官小官都用车往家里运布匹。

两晋皇帝赏赐给臣下的布帛,一般数量都很惊人,动不动几千几万匹。权臣桓温一次就曾得赏30万匹。那时候谁家富、谁家贪,一眼就能看出来——他总得造个仓库来装这些布啊!

晋朝的西北地区和当时的北方政权更是彻底,连老百姓都不用钱,就用布匹。

好好的一段布,买粮食剪去一块儿,买肉剪去一块儿,基本就不能用于做衣服了。

这种浪费,连有的官员看了也心疼。北方政权后来也先后铸过铜钱,企图取代布帛,但是推广不开。

北方的“成汉”在汉兴年间(338—343年)就铸过“汉兴钱”,这是中国古代首次铸造的年号钱。这种钱很有意思,“汉兴”二字有直读、横读两种,直读的钱文是篆书,横读的钱文是隶书。

东晋所辖的南方,也有一些地区不用钱了,就用粮食代钱。

对于这些地区,当时被称为“用谷之地”。

还要说一下的是,过去在西汉的时候,黄金曾经是重要货币,一般作为赏赐或者大宗支付使用,用量很大。但在两晋时期,黄金在流通领域就不常见了。

这是因为社会上奢靡之风渐起,富豪人家都用金子来打造器物首饰,黄金在流通中的数量越来越少,后来在一些地区干脆就退出了货币序列。

黄金一减少,白银的地位便急剧上升。在两晋时期的典册上,经常会出现以白银来标明物价的情况。

白银虽然从春秋战国时起,就已进入货币序列,但早先的地位并不高。秦始皇还曾经规定过,白银只能作为器饰,不能作为货币使用。

到了晋代,货币大哥黄金悄然退市,小兄弟白银崭露头角的时候就到了!

白银大量进入日常流通之后,老百姓称银子,使用大单位的“斤”不太方便,以“两”为单位的就多了起来。

《十六国春秋》里就记载过,当时“一斗米值银半斤”、“一斤肉值银一两”。

这个时期的白银货币,形式上是银饼或者银铤(银片),都是需要称重量使用的,一块银子从几两到几十两不等。

至于后来,那白银的风光就更大了,在唐、宋、明、清都是主要货币,且是硬通货,国际上都认可。

从明朝的万历年间起,连外国的银元都前赴后继的到华夏来助威,那都是后话了!

当然,黄金再怎么说也是大哥,在内贸中虽然基本退休了,在外贸上人家外商还是挺欢迎。从东汉起,咱们老祖宗与大宛、大秦、安息、龟兹等国做贸易,进口马匹、珠宝、琉璃什么的,还是黄金大哥一人独大。

我们古代的货币历史,就像古希腊神话一样,也有所谓“青铜时代”、“黄金时代”、“白银时代”。

这几个时代一过,再往后,就该是“黑铁时代”了。

日期:2008-12-22 10:10

钱居然能小得像鹅眼睛

东晋结束,中国进入了南北朝时期。南北两地各有几个“朝”,走马灯似地换。

南朝的名称,还比较好记,就是宋、齐、梁、陈。

说钱——古人那些惊人的金融智慧》小说在线阅读_第17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北极豪客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说钱——古人那些惊人的金融智慧第17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