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哈尔滨二龙山之行——没有政治目的。(

2010年4月22日去哈尔滨下面的宾县出庭应诉,早上8点去给车换机油,随机找了一家外面挂着诚信经营的汽配店,看了一些机油,决定支持大庆地摊货——昆仑润滑油,分别指了几桶不同规格的润滑油问售货员,报价90——120元不等,于是选择了120元的。

不一会,车内润滑油被放干净,店老板回来,看到我选中的机油,说这个不好,要换一个,我马上在着急,问他好的多少钱,老板回答——好的90元,我惊讶,“我买的是120元的。”老板很生气,问女售货员怎么回事,女子马上狡辩说120元是美孚的,我拿错了。

我他妈的当时几乎是拿着机油到她鼻子前问的,怎么会搞错——这个臭娘们,小小年纪就学会中饱私囊,诅咒你找个老公没JJ。

加完机油,我开车汇合上当事人驱车开往哈尔滨。

早春的东北阳光很足,我在路上不断抽烟提神,但是依旧很困乏,当事人会开车,但是没有驾照,我不敢让他代替,于是勉强,但是中间还是小睡片刻,然后强打精神继续驾驶。

车在11点的时候拐入了哈尔滨绕城高速公路,这还是头一回走这条道,看着指示牌选择去往佳木斯方向,但是牌子太多,路标东拐西画,生怕走错道,同行的当事人也不熟悉,所以一路小心翼翼,结果走着走着,终于沉不住气了,因为看不到指示佳木斯方向的路牌了,都是一些不相干的路线,正好看见一辆挂着黑M牌照的货车停在路边,于是停车问路,司机是个中年农民,坐在大货车上,很疲惫,告诉我们走错路了,佳木斯方向应该反向行驶。我们一听赶紧奉若神明,但是因为高速路不能随便拐弯,而且没有路口,所以硬着头皮继续走,好容易到了一个路口,正要往下拐,却看见一个横穿马路的当地人,我觉得应该再问一下,结果答案和刚才的司机迥然不同,他让我们继续走,线路没错,而且热心的告诉我们过了前面一个隧道之后,就可以看见去佳木斯的高速公路了。

我不能确定——这种被所谓熟悉路的人东指西指疲于奔命的状况我经历了不止一次,很有中国特色的体会,但是当事人很兴奋,知道那个隧道。我一听那就只有继续开,结果10分钟之后,到了一个可以看见隧道的收费站,经过询问,线路确实正确,这个货车司机可以许配给早上哪个小娘们当老公了。

半个小时之后到了宾县,下午开庭,对方代理人不是律师,是个中年女法律工作者,拿着证据胡说八道,法官以及下面助听的人员频频点头,我方当事人忧心冲冲,我一看局势不妙,看来对方显然经过精心准备,于是在有所保留的提供证据之后,在法庭辩论阶段,慷慨陈词,将对方的缺点谬误驳斥的体无完肤,我方当事人脸上露出准备庆祝的喜悦。

对方代理人脸清一阵红一阵,在我说完之后,没有反驳——我也说的有所保留,没有太多人身攻击(有时候总控制不住自己,见到这类鱼目混珠的同行总爱旁敲侧击诋毁对方的业务能力),今天算给对方留了一点颜面。

开完庭,主审女法官主动找我私下谈话,要看对方关心的而我又没有提供的证据,我犹豫了一下,然后经过当事人同意,给她提供了两个不算重要的证据复印件,当她继续提出想看最主要的证据时,我开诚布公地告诉绿法官——因为我方当事人顾虑对方有亲属在你们法院,所以这个主要证据我们暂时拒绝提供。法官当然明白我们留一手的目的是为了在上诉的时候能够反手一击,于是会心地一笑,说了一堆秉公执法的套词,并且表示尽量调解,我也表达了可以调解的愿望,然后告辞而去。

这个时候是下午三点多,我决定抽空赶紧去慕名已久的二龙山转转。

哈尔滨二龙山,国家4A级景区,在广阔的松嫩平原和小兴安岭的交汇处,这里群山环绕,绵延起伏,而过了水库,就是一马平川的平原,景色很有意思,不像我们大庆,一点起伏都没有,单调得让人看见山,就想入非非。

开车进了景区,因为时间有限——我必须当天赶回大庆。所以看的比较匆忙,但是依然感觉这里确实还是可以游览的地方。水库因为有山的笼罩,所以显得不是很大,其中居然还有小岛,也有不少人工娱乐项目,起伏的远山上有不少宾馆别墅,而且据说在山里面有东北地区最大的万佛寺,我横竖下回还要来,所以也不着急,听着当事人的简单介绍,再远远地眺望一下,也比较舒服。

这里的滑雪场非常不错,设施很完备,不像大庆那几个简易的滑雪场,上到顶部居然要人抱着个铁钎子被两米高一点的索道一点点拖上去,每次上去都累的半死。

告别了二龙山,穿过两旁都是各种农家山庄的小街,很快就上了高速公路,到了收费站,居然又收了10元城市建设费,上午都没收,怎么下午就收了,当事人提出疑义,因为要赶时间,所以也没有纠缠。

在回来的路上,我时速跑了150多公里,很是惬意。当事人对我下午的表现一个劲不吝地表扬。我也没当回事,这种表扬我听多了,如果官司败诉了,同样的嘴脸,全是漫骂。

当事人是做钢材生意的,同时也承揽工程,听他们聊天,我插了一句,你们那些建筑用的钢筋什么价格都有吧,对方肯定地回答,我接着问,那种豆腐渣的钢筋是不是也有,对方还是肯定的回答。

我一听放慢了车的速度,追问,那都是什么样的人买啊?

对方回答,什么样的人都买。

我一听很吃惊,我家的楼房不会也使用的是这种钢筋吧,我要讨要一些咨讯,必要的话要告诉周围亲朋,别让他们接近豆腐渣工程。于是问都有那些经过他们手的工程使用了这些钢筋。

当事人不以为然,说全中国都这么干——使用贵钢筋,成本太高,利润太少,使用不好的钢筋,还怕出事,所以把好钢筋和不好的钢筋掺和起来使用,这样不容易出事,还可以应付检查。

高,绝对的高!

妈的——是谁让豆腐渣钢筋在市场流通的?监管的人哪里去了?

怪不得大桥开裂要用浆糊粘贴,学校坍塌钢筋硬度才和木棒一个强度,原来猫腻在这呢……

我可以确定,三峡大坝里面一定也有这种钢筋在滥竽充数。

重庆人在东北的江湖岁月(我遇朝鲜美女的血泪往事)》小说在线阅读_第350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蚂蚁公民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重庆人在东北的江湖岁月(我遇朝鲜美女的血泪往事)第350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