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之所以面有这种判断,是基于526团和527团报材料所作出的,杨创和覃振元都有一个共性,是扩大敌情,无限夸大,先把问题摆出来后,如果战胜了,是自己超水平发挥,如果失利了,也在预计之。当然,他们的情报也没有错,日伪军人数合计的确将近四千,526团527团都是一千三百人的标准团,即使再加一个野补团,从理论而言,也不是敌军的对手。

莫敌有点愕然的看着谭何易,面的态度原来是这样的,这也未免太过悲观,要知道,进攻康王寨和罗田的联队都是满编联队,而这个青木130联队则是一个缩编联队,最重要的是,这是一个纯步兵联队,除了八门曲射炮,没有其它重武器,从实力而言,不可同日而语,至于跟屁虫一样跟在后面的刘迈宰团,那是一群废物,完全可以忽略不计。面还忽略了一个因素,那是石牌的郝波部,十一游的两个团,虽然刘迈宰的部队还稍有不如,但是却成功的拖住了一个日军大队,对于把日军化整为零的战术实现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还有一个变数是高河埠的刘进守备营,这个营是友非敌,在关键时刻,他们将会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西六县是我们的地盘,不是日伪军的地盘,在这个地方,我们有坚实的民众基础,这些因素,都是我们取胜的综合条件。原来,面考量一场作战是否能够胜利,只会数枪的多少和*的数量!他们什么时候才能学会正在进行百团大战的赤军,每一个石块都是武器,每一个民众都是战士,每一寸土地都是战场,每一条沟沟坎坎都能把日本人埋葬。

莫敌暗下决心,如果真能把野补团打造成之前谭何易所说的那样,不妨帮谭何易打下这一仗。

“我们师的师长郑沧溶长官也是桂林人,天纵跟他熟悉吗?”谭何易的话,把莫敌从深思唤回。连忙帮谭何易的杯加满酒,与谭何易碰了一杯,莫敌回答说:“我们家在桂林乡下,在从军之前,我没有去过桂林城。第一次见到郑长官,是在淞沪大战后,我们撤退到浙江的安吉,他代理四十八军的参谋长。那时副座你还在五一一旅吧!”

谭何易点点头,说:“他虽然很老资格,桂林陆小,武昌陆预,保定三期,陆大二期都呆过,但是在军校工作多年,又在参谋岗位日久,思维繁复,优柔寡断,不是佳的军事主官人选。这一次,他坚持死守水吼谷口一线,在他看来,一个日军联队加一个伪军团,不是一个176师可以战胜的。”

莫敌知道了,这位需要一场胜利,是想取而代之,拿下176师主官之位,他的年龄虽然够了,但是资历的确不太够,过去不知道,现在才知道,这位的军龄,不自己长得太多。

覃国升端着一盘爆炒野猪肉走了进来,放在小几,给两位长官添酒,走了出去。看着覃国升的背影,谭何易说:“不管我是否主掌176军,目前身兼的政治部主任之位都需要让出,天纵你看看身边可有合适的人选。”

莫敌摇摇头,说:“这位不行,才升来。如果副座那里没有适合人选,我这里倒是有一位,是526团的副团长蒋春阳。”

谭何易点点头,那位还真是合适的人选。

第十一章 野补(六十五)

第一枪打向何处,成为了谭何易和莫敌考虑的首要问题。

谭何易没有再返回水吼,而是让人把前线指挥部的人全部搬到天龙关,不仅免除了靳同轩每人的奔波劳累,还把莫敌罗卫拉进了前线指挥部的决策团体,谭何易顿时觉得底气足了很多。

靳同轩指着地图梅城到余井间的皖河渡口,说:“这个地方最好,或者在河东,或者在河西,或者打半渡,或者打三分之一,想怎么打怎么打。”

“同轩的意思是打援?”谭何易问。

“是!”靳同轩回答:“打余井已经安排了彭伍部,以我之见,彭伍打下余井不成问题,最好的效果是打得不死不活,逼得梅城的日军青木联队增援。这样我们可以在皖河西岸打一次埋伏,把增援的敌军吃掉。不过首要条件是把刘五魁的重火力连抽回,打伏击,他们的条件最好,有十二挺拐把子打头,有六挺马克沁兜尾,还有手炮轰炸卧倒隐蔽的敌军,不出一个小时,一次埋伏能结束。”

谭何易嘴张得很大,看着面前这个小年轻,民二十四式马克沁重机枪日本人称之为死神的镰刀,看来这把镰刀也要握在靳同轩这种人手里才能起作用。放在谷口阵地,放在杨创手里,也是普通的步兵部队,最多是火力略强一些而已。

“可以!”罗卫说:“让钟良带三营配合行动,进行最后的冲锋,要让这些新兵蛋子流点血,见点死尸,不然永远也成不了老兵。”

莫敌笑了,靳同轩用兵用智,罗卫用兵用狠,这两个还真是不错的搭档。本来莫敌是想让欧阳锦一营去完成这个任务,一营较老成持重,做事让人放心,欧阳锦作为营长,四平八稳,他的营长,虽然战力不一定得钟鼎鼐二营,但是综合能力最强。相对而言,最弱的钟良三营,一来是新兵太多,二来是钟良的经验有限。钟良营也有优势,是与重火力连的协作,三营不少干部都出自重火力连,副营长是原一营一连连长王化南,参谋长兼七连连长刘汉昭,是之前重火力连的副连长,八连连长是原重火力排的三排长农如永,九连连长是原一营一连一排排长王吉甫。重火力连连长刘五魁是之前的一排排长。各排排长也是之前的排副扶正,与三营可谓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关系。

谭何易一个电话,把刘五魁的重火力连调走,差点没让杨创崩溃,但是军令如山,不能违背,只好眼睁睁看着重火力连离开防区。

在大别山脚的大仙庙,钟良的三营与刘王魁重火力连汇合,沿着山脚的小路走到皖河游靠近山脚处一个叫王家桥的地方,在这里静等彭伍对余井动手。

把部队安置好后,钟良让副营长王化南留下掌握部队,他带着刘汉昭和刘五魁换便衣,去皖河渡口察看地形。

余井号称三山一水六分田,一点也不夸张,皖水从大别山里奔流而出,突然进入到平缓的谷地,急流顿时变得温顺起来。只有在汛期,皖水才会向人们展示它暴虐的一面,千百年来,夹杂着的泥沙,把这个谷地填成冲积平原,也养育出这块肥沃的土地,成为极好的良田。穿流而过的皖河,给这块良田优质的灌溉,让这个地方成了远近闻名的粮仓。水流平缓的结果是河床增宽,河面最宽处,竟然与小湖面近似,泛舟其,可有浩渺之意。从梅城通往余井的大道,需要横渡这条皖水,渡口选择在一个叫马闸的地方,这里,宽阔的河面相对其它地方略略回收了一些,渡船往返的距离也近了一些。

渡口边,有几棵巨大的老树,从老树的间,是一条斜道直通到水面,水面泊船码头很简单,用大木头做了个支撑,架了几板厚厚的木板在面,木板面拴着一条铁链,连着岸的大石条,这是为了防止发大水时,不至于把木板冲走。

码头人不多,也只有一条渡船,渡船不大,一次也只能渡三四十人,往返一次需要将近二十分钟。

英雄泪不收》小说在线阅读_第515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青叔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英雄泪不收第515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