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老师对孩子们很好,把学生当自己孩子疼,教学质量也挺高,石棚小学每年会考在乡里都是优秀,童老师教出的学生有5个初中毕业后考上了县里的重点高中,还有一个前年高中毕业后考上了清华大学,这是村里出来的第一个名牌大学生。
我还了解到,童老师的妻子受不了童老师做老师的清苦和山里的贫瘠,3年前撇下孩子,独自下山走了,到了哪里不知道。从此,童老师就既当爹又当妈,带着孩子吃住在学校。
采访越深入,我的内心就越被越多的感动所充斥。
“你自己一个人带着孩子,很辛苦的!”坐在学校门前的石头上,我和童老师眺望看不到头的远山。
“习惯了,孩子妈妈跟着我受了很多苦,她离开我不怪她。”童老师入神地看着无垠的天空。
“你有没有想过带着孩子下山去。”我看着童老师两鬓的白发,18年前,那里一定是乌黑的。
“想过,可我走了,山里的孩子怎么办我不能撇下他们不管,做人得讲良心。”
看着童老师,我有一种想哭的冲动,一个18年前的师范生,风华正茂,把自己最宝贵的青春给了这片大山,给了山里的教育事业,这是一种何等憾人的平凡和伟大!
一周后,下山前,我把身上仅有的200元钱硬塞到童老师手里:“这点钱给孩子们买书本和教Ju。”
童老师执意不受,我们推诿起来,直到童老师看到我的眼圈开始发红,才勉强收下。
离开前,童老师带着全校同学排成整齐的队伍欢送我。
“谢谢江叔叔,江叔叔再见!”
我心大恸,不忍回眸,摆摆手转身急速离去。
此时,我特想把我的心情和感受告诉蓝月。
回到江城,我带着满腔的冲动和激情,连夜赶写出了长篇人物通讯《大山深处的坚守》,将童老师的感人事迹尽我所能表达于笔端。
当黎明来临的时候,我写完了。
上班后我立刻上交了稿件。
在将稿子送交本报的同时,我还传真给了《江北日报》和《华夏教育报》。
次日,本报在头版头条刊登了我的稿件,第2天,《江北日报》在二版头条刊登出来,第3天,《华夏教育报》在头版显著位置也刊登了,三家报纸的题目都是《大山深处的坚守》。其中,《江北日报》配发了评论员文章,《华夏教育报》还特别加了编者按语。
我又一次取得成功,又一次在圈子里引起了轰动效应,报社的同仁见了我都交口称赞,说这是人物通讯中的佳作,肯定能获得今年的好新闻奖。
吴非脸上也带着赞扬和恭喜的表情,但我觉得那表情多少有些勉强。
“真正的好新闻源于基层,源于生活,源于群众,源于实践,扑下身子抓好新闻,江枫是一个好例!”冯世良报社全体员工大会上对我进行了高度表扬。
大家的赞扬虽然让我有些得意,但我最渴望的来自于蓝月的表扬却迟迟未到。
我体会到,我此次收获的并不仅仅是一篇好新闻,收获最大的是从童老师身上感受到的那种心灵的震动和思想的升华,我迫不及待想和蓝月一起分享这种感觉。
我明白,作为一个老新闻工作者,每天看报是肯定的,蓝月一定看到我发表在省报和华夏教育报上的文章了,可为什么我没有收到她的祝贺呢
我突然想起,昨天是周三,按照惯例,我应该能收到蓝月信的,但却没有。
同时蓝月也好久没有给我发短信了。
又过了两天,我仍然没收到蓝月的任何信件和消息,给她发短信不回,打手机没人接。
发生什么事了为什么不发短信,为什么不接手机我心里越来越不安,开始胡思乱想。
我突然觉得不对劲,决定请假去东州。
我带着忐忑而又烦躁的心情,到长途汽车站去坐车。
在车站熙熙攘攘的人流中,我突然看到了老五,在出站口正伸着脖子到处张望。
我忙戴上羽绒服帽子,转过身,不想让老五看到我。
一会儿,我听到老五叫:“萍儿,我在这。”
接着我听到了萍儿的声音:“谢谢你老五,天气这么冷你来接我!”
萍儿和老五说话的语气很客气。
“去省城学习半个月,收获大不”老五接过萍儿手里的行李。
“收获颇丰,学习空隙,我还替英姐去看了几个大学同学。”
萍儿和老五边交谈边向外走。
原来萍儿去省城学习归来,老五来接她的。
我无心品味他们的交谈内容,做贼一般,怀着难以言述的感受,等他们走后,急忙进站上了大巴车,直奔东州,直奔蓝月。
天黑的时候,在寒风料峭中,我满着期冀不安和猜疑寂寥抵达东州。
下车后,我给蓝月发了个短信:“姐,我已到东州。”
我没有征得蓝月的同意就来了东州,不知道蓝月会不会生气,但我已经顾不得这么多,这么久没有蓝月的消息,我已经快急疯了,如果再不来东州,或许我就真的疯了。
发完短信,我在候车亭等公共汽车,边不停地看手机。
可20分钟过去,一直没有得到蓝月的回复。
我心里有些发毛,蓝月别是出差了,不在东州,那我可惨了,白白跑一趟。
看看接近下班时间,我开始拨打蓝月手机。
无人接听。
我皱皱眉头,又开始拨打蓝月办公室电话。
同样无人接听,估计办公室的人都下班走了。
别无他法,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情,硬着头皮打到丁浩然办公室,希望他还在,希望能从他那里得到蓝月的消息。
电话终于打通了,电话里传来丁浩然熟悉的男中音:“喂,哪里”
“丁主任你好,我是江城报社的小江,江枫。”我忙说。
“哦,小江记者啊。”丁浩然显然是对我印象深刻而且依然颇佳,语气很友浩,“你这电话打的可真是时候,我正要下班,再晚10秒钟,我就关门走人咯。小江,打我电话有事吗”
我忙说:“是这样的丁主任,我有急事想找蓝主任的,可打她手机关机,办公室电话一直没人接。”
我不能说打蓝月手机没人接,那样丁浩然会想多,于是说关机。
“哦,蓝月办公室的人都下班了,蓝月刚走了大概10分钟,说去江北报社办点事。她手机关机可能是没电了。有什么急事吗需要我明天转告她不”丁浩然显然以为我人在江城。
我一听很懊丧:“那就算了,谢谢丁主任,不麻烦你了,明天我再找她!”
“那好,再见小江。”
和丁浩然打完电话,我心里沉甸甸的,蓝月不在办公室,手机不接,短信又不回,看来还是直接去她宿舍吧,她总归是要回去休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