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狂风沙_0033

司马中原
当代小说
总共109章(已完结

狂风沙 精彩片段:

0033

“就是昨晚我说过的戴旺官戴老爷子!”关八爷说:“他老人家肯不肯出来,还说不一定,咱们现在就去拜访他。”

护盐保坝,抗北洋御土匪的帖子张出去了,散屯在附近各地的原先缉私营的马班撤回盐市来,使各茶楼的廊柱上拴满了各色马匹。警察局子里忙着抄册子,准备等大湖泽的民军北上时好办移交,而真正的北伐军还在远远的闽赣两省边缘和孙吴两大军阀胶着着。

盐市街南的绳席厂里,几个屯盐的大栈房里,那些运夫、杠手、以及受雇编席结绳的棚户中来的妇女们,仍然照常忙碌着;雪光映亮了一座座原本阴黯的巨大棚屋,编席的妇女们一排排坐在蒲垫上,一面使压裂的芦柴編著席,一面唱着打发寂寞的古老民谣,那样徐缓的谣歌,和另一座大棚屋中编绳妇女的谣歌和应着;但隔不上一会儿,她们低柔的歌声就被运夫们高吭激烈的号子声打断了,永远是一条飞舞着的龙般的巨音,哼着:

“嗨呀,呵哟!

哎里,呀嗨,

哎呀,嘿唷,嗳呀嘿——唷!”

在盐河岸各码头靠泊的驳船边,精壮的钩手挥动带柄的弯刀形的盐爪子,钩动垒好的盐包,运夫们接住盐包,放在绳编的软兜上,抬盐进栈房来,栈房门口的高凳儿上坐着秤手,面前悬空吊着一杆巨秤,盐包一挂上秤钩,秤手一抹秤铊,就唱着报出船号、栈号、包数和重量来。

“四号驳船……连福昌,第卅三包,一百……零三”

划码子的把炭笔夹在耳朵上,永远划得那么细心,那么安详,根本没看见关八爷和稽核所长骑马经过栈房门外。

从栈房朝东拐,空场儿边上有条石路上坡,一道窄街的街口第二家就挂着客栈的灯笼。灯笼熄了火,在寒风里旋荡着,偶然现出一边的“迎宾客栈”四个黑字来。关八爷估量着这就是窝心腿方胜开的客栈了。

俩人在栈前下马,店伙来接缰绳时,关八爷问说:“这儿有位戴老爷子可在吗?”

“啊,您是说老师傅?他老人家在暖房烤火呢!”

“来罢,所座。”关八爷说,一面挑起门廉子跨进屋去;暖房就在迎门东侧,没张廉子,房中升着一盆很旺的炭火;神拳太保戴旺官还是穿着那件破旧的皮袍儿,手捏一支早烟杆,坐在靠窗的一把木椅上,窝心腿方胜没落座,垂手立正的站在一边。关八爷抢前几步跨进来,也不管地上多么污秽,就单膝落地,抱拳拱手说:“老前辈,老爷子,关八爷拜望您来了!”

窝心腿方胜猛见关八爷闯进来行这样的大礼,吓得连忙跪下去掺扶。戴老爷子也忙不叠的站起身,双手乱摇说:“您您……您,八爷,您也真是胡来,这可不折煞我这糟老儿了?!我白走多年的江湖,何德何能?敢受您的大礼,这真是……这真是……决没这个道理。”

作品简介:

2005年的夏天,《亚洲周刊》评出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旅台作家司马中原的长篇巨著狂风沙,排名第四十二。

司马中原,原名吴延玫,原籍江苏省南京市,1933年生于江苏省淮阴县。1948年参加国民党军队,历任教官、训练官、参谋、新闻官,1962年以上尉军衔退役。1949年去台湾。去台后 ,他的第一篇小说《小疤》被中华文艺奖金委员会采用,但未发表。早期作品多发表于 《半月文艺》。曾任文协南部分会常务理事、作协常务理事及总干事。1974年任华欣文艺工 作联谊会总干事。他的作品曾多次获台湾各种文艺奖,有第一届青年文艺奖,1967年度教育 部文学奖、1971年度十大杰出青年金手奖、第二届联合报小说奖的特别贡献奖等。着有:短 篇小说集《春雷》、《灵语》、《加拉猛之墓》、《石鼓庄》、《十音锣》、《迷离玛利》 ,中篇集《山灵》、《雷神》、《路客与刀客》、《红丝凤》、《天网》、《十八里旱湖》 、《饿狼》、《遇邪集》、《霜天》、《复仇》,长篇小说《荒原》、《魔夜》、《狂风沙 》、《骤雨》、《巨漩》、《烟云》、《刀兵冢》、《绿杨村》、《啼明鸟》、《荒野异闻》、《狼烟》、《凌烟阁外》、《流星雨》、《割缘》,散文集《乡思集》,传记小说《青春行》等。这些作品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以《荒原》和《狼烟》为代表的歪曲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反共文学;第二类的纯抒情式的作品,多半是自传式的,写他个人的经历,如《青春行》和收在《灵语》中的某些短篇;第三类作品数量最大,在台湾也比较受读者欢迎,长篇有《狂风沙》、《刀兵冢》,主要是收在五本集子里的二十六篇乡野异闻,其中有三篇是艺术品逸话,如《红丝凤》,七篇地方色彩的悲欢离合等主题的故事,其余的都是些古老的、阴森的、奇奇怪怪的传说。

作者:司马中原

标签:军队战争20世纪革命台湾

狂风沙》最热门章节:
1后记2010830107401065010560104701038010290101100100
更多『当代小说』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