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生活在别处_第六部 四十来岁的男人 1

米兰·昆德拉
外国小说
总共130章(已完结

生活在别处 精彩片段:

第六部 四十来岁的男人

1

我们叙述的第一部差不多包含了雅罗米尔十五年的光阴,但第五部,尽管是最长的一部,却只叙述了雅罗米尔一年的生活。因此,我们可以说这本书的节奏与真实生活的节奏正相反,它是越来越慢的。

这其中的原因在于,在雅罗米尔的岁月长河上,我们是站在雅罗米尔死亡的这个点上观察他。他的童年因此对我们而言相对遥远,年月都已经模糊了,我们看见他和母亲一起走过来,从那片模模糊糊的雾霭,一直走到我们这个瞭望台,而靠近这个瞭望台的一切都非常清楚,就像是一幅古画的近景,我们可以用肉眼分辨树上的每一片叶子,甚至是叶脉。

就像您的生活在某种程度上会取决于您所选择的职业和婚姻,同样的,这部小说取决于我们这个瞭望台的视野,从这个瞭望台我们只能看见雅罗米尔和他的母亲,而别人只有作为两个主角的陪衬才得以出现。我们选择这个瞭望台就像选择自己的命运,而我们的选择也同样是不可挽回的。

但每个人都会感到遗憾,觉得除了自己惟一的存在以外,不能够有别的生活;您也一样,您希望能够经历所有不现实的偶然性,所有潜在的其他生活(啊!无法进入的克萨维尔的生活!)。我的小说和您一样。它也想成为其他小说,它原本有可能却没能成为别的小说。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一直在梦想还能有别的瞭望台,尚未建立的瞭望台。假设一下,比如,我们把瞭望台设立在画家的生活中,或是看门人的儿子的生活中,再不就是在红发姑娘的生活中。的确,我们知道他们的什么情况呢?除了雅罗米尔这个蠢货以外我们一无所知,事实上,雅罗米尔这个人,谁也不了解他!如果小说遵循看门人的儿子,那个被压迫者的生命之线,那么小说又会成什么样子呢?诗人,作为看门人的儿子的老同学,只能出现一两次,就像任何一个插曲人物!或者我们顺着画家的故事去说,我们最终能知道他究竟是怎么想他情人的,那个他用墨汁涂黑肚子的情人!可小说又会成什么样呢?

如果说人绝对不能跳出自己的生活,小说会自由很多。假设一下,如果我们突然地、偷偷地拆了我们的瞭望台,把它搬到别的地方,哪怕只搬开一小会儿!比如,搬到雅罗米尔死了之后!比如,搬到今天,如今甚至已经没有人(他母亲几年前也死了)记得雅罗米尔这个名字……

作品简介:

《生活在别处》是一个年轻艺术家的肖像画。昆德拉以其独到的笔触塑造出雅罗米尔这样一个形象,描绘了这个年轻诗人充满激情而又短暂的一生,具有“发展小说”的许多特点。在这部作品中,作者对诗人创作过程的分析是微妙而精细的。创作过程当然不仅指下笔写作的过程,而且更广义地指一个诗人的全部成长过程。作者所要表现和所要探究的是,人的心灵所具有的激情,它的产生和它的结果。因而这本书又是一本现代心理小说,表现了一个诗人的艺术感觉的成长。

用作者自己的话说,这部小说是“对我所称之为抒情态度的一个分析。”正是在这样的创作意图下,这部书最初曾被题名为《抒情时代》。作者所要表现和所要探究的是,人的心灵所具有的激情,它的产生和它的结果。因而这本书又是一本现代心理小说,表现了一个诗人的艺术感觉的成长。书中每一章 节的名称都展示了诗人生命历程的一个阶段。他的童年、少年和青年时代,他怎样读书,怎样恋爱,以及怎样做梦等等。关于时代的全貌和他人的活动都迟到了远处,一切观察的焦点都集中在主人公身上,并且与他的内心活动有关。有如激情的涧水,在时间的乱山碎石中流过,两岸的景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溪流将流向沃野还是沙漠。换句话说,作者在这里所关心的是诗人心理和精神上的发育。为了潜入到人物意识中最隐秘的角落,作者采用了一种我们可以称之为客观意识流的叙述方式:时间与空间交织(不同时期不同地点所发生的事常常出现在同一段叙述中),现实与梦幻交织(第二章《泽维尔》完全是一个梦套一个梦),情节的跳宏,思考的猝然与不连贯,故意模糊主语的陈述,这些都使此书更接近于诗歌而不是小说。假如我们把书中这些抒情性的因素去掉,这部作品的内容就剩不下什么了。这种形式使我们更能切近诗人的内心活动,感触到诗人的激情是怎样产生和燃烧的。

作者:米兰·昆德拉

翻译:袁筱一

标签:米兰·昆德拉生活在别处捷克外国文学

生活在别处》最热门章节:
1第七部 诗人死去 42第七部 诗人死去 33第七部 诗人死去 24第七部 诗人死去 15第六部 四十来岁的男人 176第六部 四十来岁的男人 167第六部 四十来岁的男人 158第六部 四十来岁的男人 149第六部 四十来岁的男人 1310第六部 四十来岁的男人 12
更多『外国小说』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