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第四扇门_导读 浅谈法国当代“不可能犯罪”的推理大师——保罗·霍尔特

保罗·霍尔特
侦探推理
总共19章(已完结

第四扇门 精彩片段:

导读 浅谈法国当代“不可能犯罪”的推理大师——保罗·霍尔特

既晴

当代法国推理作家保罗·霍尔特,1956年出生于法国东北部亚尔萨斯省(Alsacien)的阿格诺(Haguenau)。1986年,霍尔特以处女作《红胡子的诅咒》(Lamalediction de Barberousse)获得亚尔萨斯省内举办的地区小说奖,但作品并未公开出版,仅少量印行了私藏版;隔年,霍尔特再以本书《第四扇门》(La quatrieme porte)获得干邑侦探小说奖(Prix du Roman Policier du Festival de Cognac),正式出道。目前,霍尔特着书已有二十多部,绝大多数都是描写“不可能犯罪”的正统解谜作品,可说是法国解谜推理的现代掌旗人。

在保罗·霍尔特的作品引进中国以前,若谈到法国推理,大部分的读者立即联想到的,大概是莫里斯·勒布朗(Maurice Leblanc)笔下潇洒多情、神出鬼没的怪盗亚森·罗宾(Arsene Lupin),或是由乔治·西默农(Georges Simenon)一手创造、擅长犯罪心理分析的梅格雷探长(Inspector Maigret)吧!确实,他们二位是目前全球最广为人知的法国推理作家。

不过,见多识广的推理迷,也许还能再列举出以《歌剧魅影》(Le Fantome de l‘Opera,1910)闻名于世、发表过史上第一部长篇密室推理《黄色房间的秘密》(entitled Le mystere de lachambre jaune,1908)的加斯通·勒鲁(Gaston Leroux),以及近年来横跨文学界及电影圈、着有《血色河流》(Les Rivieres pourpres,1998)、《狼之帝国》(L' Empire des loups,2003)等数部推理小说改编电影作品的葛红杰(John-Christophe Grange)等。

如果以语系来区分,法国推理的规模仅次于以美国、英国为首的英语系,以及以日本为主的日语系。一般人对法国推理的印象,是相对于拘谨的英国推理,充满着浪漫的冒险味;相对于强调重视临场真实性的美国推理,则能让人更感受到无可捉摸的暗黑气氛;相对于恪守格式的日本推理,也多了一份怯意的奔放感。法国写人心、写情趣,富涵世事观瞻的机巧哲思。

然而,法国推理却不仅止于此。

在早期的历史发展上,法国推理与英国推理,可说是并驾齐驱,甚至,法国推理还一度占有更为重要的启蒙地位。1829年,法兰西斯·尤金·维多克(Francois Eugene Vidocq)以自传的形式发表了《维多克回忆录》(Memoires de Vidocq)。维多克是个十足的奇人,他自小开始行窃,几度坐牢,也有逃狱经验,但后来却洗心革面,反而成为警官,最后竟当上了保安局长,致力于改革警政,退休后,甚至开了一家私家侦探社继续办案。这部作品,后来刺激了美国诗人埃德加·爱伦·坡(Edgar Allan Poe)产生灵感,才写出了《莫格街的凶杀案》(The Murders in the Rue Morgue,1841)。爱伦·坡死后,在美国文坛曾一度遭到漠视,也是因为法国诗人波特莱尔(Charles Pierre Baudelaire)的努力,才得以被重新评价。

其后,在19世纪末的阿瑟·柯南·道尔(Arthur Canon Doyle),也是因为从“法国侦探小说之父”爱弥尔·加伯黎奥(Emile Gaboriau)的作品中汲取精华,才创造出永恒的神探夏洛克·福尔摩斯(Sherlock Holmes)的不朽形象。

法国推理的影响权,在1920年开始的解谜黄金时期(The Golden Age)左右,才逐渐被英美超越。尽管如此,在1930年代,法国也紧跟在后,出现了解谜推理浪潮。以《Le Masque》(1927)系列走红的推理作家阿尔贝·皮卡西(Albert Pigasse)设立了法国冒险小说奖(The Prixdu Roman d'Aventures),鼓励推理新秀,可以说是法国最重要的推理小说奖。例如20世纪30年代的皮埃尔·维里(Pierre Very)、皮埃尔·柏雅洛(Pierre Boileau),20世纪40年代的汤玛士·纳尔斯杰克(Thomas Narcejac),20世纪50年代的查尔斯·艾兹布拉加(Charles Exbrayat)等,都是这个奖出身的。

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法国推理出现了下一个转折点。在美国新近崛起的“冷硬派革命”,此时飘洋过海来到法国。以愤世嫉俗的行动派侦探Nestor Burma为笔下主角的里欧·马雷(Leo Malet)于40年代初期出道,是法国冷硬派先驱。50年代再加上奥古斯特·勒·布鲁顿(Auguste Le Breton)、阿尔贝·希蒙南(Albert Simonin),以及乔薛·裘万尼(Jose Giovanni)等作家,掀起了“黑色推理”(Roman Noire)的热潮。

黑色推理以赤裸裸地描述犯罪的野蛮、残酷、冲突为主,比起美国“冷硬派”,更务尽剥解人性的黑暗面,建构出一个灰涩阴暗的暴力美学世界,与黑色电影交互影响,自此一跃成为法国推理的主流。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新锐推理浪潮(neo-polar movement),詹·派区克·曼歇特(Jean·Patrick Manchette)、A·D·G(Alain Dreux Galloux)等作家,更将黑色推理推向极致。

至于近年来活跃于影视圈、素有“法国史蒂芬·金”之称的葛红杰,除了承袭前述典型的法国推理传统之外,更结合了现代好莱坞式的鲜明影像风格,故事格局辽阔,因而成为现代法国推理的新宠作家。

由此观之,以暗黑色调为主流的法国推理之中,80年代出道以后,即专注于解谜推理的保罗·霍尔特,就不能不说确实是一个异数作家了。然而,长期发展下的解谜推理,范围其实也不算狭窄,霍尔特则是将创作的焦点,直接放在解谜推理中最困难、最具挑战性的“不可能犯罪”(impossible crime)上。

今日的推理小说,由于受到鉴识科技发达、法治体制明确的双重影响,原本在“黄金时期”前十分活跃、只凭逻辑思考就能破案的独角神探,已经渐渐被强调专业分工、团队合作的警政体系所取代,再加上大众性的商业诉求,推理小说早就与最初的原貌非常不同了。

作品简介:

古典侦探小说最后的捍卫者

法国侦探文学大师保罗·霍尔特成名作

阴森古堡中怨灵在哭泣;

密闭房间里死神在肆虐;

皑皑白雪上凶手在狞笑;

在这扇门背后,隐藏着无人可以破解的谜团……

法国干邑侦探小说奖得奖作品

日本2002年“本格推理小说大奖”海外排行榜第一名

英国村庄里突兀地耸立着一座古宅。二十年前,古宅密闭的阁楼里出现了一具女尸。从此,阁楼里时常发出令人毛骨悚然的声音,再没有房客敢留宿于此。然而,一对降灵师夫妇神秘来访,他们宣称能够与死者对话……

夫妇决定在不祥的阁楼里住上一晚,试图揭穿游荡恶灵的真面目。门被蜡封,并用一枚举世无双的古币在封蜡上做了标记……

门被打开后,屋内竟然出现一具陌生人的尸体。窗户是从内部上锁的,而封蜡没有丝毫被破坏的痕迹。不久之后,第二具被白雪包围的尸体出现了,凶手则又一次上演了奇迹般的瞬间消失……

作者:保罗·霍尔特

翻译:叶韦利

标签:保罗·霍尔特第四扇门法国推理欧美推理

第四扇门》最热门章节:
1第五部分 尾声2第四部分 第三章 我放弃了努力3第四部分 第二章 悔恨交加的德鲁特警官4第四部分 第一章 解释5第三部分 幕间曲6第二部分 第六章 那么……是谁?7第二部分 第五章 无法解释的犯罪8第二部分 第四章 心理分析9第二部分 第三章 晕头转向10第二部分 第二章 遭到诅咒的房间
更多『侦探推理』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