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中国的道教_第一章 引言

金正耀
科普学习
总共30章(已完结

中国的道教 精彩片段:

第一章 引言

世界上各民族历史上都有自己的宗教。它们之中,有的随着历史的发展逐渐衰落以至消亡,有的则一直延续到今天;有的只为本民族所信仰,有的则随着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传播到世界上其他地区和民族,成为世界性宗教。

道教即是中国汉民族的宗教。它大约出现于公元2世纪前后的东汉时期,至今已有1800余年的历史。除了在中国本土传播外,它对日本、朝鲜和越南等国家也有一定文化影响。

“道教”这个词在古代书籍中出现很早。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大多喜欢将自己讲的那套道理称之为“道”,讲怎样治理国家的,叫“治国之道”;讲怎样健身长寿的,叫“治身之道”,等等。像孔子学派,常常到处游说,进行宣传,目的是为了使别人相信并且实行自己那一套主张,这叫作“教化”百姓。用“道”去“教化”众人,就叫“道教”。《墨子》这本书中提到“先王之道教”,“儒者以为道教”,所指即是孔子学派宣扬的尧舜禹汤这些“先王”的治国之道,以及“死生有命,富贵在天”这类儒家学说。

佛教在汉代传入中国后,很多人也把它讲的一套道理称之为“道”,将它称为“道教”,将佛教僧人称为“道人”。直到三四世纪的魏晋时期,翻译的佛教经典文献中,还经常这样称呼,真可以说是“道冠佛戴”。

所以,中国古代文献中的“道教”一词,有时其实与真正作为一种宗教的道教并没有关系。

道教不像基督教、佛教以及伊斯兰教,它不是由某一位教主独自创立的。在道教最初兴起,便有太平道、五斗米道等好几支道派组织。直到南北朝时期,作为与佛教相抗衡的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它才渐渐被明确地称作“道教”。后来,这一名称就为它所专用。

道教追求的最高宗教目标是得道成仙,永生不死。它的一大套宗教教义学说都是以实现这一目标为核心的。并且,它还有各种具体的修炼方术,如炼丹☾1☽、服气☾2☽、辟谷☾3☽等等。这些是它宣扬的达到成仙不死的方法和途径。

初期的道教学说宣扬的主要内容还不是怎样使人变成神仙,道教以成仙不死为基本教义,是后来的事情,其中有一个发展变化的历史过程。在了解道教的基本特征时,这是应该予以注意的。

在中国文化史上,儒、道、佛鼎足而立,并称三教。所以,道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鲁迅先生曾说,中国的根柢全在道教,“以此读史,有许多问题可以迎刃而解”。对这番话,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理解。但至少可以说,要想全面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不了解道教肯定是办不到的。

作品简介:

道教自诞生之日起,就充满着神话色彩。炼丹、服气、辟谷、得道成仙、永生不死等像磁石和谜一样吸引着芸芸众生,而丘处机等“全真七子”的故事更是将道教的玄妙推向了新的高潮。

作者:金正耀

标签:金正耀中国的道教中国文化史知识丛书思想专题

中国的道教》最热门章节:
1附录 辅文图片2第七章 结语3第六章 明清时期的道教 第五节 道教的衰落4第六章 明清时期的道教 第四节 明清两派道教与民间宗教5第六章 明清时期的道教 第三节 明清流行的道教俗神信仰6第六章 明清时期的道教 第二节 《道藏》的编修7第六章 明清时期的道教 第一节 明王朝与道教8第五章 宋元时期的道教 第五节 全真道的兴盛9第五章 宋元时期的道教 第四节 道教尊神信仰的演变10第五章 宋元时期的道教 第三节 道教内丹成仙信仰的流行
更多『科普学习』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