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解放军横扫千军的40大战役_第三十三章 渡江战役:宣告蒋家王朝的灭亡 1、1947年提出渡江作战的构想

姚有志李庆山
战争军事
总共404章(已完结

解放军横扫千军的40大战役 精彩片段:

第三十三章 渡江战役:宣告蒋家王朝的灭亡

★作战时间 1949年4月20日至6月2日

★作战地区 长江九江至江阴段,宁、沪、杭三角地带,皖南、赣东北、闽北及浙江地区,武汉及其以东、以南地区。

★作战目的

解放军 中共中央军委依据向长江以南进军的既定方针,命令人民解放军第2、第三野战军和中原、华东军区部队由安庆、芜湖、南京、江阴之线发起渡江作战,歼灭汤恩伯集团,夺取国民党政府的政治经济中心南京、上海以及江苏、安徽、浙江省广大地区。

国民党军 三大战役后,国民党军在战略上已无法组织有效防御。为赢得时间,依托长江以南半壁山河重整军力,等待时机卷土重来,蒋介石一面宣布引退,由李宗仁任“代总统”,出面提出与共产党进行和平谈判;一面仍以国民党总裁身份总揽军政大权,积极扩军备战,组织长江防御,企图在人民解放军渡江时,凭借长江天险,依托既设工事,在海空军支援下,大量杀伤其于半渡之时或滩头阵地。

1、1947年提出渡江作战的构想

渡江南进是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长期以来周密筹划的战略决策。最早在1947年7月,毛泽东就提出来了渡江战役的战略构想。1947年下半年,当他在部署刘伯承、邓小平率领的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时候,就考虑到部署已经进入鲁南作战的华东野战军第1、第4两个纵队(纵队司令员分别为叶飞、陶勇,因此也叫叶纵、陶纵)渡过长江,直出闽浙赣地区建立根据地,以便把战线进一步推向国民党军的战略后方。

这年的7月23日,军委在《对确保与扩大战略主动权的军事部署》的电文中提出,在刘邓率部千里跃进大别山、陈谢(指陈赓、谢富治)南渡黄河挺进豫陕边的同时,由陈毅、粟裕、谭震林率华东野战军主力留置山东(包括鲁西南)“担负整个内线作战任务”,另以叶纵陶纵出闽浙赣,创立闽浙赣根据地。其步骤:第一步,进行整补和政治动员;第二步,出至皖西,建立临时根据地;第三步相机渡江至皖南,建立第二临时根据地;第四步,至闽浙赣目的地。为了加强这支部队出击后的领导,毛泽东还提出以邓子恢、张鼎丞、曾山组成东南分局的设想,要华东局考虑。

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开创新的中原解放区,是毛泽东独具匠心布下的棋局,它从根本上扭转了战局,使人民解放军由防御转为进攻。但是,全局中最关键的一着棋——向大别山地区挺进的刘邓大军,虽有陈谢集团进入豫西从右侧辅弼,力量仍显不足,在优势敌人的围追堵截下,还有被迫撤回的可能。

毛泽东经过再三考虑,在8月6日致电陈毅、粟裕、谭震林和8月7日致刘邓并告陈粟的电报中,决定由陈毅、粟裕立即赴鲁西南,统一指挥包括第1、第4纵队在内的华野6个纵队,组成华野西线兵团,进行直接配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作战任务。毛泽东估计,在刘邓大军向南跃进时,国民党军必然会以重兵追堵。在这种情况下,陈粟西线兵团立即尾随敌军南下,就可以从“反对方向钳制敌人”,有效地掩护刘邓大军的挺进并在大别山地区立足生根。此电实际上暂时改变了7月23日要叶飞、陶勇率第1、第4纵队分兵渡江南下的计划。随后,中央军委正式决定:停止执行第1、第4纵队渡江南下闽浙赣之计划。

1948年1月上旬,从中原前线赶赴陕北中央的陈毅,同毛泽东在杨家沟见面了。这是他们随着抗战胜利而在延安分手后的第一次见面。毛泽东在同陈毅谈到1947年7月以来的全军作战行动时强调:我军作战的性质已不再属于“自卫防御”,而是一种“革命的进攻”,是把战争的主要战场推向蒋管区、以求解放全中国的作战行动,所以叫“战略进攻”。毛泽东指出:蒋介石已处于防御地位。黄鹤一去不复返,他要回到战争初期那种形势是不可能的了,今后是我们如何转入江南、四川、两广的问题。

毛泽东在与陈毅的交谈中,又一次说到南渡长江的问题。

1月27日,依据当时的战争形式,中央军委电示粟裕:“关于由你统率叶、王、陶3纵队渡江南进执行宽大机动任务问题……有3个方案……渡江以后势将迫使敌人改变部署,可能吸引敌20个至30个旅回防江南。你们以七八万人之兵力去江南,先在湖南、江西两省周旋半年至1年之久,沿途兜圈子,以跃进方式分几个阶段到达闽、浙、赣,使敌人完全处于被动应付地位防不胜防。”电报上还说,渡江时间,可在2月,或5月或秋季。

此次提出的渡江计划,最终也因条件不成熟而未能实施。

作品简介:

中国人民解放军在3年多的解放战争中,是靠着勇敢顽强、不怕牺牲、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精神,由弱变强、由小变大、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在战争中,解放军使用的大部分武器,依然是红军时期的小米加步枪,一部分是在土地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中从敌人手中缴获的武器,而国民党军使用的主要是美式装备和100万投降日军交出的大批现代化武器,包括900多架轰炸机和战斗机,100多艘军舰,数以万计的大炮、坦克等。解放军在战初仅有野战部队61万人,地方军66万余人,国民党军则有430万人,敌我双方兵力对比为3.4:1。解放军就是凭着这样的力量,在800多次主要战役战斗中,共歼敌807万余人,解放了除台、澎、金、马等岛屿以外的全部国土。

本书选择并记叙了解放军在3年多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中所进行的具有代表性的40个重大战役,展现了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各个战场上对主要以美式装备武装起来的强大的国民党军队,为共和国的前途和命运而展开的生死大搏杀。通过这40个大战役,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人民解放军在战争中由少变多、由弱变强的发展历程,以排山倒海、摧枯拉朽之势夺取胜利的英雄气概,在城市、据点、山头、村寨、江河湖海前仆后继、顽强拼杀的壮烈情景,在第二条战线上斗智斗勇、策敌倒戈的精彩片断,特别是比较生动地刻画了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在世界上最小的司令部里导演了震惊世界的战略大决战的高超智慧,前线将帅服从全局、果断决策、灵活指挥、身先士卒的动人情景……

作者:姚有志 李庆山

标签:姚有志李庆山解放军横扫千军的40大战役历史纪实军事

解放军横扫千军的40大战役》最热门章节:
1第三十六章 衡宝战役:典型的速决运动战 2、毛泽东提出歼灭白崇禧的作战构想2第三十六章 衡宝战役:典型的速决运动战 1、白崇禧退守衡宝,日夜不得安宁3第三十五章 兰州战役:迎来了大西北的解放 11、盘点4第三十五章 兰州战役:迎来了大西北的解放 10、彭德怀派人补交饭钱5第三十五章 兰州战役:迎来了大西北的解放 9、解放兰州入城仪式6第三十五章 兰州战役:迎来了大西北的解放 8、英雄战士的鲜血染红了营盘岭7第三十五章 兰州战役:迎来了大西北的解放 7、鏖战兰州8第三十五章 兰州战役:迎来了大西北的解放 6、一野首战轻敌,试攻受阻9第三十五章 兰州战役:迎来了大西北的解放 5、彭德怀决定先打青马10第三十五章 兰州战役:迎来了大西北的解放 4、马步芳作兰州会战具体部署
更多『战争军事』类作品: